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技术的研究

2011-08-15 00:51:54郑瑞生
食品工业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超临界黄酮溶剂

郑瑞生

(1.泉州师范学院化生学院,福建泉州 362002; 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植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技术的研究

郑瑞生1,2

(1.泉州师范学院化生学院,福建泉州 362002; 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有效的清除自由基从而保护机体健康。从植物中寻找高效、廉价、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成为目前抗氧化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对于建立更简捷、高效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就植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及其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方向等进行阐述。

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攻击生命大分子,引起机体衰老,诱发肿瘤等恶性疾病重要原因。细胞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受到高能辐射、高压氧、药物(抗癌剂等)、香烟烟雾和光化学空气污染物等作用,都会刺激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机体有多种抗氧化防御系统,抗氧化剂主要是通过终止自由基链反应而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的[1]。植物中存在众多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抗氧化类功能因子,包含生物类黄酮、原花青素、吲哚衍生物、双硫代疏基化合物、植物激素等物质,这些化合物可抑制氧化过程和化学致癌的发生[2]。从植物中寻找高效、廉价、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成为目前抗氧化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对于建立更简捷、高效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就植物中抗氧化物质及其提取技术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1 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糖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皂苷类、维生素、多肽类化合物等。

1.1 多糖类化合物

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在高等植物、藻类、菌类及动物体内均有存在,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发现多糖在抗肿瘤、肝炎、心血管疾病、氧化、衰老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且细胞毒性极低。植物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一方面这类多糖作为免疫调节剂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基团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1.2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可能在于阻止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三个阶段∶与·反应阻断其它类自由基的进一步生成;与金属离子(如Cu2+等)多酚类化合物螯合,避免自由基特异与其结合共同攻击DNA碱基;与脂质过氧基(ROO·)反应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3]。许多黄酮类化合物显示出明显的抗氧化特性,如水飞蓟素、黄芩甙、三羟基查尔酮、银杏黄酮、槲皮素等。紫葡萄皮、山楂、菠菜、甘薯叶、茄子皮和山西黑苦荞麸皮、鸭跖草等提取物中分离的黄酮类物质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4-6]。

1.3 多酚类物质

酚类的一般特征是结构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是极好的氢或电子供体,由于形成的酚类游离基中间体的共振非定域作用和没有适合分子氧进攻的位置,比较稳定,不会引发新的游离基或者由于链反应而被迅速氧化,所以是很好的抗氧化剂[7]。

1.4 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双子叶植物中分布较广,可存在于植物的各个器官中,亦有只局限于某一器官中。一种植物往往含有数种至数十种生物碱。生物碱可作为活性氧猝灭剂,通过与O2碰撞,本身获得能量而使1O2失活转变为3O2。影响生物碱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因素主要是立体结构和电性因素,杂环中氮原子“裸露”在外有利于充分地接近活性氧并与之反应,抗氧化效果就越好,供电子基团或可使氮原子富有电子的结构因素也可增加抗氧化活性。

1.5 皂苷类

近年来研究表明,皂苷大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皂苷类的抗氧化作用则可能是其延缓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的共同作用机制[8]。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类。人参、刺五加、升麻、黄芪中含有萜类皂苷;麦冬、洋地黄、党参中含有甾类皂苷,均可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具抗氧化活性的皂苷还有三七总皂苷、西洋参皂苷、绞股蓝皂苷等。

1.6 其它类

维生素及其衍生物,既是食品营养素,又可作为抗氧化剂。许多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VC)、维生素E(VE)、类胡萝卜素等物质。VC除可清除自由基外,还可使生育醌恢复VE原型,继续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VE又称生育酚,主要存在于细胞线粒体膜和内质网上。VE既能清除单线1O2,又能清除烷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水溶性VB2是若干抗氧化酶的辅酶,使抗氧化酶起到清除自由基等作用[9]。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或番茄红素可与过氧化氢自由基反应生成碳自由基而稳定下来。

