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琴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南昌 330006)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临床上常见的高胆红素血症,其病理变化是肝脏微循环障碍。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其黄疸程度与微循环障碍成正相关[1],因此改善微循环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肝素钠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血流黏滞度而达到改善肝脏微循环,促使黄疸消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0例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用肝素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40例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均符合文献[3]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19~62岁,平均39.2岁。所有病例血清胆红素均>190 mmol·L-1,PT 时间延长≤3 s, 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
全部病例在确诊后常规采用一般降酶护肝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素钠5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为4周。
本组40例患者治疗后33例有效 (黄疸指数下降,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效(黄疸指数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出血现象:6例少量鼻出血和(或)牙龈出血,4例出现注射部位瘀斑。复查PT与治疗前相比:5例 PT延长<5 s,3例 PT延长>5 s,32例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延长。
详细向患者讲解肝素钠治疗的原理、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治疗有全面的了解。当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沉着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因紧张情绪而影响治疗。
指导患者饮食应细软,忌油腻、油炸、辛辣刺激性强、坚硬粗糙性食物,禁烟酒,以免刺激胃肠黏膜,而出现消化道出血。
指导患者定期修剪指甲,出现皮肤瘙痒时,禁用手搔抓,可用温开水擦拭,换内衣,选用质地柔软的棉质衣服,避免摩擦引起皮肤出血。还应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注意预防碰伤出血。
指导患者使用软毛刷刷牙,每次进食后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忌用尖锐物品剔牙或用手挖鼻孔。
每次输液、抽血后,正确地按压穿刺部位10 min左右。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不要将肝素钠安排在拔针前输注,不利于穿刺部位止血。努力提高穿刺技术,尽量保证穿刺一次成功,减少对血管损伤。
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牙龈、鼻腔是否出血,并注意大便颜色,有无解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现象。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每周抽血复查PT及肝功能时,一定要保证标本准确度,以免影响检验结果而延误病情。
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减退所导致的肝内胆汁瘀积。肝素钠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有利于阻止肝窦内微血栓形成及促进肝内微小胆管排泄,增加肝血流量,促进肝细胞的恢复与再生,从而有利于退黄、降酶。但肝素又具有抗凝作用,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肝功能差、PT时间延长,使用肝素钠治疗时,易使患者凝血机制受损加重导致出血。所以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给予科学、精心的护理指导能够有效地减少肝素钠的不良反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 方翠均.病毒性肝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J].微循环技术杂志,1997,5(1):33-35.
[2] 查翔远,吴建成.复方甘草酸甘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3例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2007,27(2):274-276.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2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