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1-08-15 00:48
关键词:青年教师政治思想

王 忠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1)

困境与出路: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王 忠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1)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中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及科研整体发展水平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当前,外部环境失衡和内部因素缺陷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宽泛虚空的困境,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日渐边缘化。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机制并实施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是走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必由之路。

高校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出路

伴随近年高校规模扩大,高校青年教师与日俱增,且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由于高校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在心理特征、接受特点等诸多方面比较接近,思想上容易与学生共鸣,因而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素质的高低,政治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遗憾的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失衡和内部因素的缺陷,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基于此,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真剖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追寻导致当前困境的原因,进而探求走出困境的正确路径尤显必要。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境遇与困惑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震荡激变、交互渗透,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很难固守原有的理想信念,持守传统的道德规范,开闸的思想犹如一匹脱僵的野马,在思想汇聚、价值多元的旷野上任意驰骋。在这种态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遇到新的挑战,面临系列困境。

第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硕士、博士毕业不久,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比较稚嫩。在学校期间,他们除学习大量的书本知识外,在人格养成方面主要受老师的无私奉献、敬业精神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他们有着美好的愿望、憧憬的未来,但这些离现实还有一定距离。一旦他们踏入社会,由受教育者变为教育者,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差距,面临众多的社会问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浮出水面。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下,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不时交锋,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观念激烈撞击,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并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由于受到庸俗社会思潮的冲击,实用主义被奉为人生哲学,物质享乐、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趋功近利比比皆是。社会上出现的诸多不正常现象,如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不公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行政人员和执法者严重失范、以身试法,买官卖官、贪赃枉法、弄权渎职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存在。而社会所大力提倡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高校教师是最集中的代表者,却相对清贫,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此。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意和初衷,高校青年教师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第二,奉献与索取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利益结构重新调整,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明显变化,促使人们对现实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人生有无价值,有何价值,又有多大价值?引起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对人生价值的讨论主要围绕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展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突出表现为奉献与索取之间的矛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价值是最高的评价标准,优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讲奉献而轻索取。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求利、营利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原则,个人利益的满足优于社会利益的实现,讲索取而轻奉献。高校青年教师普遍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充分表现出高校青年教师已经由单一强调社会奉献向社会奉献与个人索取二者并重的价值观转变。但讲索取,恰恰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讲奉献,又正好与市场经济原则相背离。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职业与收入的巨大反差,使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失衡。

第三,多简单说教少情感沟通。从目前来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陈旧,基本上承袭传统,缺乏新意。看报纸、读文件以领会精神是惯用手段,报纸上的新闻轶事,文件里的具体内容,对网络时代的青年教师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对于集中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但教育要因材施教,不是千篇一律。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讲述与感情沟通结合起来,将解决青年教师的思想情感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某个问题作出合理解释,而不是简单地说教或理论空谈。简单说教,只能导致“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听得没有味道”的悲惨结局。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都有情感、生理和心理的各种欲求。通过情感能激发教育对象的力量与热情,使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激活他们的丰富情感,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求是至关重要的,离不开心与心的情感沟通。而简单说教只会“使情感交流遭到旁落,也就丧失了内化思想道德知识,外化道德实践的内在动力”[1],以致抑制高校青年教师丰富情感的外露。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第四,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指导。高校是学术群英汇聚之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的必争之地。这块阵地,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趁虚而入。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群体,代表高校未来的发展,必须具有纯洁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大部分青年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政治意识淡薄,提高他们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的警觉性,离不开理论灌输。通过理论灌输可以将党和国家的意志迅速传递给青年教师,但要消化、吸收,内化为青年教师实践的动力,仅仅依靠理论灌输远远不够。

先进政治理论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但政治理论本身并不等于指导作用,只有将政治理论扎根于青年教师的头脑当中,才能转化为实践的动力。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重视理论灌输,更要注重实践指导,切忌片面性。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原因剖析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上述境遇和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问题,也有客观环境问题,既有历史影响,也有现实因素。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深入剖析。