此外,有些酶解蛋白多肽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如蛋白酶水解麦麸蛋白制得的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清除·的能力[10]。茶花花粉蛋白经过风味酶(外切酶)和中性蛋白酶(内切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得到活性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且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水解度的增加而增强[11]。

2 抗氧化物质的提取技术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压榨法、蒸馏法、萃取法等。传统提取方法往往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因此应用比较普遍。但传统的样品提取方法普遍具有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处理时间长、操作步骤多、提取效率低、杂质多等缺点。这些方法不但容易损失样品,产生较大误差,而且溶剂的使用会影响操作人员健康,污染周围环境。随着人们对天然抗氧化物质认识的深入,对建立更简捷、高效的提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2]。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现代提取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法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等。现对这些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发展方向等进行阐述。

2.1 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虽然古老,但十分有效,仍是实际工作中提取有效成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原料中被提取成分的极性、共存杂质的理化特性,遵循相似相溶的原则,使有效成分从原料固体表面或组织内部向溶剂中转移的传质过程[13]。根据溶剂提取工艺不同,可分为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等。

用溶剂提取活性成分时,选择适宜的溶剂是关键。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丙酮等。在选择溶剂时主要以极性较大的亲水性有机溶剂为主,如甲醇、乙醇、丙酮等。最常用的是乙醇,它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能有效溶解植物中各类抗氧化物质,提取效率高,提取液易于保存、过滤和回收,安全性也比甲醇高,溶剂残留现象不突出。如Wang Kai-Jin等利用95%乙醇提取分离绒叶仙茅(Curculigo crassifolia)根茎中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能力[14]。但由于乙醇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一些亲脂成分也有很好的溶解性能,提取范围较广,提取物的纯度往往不够,因此,还要做进一步的提纯。此外,在传统溶剂法提取基础上增加加压工序可大大提高抗氧化物质的提取效率。如汪家权等利用加速溶剂提取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牛膝中的蜕皮甾酮[15]。万建波等优化加压溶剂法提取中药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具有提取时间短、溶剂消耗少、提取效率高、重现性好、操作模式多样化以及操作过程自动化等优点[16]。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CFE或SFE)是一种新型的提取分离技术,它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这种流体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添加适当的夹带剂可以大大增加其溶解性和选择性。目前在SFE技术中使用最普遍的溶剂是CO2,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流体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其密度对温度与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且与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成比例,所以可通过控制温度与压力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因此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C-CO2)特别适合于活性物质的提取,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张怡等[17]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姬松茸酚工艺,该条件下姬松茸酚得率较乙醇浸提法的得率高出14%,且夹带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张敏等[18]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获得较大量的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生姜提取物。刘红等[19]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益智仁中益智油对DPPH的清除率明显高于水蒸气萃取油,其中,40℃和15MPa下所得的萃取油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高温萃取油对DPPH的清除率有所降低。此外,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还能有效地萃取迷迭香[20]、刺玫果籽油[21]、β-胡萝卜素[22]等抗氧化活性物质。

由此可见,超临界萃取技术在有效提取植物中抗氧化物质具有一定优势。但生物资源中的大多数物质为分子量较高、结构复杂的极性化合物,其在非极性的CO2中的溶解度一般都很低;目标检测物又常与生物基质间存在着较强的物理和化学结合力等束缚作用力,使得痕量的目的物常难以从这种束缚作用中解脱出来;另外,待测生物基质中常含有的脂类物质极易随目标物一同出来,严重干扰后续的工艺和色谱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学者在萃取过程中引入了吸附技术,使问题得到了缓解。如在分离釜中填氧化铝、硅胶、NH4-硅石、硅酸铝载体、C18-硅石等吸附剂,进行萃取后的分离处理;也有的采用溶剂萃取与超临界CO2萃取的联合工艺,其它的联用技术还包括与离子交换技术、浓缩、离心技术、超滤技术等联用。

