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蔬菜融入重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1-08-15 00:51:29宁孝勇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达州重庆市

□宁孝勇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都将蔬菜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为使我市蔬菜能更好地融入重庆,2010年5月,市政府组织了农办、农业、畜牧、水产、粮食、商务等部门和县(市、区)农办参加的达州农业融入重庆市场细分调查。调查组通过走访重庆市农委等相关部门,调查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参观了蔬菜基地,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重庆市蔬菜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一、重庆市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2009年重庆市蔬菜播种面积828万亩,总产1 177万t,食用菌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7.5万t。其中,商品蔬菜面积488万亩,蔬菜商品率为59.1%,蔬菜自给率为52%,全市蔬菜鲜销及加工品销售收入280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60元左右。重庆蔬菜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蔬菜基地向规模化发展。重庆市蔬菜主要基地分为以渝遂高速公路为中心的鲜销蔬菜基地,包括潼南、铜梁、璧山、永川4县(区),播种面积达到255万亩,其中,潼南县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以石柱、涪陵区为中心的加工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120万亩,产量达到200万t;以武隆县为中心的高山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二是基地逐步向专业化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已成为重庆蔬菜发展的主流,潼南县白萝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品远销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璧山番茄种植面积10万亩,武隆高山大白菜面积13.5万亩,产品向西南地区销售;石柱泡椒面积达到20万亩,产品成为火锅店和加工企业抢手货。三是蔬菜产业化发展迅猛。全市鲜销、加工、特色蔬菜同步发展,特别是蔬菜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蔬菜基地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2 300家,其中蔬菜加工企业达到500多家,仅涪陵牌榨菜和万州鱼泉牌榨菜出口就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是蔬菜扶持政策力度大。2009年全市用于蔬菜产业的发展资金就达3.6亿元,而四川省2009年用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资金仅2 500万元。潼南县2008~2009年共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市级财政资金1.5亿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涪陵、万州等榨菜发展由市政府解决种子(种苗)费用。

二、重庆市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经营情况及达州蔬菜销售情况

我们走访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15家,以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年销售蔬菜130万t左右,销售额30亿元左右,经营业主1 000余户,产品来自全国各地。重庆本地生产的蔬菜占市场销售的25%左右,南瓜主要从广西、云南、海南调运,也有部分来自国外的越南、老挝;莲藕主要从湖北调运;马铃薯从云南、甘肃调运;萝卜从潼南调运。从市场经营业主情况看,重庆区、县业主占60%,外地业主占40%。从经营模式看,有代销(理)型、直接购买、基地业主直接销售。从经营大户销售数量看,每天销售蔬菜150t左右,年销售6万t。以该市场刘邦军业主为例,主要经营南瓜、莴笋,从10月下旬至翌年4月,每天在四川省彭州调运莴笋4~6车,每车30t,仅1个业主就可销售2万亩莴笋。从新世纪百货超市调查情况看,该超市年经营额300亿元,有101个分店,蔬菜经营在2亿元左右,品种齐全,产品以在观农贸集中采购为主,并实行配送。我市黄花、食用菌、香葱、大白菜、番茄、萝卜等在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销售过,但销售数量不大,不能形成批量销售。大多是在本地市场出现销售困难时,零星向重庆销售,销量最大的是鲜黄花,年销售量500t左右,其次是食用菌,年销售量400t左右,其后依次是香葱、莲藕、香椿、萝卜、番茄。据该市场业主反映,只要基地面积大,产品质量优,交通方便,生产的蔬菜可全部包销。

三、达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及优势特色蔬菜基本情况

2009年全市蔬菜总播面达121.2万亩,蔬菜总产量达280万t。其中商品蔬菜面积达到22.45万亩,产量达90万t,蔬菜总产值42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60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地面积快速发展。2005年以前,达州市蔬菜基地主要以近郊蔬菜队为主,随着城市开发建设,原有老基地开发殆尽,截止2009年底,全市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2.45万亩,是2005年的4.2倍。全市常年蔬菜基地面积达到6.5万亩,建成3 000亩以上基地8个,1 000亩以上基地20个。二是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近几年来,我市引进了蔬菜良种100多个,蔬菜优质品率由2002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75%;全市冬季茄果类蔬菜大棚育苗基本实现集约化、工厂化,育苗技术实现了由冷床育苗发展到电热增温、火炕床增温、锅炉蒸气增温育苗;2009年全市推广蔬菜地膜覆盖、小拱棚栽培4万余亩,大棚栽培面积达4 849亩;全市已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8个,面积7万亩,无公害蔬菜品种15个。三是“一村一品”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成蔬菜“一村一品”基地135个,面积10.5万亩,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蔬菜基地。宣汉县已建成黑木耳基地5 000万袋,发展香菇3 000万袋;大竹县建设椿芽和香葱基地2.5万亩;达县发展调味型辣椒1万亩,莲藕1.5万亩;渠县已建成黄花基地6.5万亩。全市最具特色的黄花面积7万亩,年产鲜花7万t,干花7 000t;金针菇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12万t,香菇种植面积5 000亩,年产5万t;香葱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10万t;莴笋基地面积5万亩,年产20万t;萝卜基地面积3万亩,年产12万t;调味辣椒基地面积1万亩,年产1.5万t;莲藕基地面积3万亩,年产6万t。四是加工营销开始起步。全市现有一定规模蔬菜加工企业5家,年设计加工能力3万t。建加工原料基地2万余亩。全市已建成蔬菜专业村165个,蔬菜协会55个,组建了35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业主66家,龙头企业4家,集约化经营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500亩以上规模的业主有10家。成立了市蔬菜营销协会,市主城区已建2个大型批发市场,其他农贸市场48家,从事蔬菜营销的商家近100家,从业人员200余人,从事零售的蔬菜经销商达2 000余人。一些基地的蔬菜已进入我市几家大型超市。全市建立蔬菜基地直销批发门市(摊点)8个,直销零售门市12个。