第一,外部环境失衡对高校青年教师产生的刺激。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触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于全球化之态势,视而不见是无用的,逃避也非明智之举,只能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然而,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严峻挑战。借着全球化浪潮的东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腐朽的思想文化势必裹挟而来,进而对我们主流的意识形态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其实,在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下,西方国家妄图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的梦想从未放弃过,伺机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只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渗透方式更加多样,表现手法更为隐蔽,欺骗性越来越强。西方国家将广大青年作为渗透的最主要对象,借助中国对外开放的时机,利用各种载体,通过文化艺术交流和其他交流方式,大肆传播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高校青年教师是相对特殊的青年群体,思维敏捷、思想活跃、观念开放,密切关注学术思想动态,总是以不设防的心态去迎接全球化。在高校广大青年教师中,有的意志薄弱,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容易导致盲从心理,崇拜西方意识形态,背弃主流意识形态,动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有些人世界公民意识增强,国家观念日渐淡薄,主权意识淡化,也有人认为不再有国家的区分,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逐步弱化,更有甚者对“爱国主义”产生质疑。所有这些,都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冲击。

市场经济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体制改革就是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日趋完善,我国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是,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及个人主义日益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人已经成为物质的奴隶,人被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质与物质的关系,甚至说金钱成为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疏密程度的重要尺度。正是人们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对物质和金钱的过分需求,导致人们精神欲望的幻灭,精神价值失去了其本真意义。人们除了物质欲求,贪图享乐,不再去探求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再去追问何为美好生活,如何去创造美好生活。人与精神相去甚远,导致人的精神性与伦理性丧失。“人与崇高的疏离在当前的教育中则体现为教育的功利主义取向”[2]日益明显,在高等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高等教育中,教师招聘与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完全以市场为指挥棒,考虑其是否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能否为工业进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高等教育失去了其原来的价值,功利化取向恰恰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有些困惑。

网络信息的渗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入了网络化时代,引起了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在数字化世界里,信息可以跨越时空,在你、我、他之间实现“无障碍”的相互穿梭。人们借助网络系统,利用网络媒介,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信息。但网络信息却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那样容易作出判断,网络信息很难有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分,在这个国家或地区被看作主流信息的,在别的国家或地区则可能当作非主流信息,甚至是反主流信息。由于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的不同,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之间的界线也变得模糊不清。对网络信息,人们往往基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各自的评判标准和善恶价值判断,但这种价值判断其结果必然导致“价值相对主义”流行,人们道德品性的养成呈多样化特点。不仅如此,网络信息的自由性特点还会造成人们社会责任意识淡化,通过网络散布信息,导致各种非法信息泛滥,其结果会使更多的人成为受害者。所以说,各种网络信息不论人们认同与否,接受也罢,都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概莫能外。

第二,高校各级党政部门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政部门携起手来,通力合作,高度重视。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首先,在青年教师的引进上,注重教学、科研等实用性考核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查。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规模迅速扩大,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以缓解扩招所带来的师资紧缺的压力。为此,各高校招聘了大量的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充实高校教师队伍。但在招聘中,都特别注重应聘者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成果,而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查多是走过场。其次,在学校考核考评制度的制定上,重业务而轻政治。考核考评制度不仅是学校考核教师的重要规章制度,也是规范约束教师的重要行为规范。但从考核考评制度规定的条款来看,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有的还具体量化和指标化,这些刚性要求是考核考评中最重要的依据。但对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考核的规定,却相当单薄,仅有“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岗敬业”等比较柔性的几条,且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在具体考核中,思想政治素质考核流于形式。再次,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情况来看,重学生而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认真落实中央及教育部等部委文件精神,开展得有声有色,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较大突破,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就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却没有引起学校党政部门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出现明显滑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减弱,党员比例明显下降,与各级党政部门对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不重视有关。

第三,高校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认识不清。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直接来自于高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从当前来看,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不仅开设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以及针对进步学生开设的党校培训班等,而且各院系、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还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实现和目标的完成。但对硕士、博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是另一番景象。在课程的安排上,更加重视专业课,一般仅开设一门政治课,时事政治的学习也没有硬性要求,主要依靠学生自觉。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很少强调。人总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三年或六年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其必然结果是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不坚定,价值取向功利化,奉献与索取错位。到高校后,由于党政部门重视不够,侧重于教学、科研的考核考评,使部分青年教师更加专注于教学科研等个人能力的发展,不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及理论水平的学习和提高。他们不能摆正业务发展与政治学习之间的关系,片面认为业务才是实的,要做到专业过硬、业务踏实,而政治是虚的东西,是脱离实际的简单说教,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因而,对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热情不高,甚至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缺乏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敏锐力,甚至不讲政治,在课堂上发表一些偏激乃至极端的言论。