超临界萃取在某些活性天然有机物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有些己工业化,但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用仪器是压力容器,目前该技术主要是基于固定床的间歇式操作。由于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大,间歇生产的成本又高,对这一技术的普及有一定的限制,所以采用移动床及流化床进行连续操作,避免生产中大量能量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2.3 超声提取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是一种利用外场介入强化提取过程,用溶媒进行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提取的一种物理方法。超声能量与物质间有一种独特的作用方式——超声空化。超声空化产生的声冲流和冲击波可引起体系的宏观湍动和固体颗粒的高速碰撞,使传质边界层变薄,传质速率增大。超声波的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可打破植物的细胞壁,以使溶媒尽快渗透到植物细胞中,溶出其中化学成分。与常规溶剂提取相比,超声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条件温和。超声波提取研究已做了很多,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上,如∶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

张国华等[23]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杭白菊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与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二次关系,其中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十分显著。贾俊强等[24]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大米蛋白,与未经超声预处理比较,抗氧化肽得率提高了 43.7%,DPPH的半抑制率(IC50)降低了17.7%。邓斌等[25]用超声波技术从紫花苜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含量为5.32mg/g,且提取速度快,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王建安等[26]优化超声波提取抱茎苦荬菜内总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其实,超声波作为一种能量形式,具有加热作用和空化作用。低温时,加热作用占主导,超声场下反应体系吸收超声波能量,加速了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空化作用逐渐显现。一方面,当温度超过一定值时,由于酶发生热变性,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空化作用产生的自由基对酶活中心的破坏作用,导致清除率下降[27]。

对于超声提取,目前虽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都是仅在实验室的小规模上,针对某些具体提取对象进行简单的工艺条件实验。因此,在超声波用于植物中活性成分提取的研究中,应对其作用机理和动力学模型进行深入探讨,以便建立一套较为通用的模式,为不同提取对象的操作条件提供依据;同时还应注重有关工程问题研究,解决超声提取工程放大问题。

2.4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新技术。在微波作用下,某些待测组分被选择性地加热,使之与基体分离,进入微波吸收能力较差的萃取剂中。由于微波加热的热效率较高,升温快速而均匀,故显著缩短了萃取时间,提高了萃取效率。常规的索氏萃取通常需12~24h才能处理一个样品,并且需要消耗上百毫升有机溶剂,而微波萃取可将萃取时间缩短到0.5h之内,有机溶剂的消耗量可降至50mL以下。

目前,微波技术用于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报道较多,已涉及到几大类天然化合物如多糖、生物碱、黄酮、挥发油、苷类、萜类、单宁、甾体及有机酸等。主要集中在对微波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等。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实验获取微波提取最佳工艺。如杨静等[28]以桔皮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微波功率900W,提取温度75℃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获取最佳提取工艺时的总黄酮得率为12.04%,且DPPH清除率与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邓斌等[29]研究花生壳原料先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65℃下预热浸提1h,然后再进行微波辅助提取。当料液比1∶30,微波功率515W,微波辐射时间120s时,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高达83.7%。吴琼英等[30]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条斑紫菜多糖提取率为5.358%,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采用微波预处理技术具有快速、简便、能耗低、节约溶剂量、有效成分得率高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提取的生产效率。同时微波预处理技术解决了把微波设备直接引入提取设备之中时,微波被溶剂分子大量吸收,能耗大的问题。但现在微波预处理技术采用的预处理剂大多都是乙醇,乙醇具有易燃的特性,而且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微波预处理的机理就是乙醇在微波能下汽化,使提取物的细胞壁破坏,从而达到提高提取率的目的。所以在微波设备中乙醇蒸汽有爆炸的危险。因此,寻找一种能替代乙醇的微波预处理剂,是非常必要的[31]。

2.5 酶提取技术

传统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有机溶剂浸出醇处理等提取时温度高,提取率低,浪费乙醇,成本高,不安全。选用相应的酶可将影响液体制剂澄清度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果胶等分解去除,也可促进某些极性低的脂溶性成分转化成糖苷类易溶于水的成分而有利于提取[32]。

