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梅,滕欣欣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远程教育中以任务为核心的电子学档应用研究
邹建梅,滕欣欣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对于以软件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当前网上教学资源和面授课程多为介绍相关软件的概念和操作技法,学生主要学习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致学生制作作品时常无从下手。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利用以任务为核心的电子学档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该类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实践环节;电子学档;远程教育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下两种,一种是面授和网络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师生时空分离、完全通过网络或多媒体光盘授课的教学模式。与传统面授教育相比,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资源随时随地的学习。但对于成人学生来说,往往自我学习和管理的能力不足,学习过程中,维持学习的动机不强。另外,由于远程教育中师生的准分离状态,使教师不可能与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交流。在学习成果评价方面,当前对学习评价更多的还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导,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以计算机软件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传统网上教学资源和面授课程更多的注重对课程内容中基本概念和软件操作具体方法的介绍。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往往只是孤立的练习软件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或简单学习某些实例的操作步骤,且大部分学生难以保证足够的练习量。这种学习方式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看似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而到真实制作作品时常无从下手。
以《计算机图像处理》这门课程为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模仿和练习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将知识内容分解,按照章节内容或课后练习,采用“学一点、练一点”的方式进行,实践内容脱离实际实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尝试利用电子学档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导学,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实践研究探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 《计算机平面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的应用。
以任务为核心就是强调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在完成任务或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1]。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是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创设者,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为使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更好的实施和开展,就需要创造有利于任务顺利实施的教学支持环境。包括学习过程的记录、学习资源的获取、交互环境的设计等。
电子学档(e-learning portfolio或e-portfolio),国内也有人将其翻译为“电子档案袋”[2]。黎加厚教授认为电子学档是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产物,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反思[3]。电子学档在一定程度上是学习档案袋的数字化形式,但又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档案袋的概念。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电子学档更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的自我评估、反思和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学习。
以任务为核心的电子学档主要是以任务为主线,记录学生完成任务的步骤和过程,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交互环境,促进学习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在远程学习环境下,电子学档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档案袋”,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自动化的系统。我们所尝试的电子学档包含了学习目标,围绕任务主题的学习活动和行为记录、学习作品、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学习资源等内容。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兴趣,又要考虑实际应用价值和知识面的覆盖。设计实践任务需要把课程实践活动放在“专业”大背景中考虑,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个课程系统出发进行把握和设计。要求基础性较强,知识覆盖面较广,所设计的任务应尽可能多的包含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且任务容易分解。另外,任务设计要贴近实际生活,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给出任务和各子任务的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明确任务目标。
《计算机图像处理》是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该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形态构成、色彩画、摄影与摄像、数字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多门课程都有着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任务设计中,将整个课程实践环节设计为一个中心任务——设计制作一本企业宣传册,并按照知识模块或章节内容在任务框架下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以达到知识学习的分解与整合。实践环节以任务为主,必要的知识模块辅以适当练习。在制作企业宣传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Photoshop软件,还在无形中将广告、摄影、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学档系统的建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自主设计开发,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自主开发电子学档平台能够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有针对的设计学档中模块的功能,但技术要求较高,对普通教师来讲有一定难度。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利用现有的课程管理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构建和改造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目前国外较好的课程管理系统当数Moodle和Sakai等[4]。我们是在Moodle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学档系统。Moodle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广泛应用。Moodle提供了课程管理模块、作业模块、论坛模块、测试模块、评价模块等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随意添加和删减功能模块。
1.协作交流环境
协作交流活动作为非常有效的网络学习手段,是保证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网络环境中的交流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交流方式。利用Moodle平台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学习系统中为学生建立实时和非实时两种交流方式,搭建“师—生”和“生—生”交流的平台。学生也可以通过E-mail、BBS、QQ等工具与教师或同学交流,这些交互形式有利于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的开展,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使知识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协作交流还包括对作品的评价,在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利用电子学档为学生提供实践成果展示、评价和交流平台,使学生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氛围。
2.合作的教学团队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全省电大系统招生人数相对较少,单个教学点的专业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2009年春全省各级电大通过选拔组建了全省电大数字媒体专业中心教研组,教师覆盖了各教学点和整个专业的全部课程,《计算机图像处理》也在范围之内。中心教研组的成立不仅整合、优化、共享了全省电大数字媒体专业教师资源,也促进了省电大与各教学点及教学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各课程责任教师间的协作也为课程任务和子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障。在合作的过程中电子学档是教师协同工作的主要平台。
3.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教材、辅导资料、网上资源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对于网上资源的组织,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资源呈现方式。对于以理论为主的知识点,主要采用直播课堂、电子教案和PPT课件的方式呈现;对计算机软件操作部分的内容,单靠文字教材或传统电子课件无法展示具体的操作过程,因此主要采用抓屏软件实录案例制作和操作过程,让学生能够真实直观地体会到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所有资源集中上传至电子学档中的资源模块。
4.评价环境
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我们制定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评价内容上来看,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主要针对基础理论知识部分,通过系统中的测验模块实现;主观评价主要针对操作部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评完成。从评价方式上来看,学生实践环节的评价方法由两部分组成: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过程评价主要对子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总结评价主要是针对任务的最终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多元化还表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上。实践环节的最终评价结果来自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
当前以任务为核心的电子学档的设计及教学整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实施的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完善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任务的设计难度较高。目前实践任务主要采用制作企业纪念相册等为主线,虽然基础性较强,知识覆盖面较广,但相对来说商业应用程度不足,另外任务的分解仍需要不断完善。
开放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较大,这种差异包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讨论发言的能力,以及上机上网的条件等,都会给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自觉性,这对教师实践活动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实践环节的优化需要有相应的网络学习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在使用基于Moodle建立的电子学档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存在不知道作业在哪里提交等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系统应用培训。另外,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教师对课程和专业有整体把握,设计出较为合理的课程任务,同时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相对较少,教师尚能承受多元化的评价中繁琐的工作量。如何使评价更为合理客观,在学生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完成评价的多元化,需要探索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当前实践所采用的评价中对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的评价占比不大,与课程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电子学档的功能设计需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设定。功能过多,使得系统应用较为复杂,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学习并适应使用这种系统;功能不足,则影响教学和学习方便性。因此,电子学档的功能设计需要合理的取舍,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钱晓菁,马玉娟.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35-36.
[2]王佑镁.电子学档系统的整合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4):65-69.
[3]黎加厚.电子作品集: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1,(3):5-9.
[4]王海荣,刘丙利.Moodle与Sakai功能对比及对公共服务教学平台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8,(6):67-69.
G434
A
1008—3340(2011)02—0010—03
2011-02-28
本论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 “远程教育中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GG058。
邹建梅,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
滕欣欣,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