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2011-08-15 00:49张希玲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案例核心职业

张希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还要使毕业生成为会学习、能做事、懂合作的职业人,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职业核心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高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作为高职学生的一个群体,与工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将来的工作大多属于服务类,面临的工作对象是动态的、具有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存在着完全差异和个性的人,从事的工作任务更多是一种管理决策和思维的过程。这种工作不仅具有服务性和双赢性,有的还充满竞争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它要求各行业、工种的社会合作更加紧密,同时工作岗位的知识复合性强,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管理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应付复杂的市场竞合局面。

然而,多年来,高职院校大多重视学生行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弱化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加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很难通过具有可量化的评价手段来衡量其水平的高低,往往受到学校的忽视。目前高职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沟通与合作能力欠缺,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不强,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欠佳,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缺乏训练,自律和耐挫能力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核心能力,尤其是毕业生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及创新能力。因此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1 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指出: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包含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只适用于具体某一职业或某一行业的工作岗位,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是一种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相通性、普适性、可持续发展性,并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不论人们从事哪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按其内涵和特点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共八项。方法能力主要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它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1]。

2 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1)运用“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以中小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再依据工作任务进行能力的分析及相应的知识、技能、素养的支撑。在设计和使用教学方法时,按照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任务驱动贯穿在学习的每节课中,教师布置任务,重点把握和控制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要实现的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最重要的参与者和任务的实施者,参与任务,直到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学习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明确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条件和应用领域。在实施教学中,坚持教与学同步,学与做合一,课堂与实践一体,同时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两个方向进入课堂。课堂的显性教学主要就是把职业核心能力相关模块以课程的形式安排到课表中,课堂的隐形教学主要是把职业核心能力相关模块穿插到相关课程内进行教学。

(2)运用案例情景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高度融合。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管理者单纯学会知识,不等于拥有能力,只有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实务操作过程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才能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应紧密结合就业岗位,把企业文化融入其中,运用案例情景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自主分析,学会自己查资料,并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多样化,真实可信,客观生动,且应该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考虑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关联度。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如采用情节叙述、场景描写、心理刻画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犹如进入企业之中。另外案例可随带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合同摘要等附件,还可以有与案例分析相关的报表、台账、资料、图纸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

案例情景教学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在实践中形成的案例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繁琐的理论与单调的实践相互融合,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案例分析期间学生需要进行讨论、协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

(3)设计职业情景,突出核心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以工作过程设置职业情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设置一个模拟公司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选择经营范围,划定工作任务,从事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锻炼学生岗位业务的操作能力。

通过模拟公司运营这一情景教学模式,穿插进各岗位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对中小企业工作过程有了整体认识,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业务操作的基本规程和实践技能,以及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学校与公司企业的无缝对接及深度融合,使学校培养的高职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3]。

2.2 加强校企合作,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结合。专业课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主渠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要求,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学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优化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专门技能的同时,能够支撑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创新革新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行为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建立新的课程考核标准,使课程评价多元化,以过程考核为主,知识性终结考核为辅,让过程与终结考评相结合,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专业课教学参与时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考核主要依据,以此有效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效调控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2)加强校企合作,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凝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践课程大纲时,坚持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把核心能力的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针对就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设置教学内容[4]。在实施实践教学计划时,依托企业,以专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校企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真实场景,把实践教学内容放到企业进行实训教学,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之中,应用角色定位、生产情境实训、生产问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来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时,应用生产问题研究法开展教学工作。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为学生设计真实性任务和问题,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到一些岗位的具体工作,学习并掌握岗位专业实务,了解现实社会中不同角色的社会作用,在自主学习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职业角色的定位,工作中的协作配合,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参与生产情境实训,感受企业真实教学场景,学习真实的企业案例,紧密对接管理类学生专业技术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不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发展能力。

2.3 丰富校园文化,在第二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培养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活动导向,这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特性很契合。所以,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实施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要在注重第一课堂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创建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等渠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展示才能的平台。

(1)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研讨会,训练学生交流表达、英语应用、与人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赛、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搜寻和数据处理能力等能力;通过科技文化节、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育比赛、素质拓展等体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配合协商、调整控制等能力,还可分专业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导游风采大赛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把学生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担任多种角色,从事各类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亲历实践、亲身体验,增加社会经验,锻炼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律和自控能力。同时在相互协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3)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大学生将来在职场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要把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行业要求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并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教学及实践实训环节,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他们的时间观念,使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通过习惯养成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1]张淑华,孙宗魁.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

[2]崔蕊,王维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王艳梅.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

[4]陈学梅,周莲凤,吴莉莉.专业实践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案例核心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职业写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我爱的职业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