用酶技术提取抗氧化成分需要选择合适的酶。目前,用于植物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素酶。大部分植物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纤维素酶酶解可以破坏β-D-葡萄糖键,使植物细胞壁破坏,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如李文波等[33]研究纤维素酶解法结合热水浴提取地黄多糖,纤维素酶添加量为3.0%,多糖提取率为21.4%。李朝阳等[34]研究采用纤维素酶解可显著提高大蒜多糖的提取率。此外,蛋白酶、果胶酶、木瓜酶等也是较常用的提取酶,对于从果胶、蛋白含量较高的植物提取抗氧化物质具有较好的效果。如∶张敬敏[35]筛选出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作为仔乌水解理想酶,两种酶水解仔乌所获得的酶解液对·OH具有较好清除效果。朱晓丽等[36]比较油菜蜂花粉酶解物和水提物抗氧化性能,表明酶解物清除·OH和·的能力明显高于水提物。殷涌光等[37]研究表明β-葡萄糖苷酶修饰能显著提高松针总黄酮(PNF)抗氧化性能。另外,Que-King Wei[38]等人报道,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豆奶进行发酵,其异黄酮苷元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生物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显著提高。

除了酶的种类之外,影响酶法提取植物中抗氧化物质的因素还有∶反应的温度、酶的用量、反应时间、pH、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等,而对这些因素的优化组合成为研究重点。如李艳伏等[39]研究木瓜蛋白酶酶解核桃粕蛋白产物的抗氧化特性,在酶用量6000U/g底物、底物质量分数3.0%、pH7.5、温度55℃的酶解条件下酶解210min,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较高,总抗氧化能力98.7%。高春燕等[40]研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及混合酶对枸杞多糖得率的影响,表明∶混合酶提取效果最好,pH5.0,提取温度50℃,添加0.1%酶,提取2h时,枸杞多糖提取率最高,对动物油脂抗氧化性优于植物油。此外,酶辅其它提取技术的研究也成为热点。如周连文等[41]采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波提取何首乌中多糖;刘振家等[42]利用超声波辅助酶解脱脂小麦胚芽;王忠合等[43]采用微波结合酶法提取酱油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均能显著提高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

由此可见,用酶法提取天然产物中抗氧化物质,收率明显提高,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酶法提取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为使酶发挥更大作用,需先通过实验确定最适温度、pH及最适时间等。要拓宽其应用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动剂等对提取物的影响。

2.6 半仿生提取技术

半仿生提取技术(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简称SBE)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因提取条件不可能与人完全相同,所以称为“半仿生提取”[44]。半仿生提取法已有应用于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如杨芙莲等[45]研究蜂胶总黄酮半仿生法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基础上,得到半仿生法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min、料液比1∶30g/mL,蜂胶中总黄酮提取量为25.08mg/g。此外,国内已有半仿生法提取葛根黄酮[46]、香椿叶黄酮[47]、苦参黄酮[48]等相关报道。战旗等[49]采用SBE法和WE法(水提法)对麻黄的提取液成分含量进行比较,以麻黄总生物碱、麻黄碱、浸膏得率为指标,结果SBE法显著优于WE法。陈晓娟等[50]利用半仿生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都比酶法提取来得高,且提取成本更低,耗能更少。

半仿生提取法主要应用于中药口服药制备中,但目前仍沿袭高温煎煮方式,容易影响许多有效活性成分、降低药效。为此,建议将提取温度改为近人体温度,在提取液中加入拟人体消化酶活性物质,使提取过程更接近于药物在人体胃肠道的转运吸收过程,从而更有利于抗氧化物质的提取。

3 结语

天然植物中抗氧化物质经提取后,需要对活性成分进一步分离、纯化及鉴定。而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根据其工艺不同,可分为一般分离法、分子蒸馏法、柱色谱分离法、薄层色谱分离法、纸色谱分离法及气、液相色谱分离法等。常见一般分离方法有∶萃取法、沉淀分离法、结晶与重结晶、膜分离;膜分离技术有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透析(DS)、电渗析(ED)和渗透气化(PV)。而柱色谱分离包括吸附柱、分配柱、离子交换柱、凝胶柱、大孔树脂柱、亲和柱、改进型柱色谱分离技术等等。由于篇幅有限,抗氧化物质的分离纯化技术将在以后论文中加以阐述。

