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关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基础地位思想探析

2011-08-15 00:43张晓霞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江泽民国民经济粮食

张晓霞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江泽民关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基础地位思想探析

张晓霞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江泽民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基础地位的思想,在总结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我国经济发展历史和基本国情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强调和阐发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必须始终巩固和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思想。

江泽民;农业与农村经济;基础地位

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决定着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建设的成效。我国是一个耕地较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怎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努力。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基础地位的思想,在总结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史和基本国情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强调和阐发了必须始终巩固和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和深刻的观点。这些思想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深刻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这些思想,重温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对于从理论上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历史脉络,从实践上进一步巩固农业与农村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地位,江泽民始终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从社会稳定和讲政治的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和进行论述。在1992年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强调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千万不能忘记这个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它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决不能有丝毫动摇。”[1]258他还说:“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国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我国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总之,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永远忽视不得,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259为了切实加强和巩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江泽民同志对各级党委提出了要求,明确提出两个“要长期坚持、毫不动摇”的观点,即“各级党委必须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这个指导思想要长期坚持、毫不动摇。抓农业的精力绝不能减弱,农村工作必须抓紧抓实。这一点也要长期坚持、毫不动摇。领导班子的成员可以更替、可以变化,但这个指导思想和做法不能变,一定要一班一班人、一代一代人干下去。”[1]273-274在199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2]4211994年10月29日,在接见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全体同志时,他更是把三农问题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大局、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长治久安联系在一起,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3]1998年9月25日,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明确指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目标,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增加发展的回旋余地。”[4]江泽民同志这些论述,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全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何长治久安的角度,深刻阐明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 “决不能轻言农业过关了。一定要把农业基础打牢。发展农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江泽民同志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的角度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进行了阐述。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现状是什么,这始终是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思考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明确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一亿人口,九亿在农村。这个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全部问题的一个根本出发点。”[5]7881992年,在六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农业是基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在世界所有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不能靠任何别的国家来解决,一是靠人家靠不住,谁也解决不了这个大问题;二是即使能够解决,也会受制于人。”[1]258-2591996年,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他又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国,有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绝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6]19442000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指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多了、农业过关了,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7]83江泽民同志总结吸取了建国以来由于农业大起大落而导致国民经济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反复强调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针对当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方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出现忽视农业,对农业掉以轻心,致使农业受到削弱情况,江泽民提醒全党上下一定要吸取忽视农业必然要带来严重后果的历史教训,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他说:“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党把农民问题解决得好,采取的政策正确,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工农联盟就巩固,革命、建设、改革就顺利进行、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农业和农村工作抓得紧,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好,整个国民经济就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国家和人民的日子就比较好过。……什么时候忽视了农民利益,什么时候农业和农村工作放松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不好,国民经济全局就不稳定甚至陷入困境,国家和人民的日子就不太好过。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思想上往往容易忽视,工作上往往容易松懈。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这样的历史教训很值得我们记取。全党同志特别是高中级干部都应从中吸取教益,引以为戒。”[1]260-261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的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十二亿多人吃饭,只有依靠自己,靠谁都靠不住。决不能轻言农业过关了。一定要把农业基础打牢。发展农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7]69“我国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后,农业的基础地位也不会变,农业问题仍然很重要。”[1]260江泽民同志的这些思想,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高瞻远瞩、长治久安的眼界和视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过程中,仍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牢牢把握和一以贯之的加以贯彻落实。

三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要真正地而不是表面地,实际地而不是口头地,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地加强农业这个基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江泽民同志始终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和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他明确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加农村经济活力。”[8]126他指出:“要把国内的工作搞好,保持稳定发展,首先要抓好农业这个基础产业。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农村工作做得更好。”[9]1993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江泽民又明确提出了“两个继续坚定不移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必须牢记建国以来几次由于农业大起大落而导致国民经济大上大下的教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要真正地而不是表面地,实际地而不是口头地,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地加强农业这个基础。建国初期实行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工业的战略是必要的。现在条件不同了,应该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信贷资金结构。宁肯暂时少上几个工业项目,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紧迫需要。特别要保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保证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有较快的进展。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工农业两大门类资金投放的比例。”[2]424-425

江泽民进一步从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他指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新的矛盾。一方面,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经济越发展,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越大,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越高;另一方面,农业又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因此,经济越发展,工业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10]96江泽民指出:“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差的脆弱产业,对这个产业千万不可掉以轻心。”[1]267这是因为,“市场经济越发展,工业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客观规律。”[8]129国民经济越发展,越依赖农业;农业越是基础,越需要加强保护和扶持,相互促进,这就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法,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都处在核心地位,是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地位牢牢巩固,才能有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地位不牢固,国民经济就不能顺利发展。

