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尚 丽
(苏州市职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化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强、应用面最广的先导技术,这种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导致职业岗位对知识面的要求不断增加,同时,职业岗位责任的范围也扩大了,这些都对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目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电子专业建设中大多实行“双证书”制度,该制度的本质是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教学内容紧密相关[1],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2]的理念,是高职教育特性以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是保证毕业生能及时就业的重要措施.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苏州逐渐成为电子信息类产业的制造基地.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苏州地区正成为创新型企业的积聚地,电子类高新技术企业对电子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量极大.虽然苏州的教育资源很丰富,拥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但是人才市场上熟练掌握电子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技能人才还不够充足,这个情况制约了电子企业发展和创新的进程.为此,苏州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开展电子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掌握先进技能水平的职业人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技能鉴定的目标是一致的[3].高职院校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电子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缩小人才掌握的技能知识与对应岗位实际要求的距离.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的电子行业岗位技能鉴定着重于满足电子操作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结构,满足电子行业用人单位对岗位人员的要求.所以说高职院校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为此可以统一两者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和鉴定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4].一方面,大专院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的就业已成为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界对大专院校毕业生不适应本行业的要求,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和技术人员的抱怨也日益强烈.社会把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从业者的希望寄托于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高职院校.而将技能鉴定工作融于高职电子专业教学工作,促进高职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结合[5],也有利于电子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和电子专业课程的结合,实现学习、教育、就业一体化.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职业技能素养,增加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优势.同时,通过为地方电子企业提供人才,实现学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学校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此,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十分必要的.
苏州地区开展电子类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历史悠久,但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大批量培养,一些中等职业技能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为苏州地区高速发展的电子行业提供了大量一线技术人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加强了各个学校电子专业的建设.到目前为止,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开展的电子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的内容包含了电子中级工、电子高级工、电子技师、线路CAD等,以及电工中级工、电工高级工、PLC、版图设计、通信终端维修工等工种,在电子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
但是由于电子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更新、企业对员工要求的变化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等因素,众多院校在培养和鉴定工作中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
1) 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教学内容跟不上最新的技术要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产品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很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都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导致经过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人员所掌握的技能水平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2) 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以往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和鉴定是以培养国有企业工人的模式进行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无法适应现在苏州电子行业技术人员流动快、企业大多采用西式人力资源模式管理的要求.此外,苏州地区众多高职院校中管理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往往不具有电子专业知识背景,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不切合行业实际,容易出现管理失误和沟通不畅.
3) 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人员层次不高.以往主要以培养电子中、高级工为主,虽然每年鉴定的人员众多,但是电子中、高级工掌握的技能已不能满足以信息为主体的电子行业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拓展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养和鉴定.
4) 师资队伍薄弱.开展培训和鉴定的教师大多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动手能力一般,学员能学到的实际技能就更少了.
5)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矛盾.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众多院校的工作都以经济效益为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成为学校创收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忽略了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样的思维必然影响培训和鉴定的质量.
根据《2009年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鉴》显示,苏州地区的高职院校开展电子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需要明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扩大规模、注重质量向质量第一、兼顾数量转变;二是由粗放型管理向提升服务品质转变;三是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向更加突出社会效益第一转变.
1) 改进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实际技能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重点[6].苏州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电子类技能人才,教学课程设置应满足苏州广大电子信息类企业的用人需求,再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电子类技工的要求设置课程,从源头解决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电子类技能人才的问题.
2) 逐步提高电子类技能鉴定等级,由原来的培养电子中级工为主向培养电子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过渡.
3) 高职院校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是缺少实践经验.苏州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同时,依托本地丰富的电子类企业为基地,派遣参与培训的教师下企业,强化高职师资,特别是加强熟悉电子行业生产实践过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4) 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在优先考虑社会效应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院经济收益.开展电子类技能鉴定,充分协调学院的人力、物力,开展院内外的培训,促进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在增加社会知名度的同时既增加了学院经济收益,又履行了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
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苏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要及时跟踪和协调苏州各个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和鉴定情况,指导苏州各个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电子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1) 强化质量管理,健全完善的鉴定管理机制.为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完善鉴定管理制度,优化鉴定操作流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2)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扩大技能鉴定规模和鉴定的工种.职业院校要结合苏州市的实际,开考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新职业,同时拓展职业院校学生技能鉴定工种和鉴定模式.
3) 注重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以借助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方案和鉴定题库的研发工作,研发过程中鉴定中心要紧密结合苏州经济发展对技术的要求,增加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保证鉴定方案题库的适用性,从而使鉴定题库更符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应加强高职院校的基础建设和实践环节建设,建立实训平台,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实训手段.
苏州地区的各个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关注当前社会的实际要求和最新技术的进展,依托苏州地区电子行业积聚的优势,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时,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指导下,以社会效应为第一目标,高质量地开展电子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教学改革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 徐辉,林先觉,周献敏.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J].中国建设教育,2006,6(6):20-23.
[2] 罗润生.“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08(7):84-85.
[3] 郭永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剖析及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126-129.
[4] 王忠诚,宁秋平.谈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J].辽宁高职学报,2004,6(1):22-25.
[5] 许卫.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J].北京成人教育,2001(11):15-17.
[6] 李泽中.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