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2011-08-15 00:52徐仁立
关键词:闽北旧址红色旅游

徐仁立

(1.武夷学院旅游系,福建武夷山354300;2.湘潭大学红色旅游研究中心,湖南湘潭411105)

闽北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徐仁立1,2

(1.武夷学院旅游系,福建武夷山354300;2.湘潭大学红色旅游研究中心,湖南湘潭411105)

闽北丰富而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基础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近年闽北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不尽人意。本文根据闽北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对策。

闽北;红色旅游;发展

闽北拥有丰富而重要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闽北红色旅游发展相对迟缓。在《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不久,深入研究闽北红色旅游发展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做大做强闽北旅游业,促进闽北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闽北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基础

(一)闽北拥有丰富而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

“闽北”是南平市辖区的俗称,地处福建省北部,与浙江、江西两省交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闽北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从1861年“红巾军”起义开始就斗争不断,表现出闽北人民反封建的斗争精神。[1]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大革命时期有了党的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的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浦城县等县市是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的十五块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闽北游击队改编成为新四军第三支队一部分开往抗日前线。福建省委领导当地人民开展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闽北是福建省最早解放的地区。闽北人民几十年坚持斗争,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称誉。新中国成立以后,闽北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公认的成就。近现代革命与建设在闽北的丰厚历史遗存,就成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在2011年3月颁布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闽北暨南平市红色旅游景区从2004年的一个景区扩展到现在的六个景区而成为系列景区:即武夷山赤石、大安红色旅游景区、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坑口革命遗址、邵武市中共苏区闽赣省委旧址、东方县委旧址、光泽县大洲国共谈判旧址,从而成为全国249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此外有南平市准备开发的政和县、浦城匡山红色旅游景区等。闽北还有全国30条精品线路之一(黄山-武夷山)。闽北是福建省规划的3个红色旅游区(闽西、闽东)之一;福建省5条红色精品线路有2条与闽北有关;20个红色重点景区其中闽北有4个。闽北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如下重要特点:第一,时间跨度较大,内涵相对集中。几乎涵盖了从1840年至今革命与建设全过程,但内容相对集中于土地革命战争阶段。第二,资源类型较齐全。(见下简表)[3]第三,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品位较高。中国革命之“井冈星火”在武夷山脉(福建、江西两侧包括闽北)成“燎原之势”。这块红色热土上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方志敏、滕代远、寻淮洲、粟裕、黄道、黄知真、秦基伟等许多革命家的足迹。第四,伴生资源丰富,有一定观赏价值。大武夷旅游圈拥有高品位的山水文化、古越文化、理学文化和茶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有的观赏价值较高,如“八角楼革命旧址”原名魁星楼始建于1892年,是闽北清代楼阁建筑的代表作。[5]

闽北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分类简表

物化型的红色旅游资源

遗址类

革命事件、活动遗址:如中共福建省委旧址、赤石暴动遗址、上溪整编旧址、武夷山列宁公园、新四军留守处旧址、四渡桥阻击战纪念亭、黄土关战役遗址、王台八角楼革命旧址(红军东方军与国民党十九路军谈判旧址)、光泽大洲谈判旧址、上溪口苏维埃旧址、洞宫山会师旧址、仰头会议旧址、新四军南平留守处旧址等;

名人故居:冯超骧烈士故居旧址、徐履峻生前驻址、邵士平工作旧址、陈贵芳故居等;

革命老区: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浦城县等。

纪念场所类

纪念馆:如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安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室、建阳太阳山革命纪念馆、上梅暴动陈列馆、匡山革命老区陈列馆等;

陵园:书坊烈士陵园、政和七烈士陵园、中共闽赣边地委、闽赣边游击纵队纪念碑等;

墓祠:赤石暴动烈士陵墓、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黄道墓、匡山女烈廖世翠纪念亭、金坑红军烈士墓、列宁公园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孙克骥将军骨灰安放处等;

精神型的红色旅游资源

如方志敏手书“中国红军万岁”标语、苏区精神、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匡山女烈廖世翠事迹、闽北革命先辈的开拓创新精神[4]等。

(根据‘关于上报南平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的请示’整理)

(二)闽北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

闽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多方面优势。

1.具有良好的旅游品牌。闽北属于全国红色旅游十二大重点旅游区之一“湘赣闽红色旅游区”的组成部分,其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成为其红色旅游的响亮品牌;而且闽北是华东地区少有的旅游资源密集区。

2.客源充足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如武夷山现在每年接待游客500万以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吃、住、游、购、娱、行服务体系。其它如交通状况也有了较大改善。

3.具有较好的管理与服务能力。经过多年发展,闽北已经形成了一支力量较雄厚包括导游在内的旅游管理队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具备较高的服务接待能力。

4.资源整合条件优越。如武夷山的山水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茶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旅游蓬勃发展,这些为资源整合提供了优越条件,而且增加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加之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环境质量,就为打造全国经典红色旅游综合景区提供了条件。

5.国家和地方重视,具有政策上多重优势。闽北所属5县市既受惠于革命老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又受惠于海西经济区政策,因此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政策条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二、闽北红色旅游发展迟缓的原因