抗氧化剂在食品、医疗、保健和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来源广泛、提取率高、抗氧化活性强、与机体亲和力强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取代合成抗氧化剂趋势,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对提取技术的研究还多停留于一般产品的阶段,且提取技术比较单一,通过组合多项提取技术,同时将研究结果转化为工业生产的实际应用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另外,天然抗氧化剂尚需在有效成分的抗氧化机理、协同作用、构效关系和分子设计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从天然产物中开发抗氧化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天然植物原料提取、分离纯化有效成分工艺研究,以尽快实现天然抗氧化剂的产业化。

[1]Cheruth Abdul Jaleel,Ksouri Riadh,Ragupathi Gopi,et al.Antioxidant defense responses:Physiological plasticity in higher plants under abiotic constraints[J].Acta Physiol Plant,2009,31: 427-436.

[2]Bagchi D,Bagchi M,Stohs SJ,et al.Free radicals and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Importance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J].Toxicology,2000,148(2-3):187-197.

[3]Riec-Evans C,Mi1ler NJ.Structure-antioxidant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flavonoids and phenolic acids[J].Free Radical Bio Med,1996,20:933-956.

[4]Bergman M,Varshavskyl T,Gottl I H.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queous spinach extract: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active fractions[J].Phytochemistry,2001,58(1):143-152.

[5]Noda Y,Kneyu K T,Igarashi K,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of nasunin,an anthocyanin in eggplant peels[J].Toxicology,2000,148(2-3):119-123.

[6]Makio Shibano,Koji Kakutani,Masahiko Taniguchi,et al.Antioxidant constituents in the dayflower(Commelina communis L.)and their a-glucosidase-inhibitory activity[J].J Nat Med,2008,62:349-353.

[7]Arts ICW,Hollman PCH.Polyphenols and disease risk in epidemiologic studies[J].Am J Clin Nutr,2005,81:317S-325S.

[8]徐先祥,夏伦祝,高家荣.中药皂苷类物质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2):126-128.

[9]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等.生物化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38.

[10]张春红,郭维维,曹向宇,等.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麦麸蛋白制备麦麸抗氧化肽的研究[J].中国酿造,2009,204(3): 178-180.

[11]张红城,李慧岩,董捷,等.茶花花粉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8):58-61.

[12]李明.提取技术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3,120.

[13]汪茂田,谢培山,王忠东,等.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31

[14]Kai-Jin Wang,Ning Li.Antioxidant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Rhizomes of Curculigo crassifolia[J].Arch Pharm Res,2007,30(1):8-12.

[15]万建波,徐辰,李绍平,等.葛根异黄酮成分的加压溶剂提取法研究[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5,33(10):1435-1438.

[16]汪家权,赵民军,林岚,等.牛膝蜕皮甾酮的加速溶剂提取法研究[J].中草药,2005,36(12):1797-1800.

[17]张怡,赵扬帆,郑宝东.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姬松茸酚类物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4(10):110-114.

[18]张敏,韩建春,任运宏.超临界CO2萃取生姜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238-240.

[19]刘红,郭祀远,肖凯军,等.超临界CO2萃取益智油及益智油的抗氧化活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54-57.

[20]毕良武,赵振东,李冬梅,等.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综合提取技术研究(Ⅲ)—超临界CO2萃取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6):8-12.

[21]屈岩峰,王腾字,李红玲,等.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刺玫果籽油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2009(2):8-10.

[22]Greorge A S,Hao C,Steven J S.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of β-carotene from sweet potatoes[J].J FOOD SCI,1993 (4):817.

[23]张国华,乔建卫,张如松.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杭白菊黄酮工艺条件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20-22.

[24]贾俊强,马海乐,曲文娟,等.超声预处理大米蛋白制备抗氧化肽[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288-293.

[25]邓斌,王存嫦,刘志伟,等.超声波提取抱茎苦荬菜总黄酮工艺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1):257-258.

[26]王建安,李艳芝,吴国荣,等.超声波提取抱茎苦荬菜总黄酮工艺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120-123.