江泽民还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1996年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是要从思想和实践上解决一个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什么和农业有没有效益的问题,他给出的结论是必须依靠农业,农业有效益。江泽民指出:“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和实践上进一步解决好,就是经济要上去,是不是不能靠农业?搞农业是不是注定就要吃亏?弄清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对农业的效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人们常说的农业比较效益低,是单纯从种植业尤其是粮棉油的种植来看的,过去由于体制不合理,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割裂开了,农产品增值的收益回不到农业中去,因此农业的收益才低。如果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加工、运销、综合利用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的综合效益并不低。河南修武县小营村,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这个村主要是围绕‘农’字做文章,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大大提高,成为小康村,说‘无工不富’是对的,但并不等于说务农必穷。立足农业优势,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市场打开了,发展其他的行业也就有了广阔的空间,我这样讲不是说不能搞其他工业项目,而是希望农业大省认真把握和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在增加农产品产量方面不断做出新贡献,并努力探索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成功路子。”[6]1945-1946江泽民反复强调:“农业上不去,整个国民经济就上不去;农村不安定;整个社会就不安定;农村经济得不到相应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就不可能实现。”[5]6他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1]259他指出:“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农村改革的成功和农村经济的繁荣,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全面展开,国民生产总值就不可能提前实现翻一番,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出现今天这样生机勃勃的局面,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我们国家发展中所处的极端重要的地位。”[2]421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1]这是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这些论述,深刻阐述和剖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四 “一定要使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江泽民同志针对当时世界政治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的战略需要的角度,提出了把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首位,是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独立自主地位的战略性要求的思想。他指出:“近几年来,中央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我这几年也一再讲这个问题。中央所以反复强调农业的特殊重要性,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性要求出发的,也是从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独立自主地位的战略性要求考虑的。”[6]1944这个战略性考虑,既是应对西方发达国家运用农业和粮食生产作为推行其强权政治的战略武器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经济问题乃至政治问题的根本需要。江泽民指出:“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把农业作为对内稳定政局的基础产业,而且把它作为对外推行强权政治的战略武器。他们一直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实行强有力的扶持和保护政策。他们用于农业的投资和补贴是相当可观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农业和粮食生产出了问题,任何国家也帮不了我们。靠吃进口粮过日子,必然受制于人。”[2]423-424他反复强调粮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指出:“在我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始终是一种战略性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安危。”[1]259“粮食是特殊商品,是战略物资,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必须立足于自给,供求必须基本平衡,不能出现大的缺口,不能靠进口过日子。我们必须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粮食问题的特殊重要性。”[10]1091994年6月26日在福建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底子又薄的大国里,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第一位的大问题,农业始终是战略产业,粮食始终是战略物资,必须抓得很紧很紧,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自给,而且还要自给有余,因为有一个补歉备荒的问题,以备不时之需。想靠国际粮食市场解决我们吃饭的问题,这是根本靠不住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危险想法。一旦有事,谁也救不了我们。”[8]120他还要求全国各个省原则上都应做到粮食基本自给,因为万一别的省也供应不了你,或者即使能供应上,运输不过来,你怎么办?几个省缺了粮,就会对全国粮食市场带来很大波动和影响。所以每个省都要把农业和粮食生产抓好,都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粮食的“三稳定”,即稳定粮田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稳定粮食库存。还必须坚决保护好耕地。我们是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保护耕地至为重要。江泽民反复强调农业和粮食的这种特殊重要性,指出:“我国这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由于比较利益等原因,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农业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这一点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总之,在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必须加强农业,重视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确保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这样的基本道理,在干部和群众中要经常讲,反复讲。”[6]1944-1945他告诫我们:“如果经济上去了,粮食减少了,这绝不是中国可以走的发展路子。”[10]97-98“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要始终抓得很紧。”[10]95江泽民语重心长地指出:“在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不能说粮食已经多了,吃不完了,农业已经过关了。不但九十年代不能说这个话,而且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也不能轻易说这个话。……长期以来,我们党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一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现在和今后,仍然要使这个思想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党的报刊和其他舆论工具要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各级党委要经常对干部群众进行这方面的教育。”[1]260“一定要使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12]“粮食生产必须稳定发展,这个基本思想绝不能动摇。”[10]109这些论述,在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江泽民.在接见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全体同志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4-10-30.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4.

[5]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44.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9]闰韵,丁信成,高鸣:江泽民同志理论论述大事纪要(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100.

[10]吕虹: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1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

[12]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24.

[责任编辑自正发]

Jiang ze-m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Basis Position thought Probing

ZHANG Xiao-xia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i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

Jiang Zemin has faced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 and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 of times,has inherited and has developed Mao Zedong,Deng Xiaoping thought about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basis position,the basis is upper in summary socialism agriculture and rural work practical experience,economy of union our country develops history and fundamental realities of the country,Abide by Theoretical of Marxism Economics basal principle and method,Further,We have emphasized and have elucidated thought process must consolidate basis position in composing in reply a sharpening agriculture with rural economy in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all the time as being hit by our country i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Jiang Zemin;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basis position

F20

A

1008-9128(2011)01-0096-05

2011-01-10

张晓霞(1970-),女,云南普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猜你喜欢
江泽民国民经济粮食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珍惜粮食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