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2011-08-15 00:52周紫垣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钟 华,周紫垣,郝 飞

医患关系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是医患共同战胜疾病、促使病员康复的必备条件。然而,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医疗行为。医患关系恶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医生和患者相互猜疑,相互警惕,双方共同的目的不断受到干扰,神圣而严肃的医疗活动被扭曲。究其深层原因诚然有社会转型、制度磨合、道德失范、利益冲突等,但其集中体现是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与沟通不畅有重要关系。因此,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健康、积极的医患关系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带教老师面前一个严峻的新挑战。

1 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是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学实践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医学技术知识本身,是医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1 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导致疾病发生的比重已经高出生物因素。医学模式的转变不再是泊来的口号,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及转变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在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患关系绝大多数是以“相互参与型”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1]。医务人员有义务把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告诉患者,成功的双向交流,往往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和对诊疗的主动配合,从而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但医患双方的知识背景存在极大的差异,要把艰深复杂的医学问题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告知患者并使之理解决非易事,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备高超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人文素质,而这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必须始于学生时代,始于医学生初涉临床之时。

1.2 是适应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1999 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细致地描述了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价值态度、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保健、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维等7 个领域60 个指标,沟通技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2]。根据新的教育目标制定出新的措施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学生掌握与患者、患者家属、同事、社区、公众等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医学高等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3 是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主要借鉴了前苏联医学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目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缺乏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令人担忧。因担心医生开大处方,有患者不敢取药;因担心患者误解,有医生不敢果断开处方;为了打官司,有患者身藏录音机前来就诊;为了防备打官司,有医生开了可做可不做的全部检查;医生态度不好,有患者猜想是否没送礼或送礼不够;有患者及家属态度变化,有医生想是否应该首先保护自身安全[3],许多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深,缺乏对“健康”的定义的新认识,低估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医疗中的作用,只关心病不关心人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医学生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心理准备,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与患者交往中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4]。

2 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途径

2.1 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医学教育模式、内容上的改革,要求课程计划中必须设置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医学伦理学课程, 使医学生具有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的知识底蕴,具备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增加医患沟通技巧的正面例证,或者结合医疗纠纷案例,讲解医患沟通中常见的问题。还可增设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医学伦理等课程,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修养。

2.2 通过换位思考,深入理解患者心理

沟通源于理解,换位思考是增进理解的最佳选择。或许,一个医生真正理解他的患者,是在他也成为病人之后。《亲尝我自己的药方》的作者、行医50年后患上喉癌的美国医生爱德华 •罗森邦,在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曾这样写道:“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的角度完全不同。”这样的换位,有助于医生在他人的恶劣处境中感悟生命危难时的悲伤和恐惧。尊重和珍惜生命,也首先需要医生加深对“患者”角色的体验。毕竟,在医患双方,医生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医学生在最初接触到患者时,对他们的心境的了解自然是少的,换位思考则是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了解患者的捷径。我们不妨开展一些角色互换的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患者对病痛的恐惧、对就医过程的迷惑以及对医生的期望。通过这样的体验,他们将会很容易认识到:疾病面前,生命因不可预测而变得脆弱,这时,一句简单温暖的见面语,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完成一次感情的传递,包含着一颗“医者父母心”的宽厚。患者的信赖,也由此而生。

2.3 借助健康教育活动实践医患沟通

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得到重视。面向患者及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医学生,加入到健康教育的队伍中不仅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同时,“健康教育志愿者”活动能够更好的解决学生生源的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所带来的环境的不适应,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社区,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医疗状况,从而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的从整体出发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此类活动给医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与患者或亚健康人群沟通的机会,加之沟通的内容与医学直接相关,所以它在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组织的过敏患者俱乐部活动,定期举办免费的健康讲座和咨询,不仅可以与患者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同时也锻炼了实习生、见习生的沟通能力,给他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2.4 重视临床带教,学习沟通技巧

医学生进入见习或临床实习阶段以后,往往注重对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的观察和对基本操作的观摩学习,却常常忽视医患沟通。因此,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知识的传授,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沟通有技巧的,要因人而异,注意分级沟通,内容要有层次。例如,带教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训练的同时,可让学生学习如何对普通疾病患者、疑难病人、危重病人分层次、多形式, 在一定时限内开展同患者本人及家属的沟通工作,研究掌握与患者沟通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技巧,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

2.5 增设考核机制

为了让医学生充分认识开展医患沟通的重要意义,重视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医学院校应在医学生的每一轮的转科考试中,除考核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操作、病历书写等常规内容外,还应包含一项“医患沟通”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应该具体,并有明确的评分标准,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在模拟患者身上练习,医学生查体前后向患者所作的解释是否清楚,手法是否轻柔,是否具有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等均可作为考核指标。再比如,带教老师应及时收集医学生的医疗服务质量情况、医患关系状况、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对医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定期组织评定, 奖优罚劣,确保医患沟通教育工作全面而有效地开展。

[1]许志伟. 中国当前的医疗危机与医护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使命[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27 (9): 1-6.

[2]Schwarz AW,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in medical education [J]. Medical Teacher, 2000, 22(6):555-559.

[3]袁钟. 经济的考虑瓦解着医患信任的基础 [N]. 中国青年报.2007-3-7.

[4]曾禄贤, 黄位耀, 劳炜东, 等. 临床实习医师的心理分析及引导[J]. 现代医院. 2006, 6(5): 129-130.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