三、破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之路

邓小平指出:“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3]。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尴尬,摆脱困境,突出重围,需要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及时改进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机制。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调动高校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为此必须以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需要和个性发展,调动人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首先,要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关心与爱护。做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站在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去思考,围绕他们最关心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展开。青年教师刚跨出象牙塔,步入社会,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对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转换。青年教师最关心的是工作上如何发展进步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业务上为他们发展创造条件,主动帮助其发展和进步,同时针对青年教师收入偏低,生活压力太大,养老、抚子与购房等最关心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正如毛泽东强调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4]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也不能敷衍塞责,要做好说服和解释工作,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性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显著不同,不再是“你授我受”、“你打我通”的简单教育模式,而是被教育者主体意识增强,与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这种教育强调信息的平行传递,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情感沟通[5]。发挥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能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调动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从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来看,定期集中的政治理论学习是最常见的方式方法,学习内容多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近期有影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政治理论学习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或领导宣讲,或集体讨论。政治理论学习往往是领导者以“高姿态”出现,由于身份与岗位的壁垒,气氛比较沉闷。对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而言,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历历在目,一味地去重复已经知晓的事情显然缺乏吸引力。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是必要的。

由于传统观念作祟,在上下级之间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领导者处在制高点,俯视群众;群众居于平台上,仰视领导。过去,思想政治教育采取这种方式曾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现代人个性特点张扬,主体性增强,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需要“放低姿态”,破除身份与岗位壁垒,将教育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推心置腹、促膝谈心,以逐渐改变其在青年教师中的形象,赢得人心[6]。另外,营造良好氛围还可以通过调适周边环境,改变学习地点等方式进行。如将特定政治理论学习选在与此内容相关的革命圣地、红色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使青年教师在享受美好生活的轻松气氛中真正领略到延安、西北坡等红色精神,体会到“九·一八”、“一二·九”等爱国情怀。

第三,改进教育方法,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7]。要有效完成任务,实现目标,适当的方法不可或缺。“适宜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交流、对话,确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和对教育者的引导、教育。”[1]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困境,需要根据环境和对象的改变,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科技的日新月异,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当代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生活方式统合化、社会组织复杂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社会里,人的发展呈现出自主性、个性化、特色化,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和对象特点。高校青年教师既表现出作为社会青年的共性,又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市场经济的求利、营利原则与他们理想信念、道德责任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与牺牲、奉献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与协作互助之间的矛盾都使高校青年教师感到困惑和无助。解决这些问题,过去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设备,利用教育方法之间的互补性,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青年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去辨别生活中的假、丑、恶,以愉悦的心情去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情操的转变。

第四,创新教育机制,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离不开创新。要求教育者有强烈的时代感,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树立创新意识,注重教育思路创新,找准切入点。首先,完善教育激励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要实事求是,不能空洞说教,要将理论与实际、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纯就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而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之中,对政治过硬、业务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通过业务与政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培养青年教师的竞争观念和创新意识,逐渐形成以鼓励促竞争,以竞争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约束机制。对青年教师好的一面进行表扬和鼓励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忽略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对青年教师犯下的错误,要有宽容的态度、博大的胸怀,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及时指出症结所在,让他们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引导他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五,实施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站稳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以及职业观教育等内容。政治观教育的成败关系到青年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政治观教育就是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广大青年教师,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8]。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条件,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从高校实施的情况来看,针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各部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对广大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理论骨干,使他们真正懂得、信仰、实践马克思主义。通过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其他青年教师才能自觉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深切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价值。只有这样,才不致丢失高校这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未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为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富有时代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青年教师工作的特点,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

[1]方 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困境·对策[J].黑河学刊,2010(1):89.

[2]鄢本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代困境及超越[J].思想教育研究,2006(10):9.

[3]邓小平文选: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4.

[4]毛泽东选集: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5]熊 芳.论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及其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6]张祖华.浅论隐性德育场的“隐性共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6).

[7]刘蔚华.方法论辞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8]赵继伟.论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D 432.62

A

1672-6219(2011)05-0032-05

2011-05-1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06JZD001)。

王 忠,男,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赵秀丽]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