[27]Resa P,Elvira L,Sierra C,et al.Ultrasonic velocityassay of extracellular invertase in living yeasts[J].Anal Biochem,2009,384(1):68-73.

[28]杨静,秦永剑,张加研,等.微波辅助提取桔皮中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10):126-128.

[29]邓斌,王存嫦,徐安武.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中国油脂,2009,34(3):54-57.

[30]吴琼英,戴伟.微波辅助提取条斑紫菜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7(3):96-99.

[31]杨解,崔政伟.微波预处理强化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发展和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27(3):46-50.

[32]卢艳花,魏东芝,蒋晓萌,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7.

[33]李文波.酶-超声提取地黄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9,25(4):46-50.

[34]李朝阳,刘魁,韩忠宵,等.大蒜多糖的酶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1):117-120.

[35]张敬敏.仔乌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工程,2008(4):38-41.

[36]朱晓丽,孙丽萍,董捷,等.油菜蜂花粉酶解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5):74-76.

[37]殷涌光,闫琳娜,于庆宇,等.酶解法提高松针黄酮抗氧化性能实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6):129-132,178.

[38]Que-King Wei,Tong-Rong Chen,Jyun-Ting Chen.Using of 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eterium toproductthe isoflavone aglycones in fermented soymil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7,117:120-124.

[39]李艳伏,徐怀德,陈金海,等.木瓜蛋白酶酶解核桃粕蛋白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8,8(5):8-14.

[40]高春燕,李蕴成,田呈瑞,等.枸杞多糖酶法提取及其对油脂抗氧化性能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7(1):31-32.

[41]周连文,张存兰,刘新华,等.酶辅助超声波提取何首乌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8,33(1):170-173.

[42]刘振家,朱科学,周惠明,等.超声波辅助酶解脱脂小麦胚芽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9(5):38-41.

[43]王忠合,吴晓玉.酱油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微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8):84-91.

[44]孙秀梅,张兆旺.建立中药用“半仿生提取”研究的技术平台[J].中成药,2006,28(4):614.

[45]杨芙莲,王伟娜.蜂胶总黄酮半仿生提取工艺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9(5):42-44.

[46]杨秀芳,程芳玲.正交实验优选黄芩甙的半仿生提取工艺[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5,23(3):24-27.

[47]陈丛瑾,黄克瀛,李德良,等.正交实验法优选香椿叶总黄酮的半仿生提取工艺[J].食品科技,2007(6):119-121.

[48]惠建国,孙秀梅,张兆旺.苦参半仿生提取法与水提取法的比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45-246,255.

[49]战旗,张兆旺.麻黄两种提取液的成分含量比较[J].山东中药杂志,1999,18(7):322.

[50]陈晓娟,周春山.酶法及半仿生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J].精细化工,2006,23(3):257.

Research on active antioxidant components in plant and extraction technology

ZHENG Rui-sheng1,2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2,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The natural antioxidant can effectively scavenge free radicals and protect body health.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o search for high-efficient,low-priced and low-toxicity antioxidant from natural plants.And the demand also becomes more and more stronger in setting up more simple and effective technologies of extraction,separation,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The active antioxidant components,basic principles,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xtractive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nature plants;antioxidant;active components;extractive technology

TS201.1

A

1002-0306(2011)11-0459-06

2010-03-03

郑瑞生(1979-),男,讲师,研究方向:食品科技。

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资助经费(10A19);泉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0N13);泉州师范学院科技计划项目(2009KJ17);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A101)。

猜你喜欢
超临界黄酮溶剂
低共熔溶剂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特产研究(2024年1期)2024-03-12 05:40:56
硝呋太尔中残留溶剂测定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18
超临界CO2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云南化工(2021年5期)2021-12-21 07:41:20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9:40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13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50
600MW超临界机组热经济性定量分析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豆干与腐竹中溶剂黄2及溶剂黄56
12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可行性研究
电力建设(2015年2期)2015-07-12 14:15:58
瓜馥木中一种黄酮的NMR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