四、达州蔬菜融入重庆面临的机遇及存在问题

1.机遇

(1)重庆蔬菜市场缺口大 重庆市常住人口3 200万人,流动人口800万人,全市按2 300万人食用商品蔬菜,每年需商品蔬菜800万t,每年市场缺口达300多万t。

(2)重庆市适宜发展蔬菜的地方少

重庆市以山区为主,陡坡地带多,平原少,适宜大面积发展蔬菜的地方不多,主城区县蔬菜基地大多被征占,气候以雾多、寡日照天气为主,极不利于蔬菜生长。

(3)交通方便 达州市到重庆主城区仅200km,用时只要2小时,比重庆的万州、巫山、武隆、南川等地还方便。

(4)合作历史悠久 以前,达州、重庆同属川东地区,物流、人员交往频繁,达州市很多农副产品都是从重庆市场贩运过来,现在,塔坨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从重庆观农贸调运蔬菜在60~80t左右,合作历史悠久。

(5)市委、政府高度重视 达州融入重庆是市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把达州建设成为重庆市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原料加工基地是当前市委、政府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融入重庆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解决农民销售难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2.存在问题

(1)达州农业与重庆农业同质性强

达州、重庆地理位置、气候相近,蔬菜种类均以季节性大宗蔬菜为主,反季节、大棚设施蔬菜面积小。

(2)达州蔬菜规模基地面积小,种植分散 任何一个蔬菜品种要想在重庆市场立足,规模种植面积必须达到3~5万亩以上,而我市蔬菜单一品种种植面积在一个基地最大的不超过500亩,最小的仅50~60亩,且播种时间单一,不能在较长时间内供应市场。

(3)市场意识淡薄 从政府到主管部门、蔬菜专合社、基地业主,均以生产为主,没有大基地、大市场概念,没有形成以销定产概念,盲目发展,与市场严重脱节,是大基地不能形成的重要原因。

(4)缺乏强力扶持 任何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扶持,重庆市每年将涉农项目资金打捆,集中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整合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扶持蔬菜产业发展。而我市财政每年用于蔬菜基地建设资金仅300万元,县(市、区)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五、对策建议

1.加大规模基地建设力度 按照四川省政府[2009]21号文件要求,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好规划,搞好品种布局、品种搭配、播期和茬口衔接等工作。蔬菜产业强县培育县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要建设一批万亩以上的蔬菜基地,做到一基地一品种,加大蔬菜专业化基地建设。加大食用菌集中生产区建设,每个集中生产区不少于1 000万袋。

2.加大反季节蔬菜生产力度 充分利用我市立体气候明显,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在宣汉县、万源市建立晚春和早秋蔬菜基地,晚春重点发展四季豆、辣椒,早秋发展莲花白,到2012年,每个品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2.4万t,并实行每个基地面积不少于1 000亩以上。充分利用大棚等设施栽培,发展春提前,秋延后的精细蔬菜,重点发展黄瓜、番茄、茄子,到2012年,每个品种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达到24万t。其中,达县重点发展黄瓜、番茄各1万亩,大竹县重点发展黄瓜、茄子各1万亩,渠县重点发展番茄、茄子各1万亩。充分利用稻田面积大力发展稻后莴笋,到2012年发展到10万亩,产量达到25万t,其中,开江县达到5万亩,达县达到3万亩,大竹县达到2万亩。

3.加快特色蔬菜发展和融入重庆步伐 黄花、食用菌、香葱、香椿、莲藕在我市具有相对规模,特色明显。黄花与重庆璧山和成都产地相比,我市花期长,品质优,花色品种多;食用菌重庆生产量仅8万t左右,市场缺口巨大;莲藕基本是从外地市场调运,且该品种储藏时间长。各县(市、区)要加大以上特色蔬菜规模基地建设,加快打入重庆农产品市场步伐。到2012年,渠县黄花力争发展到10万亩,产鲜花10万t,干花1万t;宣汉县黑木耳发展到1亿袋,产量(鲜重)8万t,通川区金针菇、香菇面积达到1.5亿袋,产量达到12万t;大竹县香葱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达到15万t;达县莲藕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达到15万t。建议2011年在达县麻柳至开江县普安一带以农户为主,发展稻田莴笋3万亩,为达州蔬菜融入重庆开好头,起好步。

4.加大交流对接力度 达州蔬菜融入重庆,首先要了解重庆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需求情况,质量要求。建议市政府一是在重庆市观农贸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达州市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将我市优势农产品通过专区向重庆销售,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二是组织我市蔬菜基地专合社、业主、营销大户到重庆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了解情况,增加他们市场意识;三是邀请重庆市观农贸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超市采购负责人、市场营销大户到我市蔬菜基地考察参观,增加对我市蔬菜基地的了解,签订蔬菜销售意向书,并按营销大户要求进行生产。

5.加大蔬菜产业扶持力度 首先,各县(市、区)应将蔬菜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项目,预算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同时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结合新农村建设,向新建蔬菜基地倾斜,重点搞好商品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大力度恢复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该基金的征收能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长效资金保障;三是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市场畅通。交通局要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并对基地专用车免收过路费。商务局、工商、税务部门对市场直销门市要给予扶持和补贴,北郊和塔沱批发市场对基地蔬菜业主免收场地费,建议市政府在城区农贸市场设菜农零售专区;四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兴办龙头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在土地征用、企业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给蔬菜加工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达州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 09:54:06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3期)2022-05-23 05:11:42
吉尼斯世界纪录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18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7
现场
喜剧世界(2016年22期)2016-12-06 21:58:34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