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成 胥卫川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 300011)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陈元成 胥卫川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 3000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将70例门诊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后改为10 mg,每晚1次,维持治疗2个月;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监测血脂和肝功能。结果:A组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B组。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非剂量越大越好。
辛伐他汀;高血压高脂血症;不同剂量
据我国心血管疾病2009报告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约有2亿。临床研究发现,约有8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并存其他心血管疾病诱发的危险因素,而最常见的是血脂异常,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危害提高3~4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极为密切,当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同时发生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最终目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低多少和达标与否都是相对的[1]。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在降低LDL-C的幅度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是有差异的。现将我院的观察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6月本院门诊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70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及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肝脏疾患、肝功能异常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9.45岁;B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9.8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降压药氨氯地平5 mg,qd,倍他乐克12.5 mg,bid,连用3个月。在此基础上,A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10750)20 mg,连续治疗1个月后改为每晚10 mg,维持治疗2个月;B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 mg,连续治疗3个月。70例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70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监测血脂(TG、TC、HDL-C、LDL-C)和肝功能,血生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参数之间差异分析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 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TG、TC、LDL-C均有显著性降低 (P均<0.01),HDL-C、ALT有显著性升高(P均<0.05);两组间治疗1、3个月后TG、TC、LDL-C、HDL-C无显著性差异,ALT于治疗3个月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生化检测指标的比较 (±S) mmol/L
A组 B组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TG 1.65±0.52 1.26±0.38 1.20±0.25 1.68±0.56 1.30±0.32 1.16±0.2 8 TC 5.20±0.85 4.85±0.64 4.56±0.48 5.22±0.92 4.88±0.59 4.38±0.57 HDL-C 1.20±0.36 1.27±0.18 1.28±0.16 1.21±0.39 1.28±0.16 1.30±0.14 LDL-C 3.84±0.86 2.58±0.33 2.29±0.34 3.89±0.79 2.61±0.34 2.28±0.31 ALT(U/L)15.7±10.8 23.2±5.6 33.9±9.6 16.3±11.4 28.4±7.4 55.8±11.7
来自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的有关数据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合并存在时,将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可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4倍。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发生危害更为严重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研究显示可能与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关系密切。对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的降压治疗,最好首选对血脂水平的控制有益和中性影响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ARB药物等。临床上,目前已经应用Ca2+拮抗剂与他汀类调血脂药组合,共同控制高血压,而这种治疗也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最新模式。
辛伐他汀是组织选择性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浆和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浓度降低,同时可刺激肝脏内LDL受体密度增加,使血浆LDL-C清除增加和三酰甘油浓度下降。有资料显示,虽然他汀类降脂药几乎不改变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但却明显降低临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这主要与斑块内成分的改变、脂质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内皮功能改善、斑块稳定性增强有关[1]。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针对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以外对于易损斑块的稳定及血管保护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A组患者,开始进行强化辛伐他汀20 mg治疗,连服1个月,迅速降低LDL-C,使其达到或者接近目标值2.08 mmol/L,然后改为维持量10 mg,口服2个月,进行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动态随访病情、血脂、肝功能等,在安全性方面强于连续服辛伐他汀20 mg 3个月,而有效性与连续3个月20 mg辛伐他汀相比无明显差异。《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指出:他汀类药物随着剂量增大,降脂作用增强,但其不良反应也会增多,这也说明在积极推广降脂达标的理念同时,也应该严格检测其安全性。有资料指出:若调脂治疗LDL-C已接近达标,不一定为非得达标而追加他汀类药物的剂量[1,2]。因为随着他汀类药物剂量的增加,获益甚微,不良反应的风险却明显增加。
[1]陆宗良.关于血脂达标问题的再思考[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 14(3):153-154
[2]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组.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专家建议[J].中国卒中杂志,2007,2(4):341-344
R 544.1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1.01.013
201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