在全国红色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下,南平市政府在资源保护和规划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下拨480万元用于大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举办红色旅游景区导游员培训班以提高服务和管理质量;编制了2条红色旅游线路:一是福州(或其它地方)——武夷山赤石暴动遗址——武夷山上梅暴动旧址——武夷山列宁公园旧址(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武夷山坑口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武夷山大安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建阳市太阳山旧址——邵武市熙春园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光泽县大洲谈判旧址——福州(或其它地方);二是福州(或其它地方)——延平区王台镇八角楼旧址--延平区九峰山闽浙赣人民游击队成立纪念碑--延平区上溪整编旧址——松溪县路下桥暴动旧址——政和县洞宫山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会师旧址——建瓯市城关序五里中共闽北临委旧址——福州(或其它地方)等。经过近年努力,闽北红色旅游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闽北红色旅游与山水风光旅游相比,人数少,收入低。比如来武夷山的游客大部分是冲着山水风光来的。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武夷山市接待游客580.6万人次,而参观红色旅游的游客仅有30多万人次,占游客总数不到10%。红色旅游收入更是低下,人均消费不足10元[6]。闽北红色旅游发展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重视不够。对于发展闽北红色旅游的重要性和优势认识不足,以致投入少,工作力度不大,整体上处于“等、靠、要”的状态,造成闽北红色旅游发展相对迟缓,与武夷山等闽北旅游品牌极不匹配。

(二)管理体制不顺。和许多景区一样同时隶属于旅游、民政、文化等多个部门,对景区存在多头管理,且各自为政,导致在市场上不能采取一致的行动,对宣传和开发很不利,多头管理变成都管又都不管。

(三)整体规划不够,开发水平偏低。由于受到资金制约,投入不足,以致闽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基本上还处在潜在的旅游资源状态。总体上看是“小、散、差、弱”,同时资源开发统筹协调不够,整体的红色旅游区域分割成了许多不成规模的单个产品。

(四)产品开发不够。首先,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单纯以“红”说“红”,以致资源整合不力,可操作性不强,不能产生叠加引力,也未能很好分流武夷山和泰宁大金湖充足的客源。其次,产品开发基本处于初级和粗放型阶段即资源导向型阶段,重“硬件”轻“软件”,红色文化内涵发掘不够,缺乏包装和宣传,以致主题不鲜明、尤其是缺乏看点和亮点;同时开发方式和营销方式简单化、趋同化,展示方式处于“图片+文字+解说”阶段;产品类型单一,缺乏体验性、参与性和吸引力;产品的建设没有形成立体的旅游产品网络结构。再次,反映红色文化内涵的特色商品几乎空白,不能产生附加值。第四,缺乏富有特色的常规营销和节事活动,以致市场比较冷落。

(五)基础和配套设施不到位。通往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道路主要以乡村及部分县道为主;除了大安、赤石景区外,其它景区可进入性差,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不足。个别景点不能达到“快进”、“快出”、“慢游”。甚至一些基本的生活条件如厕所、停车场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7]严重影响了红色旅游的投资环境、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六)缺乏高水平的规划和管理人才,造成红色景区规划不当,管理不善,资源利用不合理。服务接待和管理未能体现红色文化内涵,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减弱了景区的吸引力。

(七)社会融资渠道不畅。未能开发出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核心产品,以致社会融资缺乏引力和动力。

三、发展闽北红色旅游的若干对策

针对闽北红色旅游发展迟缓的原因,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力打造红色闽北品牌

发展闽北红色旅游不仅仅是宣传革命历史,丰富旅游形式,获得经济效益,而是要提高到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思想基础、促进闽北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传承红色文化和保护地方文化,增强闽北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8]在继续打造和完善“绿色闽北”、“古色闽北”等品牌的同时,全力打造“红色闽北”品牌。应充分利用、合理开发闽北丰富而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并依托闽北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和旅游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使闽北红色旅游发展后来居上。闽北红色旅游发展目标定位应为:第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先进地区:成为国内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以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思想教育功能、发展经济功能和传播文化功能;第二,“彩色旅游”紧密结合、和谐发展的典范地区:使闽北真正成为“红”(红色旅游)、“绿”(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古”(古越文化、理学文化)“俗”(民俗文化)以及茶文化旅游、会展旅游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和谐发展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

(二)加强领导协调,搞好整体规划开发

红色旅游涉及发改委、宣传部、财政局、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党史研究室、团委及院校等单位和部门,加之红色旅游景区分散、旅游公司参与运作等,目前基本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合作单位协调比较困难。因此应该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高校有关学者、专家和主要景区负责人共同组成红色旅游协调小组,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同时应该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共同编制切实可行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产品。要树立大旅游观念,把红色旅游纳入闽北经济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实行差异化互补开发,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发造成造成产品雷同。只有规划编制到位,才能因地制宜招商、选商,打造富有地区鲜明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最终实现红色旅游的产业化。

(三)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包装宣传,增强吸引力

近年来,南平市及相关县市党史办等相关部门在整理、挖掘红色文化方面取得相当成绩如出版了《闽北革命史》、《福建中央苏区纵横》等著作。但是如何使这种精英、高雅文化走出研究者的书斋而成为通俗易懂、易于普及传播的大众、通俗文化,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功能,仍需相当努力。一方面,应继续加大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力度,增加亮点,如编写具有较强可读性的闽北革命史话,发掘、研究和整理闽北红色诗文、歌谣等,挖掘和编写闽北革命英烈谱故事集,提炼闽北革命精神内涵,编写、出版、发行红色经典景区介绍,闽北红色旅游导游图(包括相关旅游图中增加红色景点及介绍),闽北红色旅游导游词精编,《红色闽北》光碟等;另一方面,应提高红色文化的表现与展示方式,在景观文化、展馆文化、广场文化、服务文化、节事文化、影视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充分的体现闽北红色文化的精髓、内涵和特色,并使之成为民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做到“软”、“硬”一起抓即在大力进行基本建设同时搞好红色旅游文化开发与建设。必要时成立闽北红色文化研究会、研究所,适时举办研讨会,以为产品开发奠定科学基础,同时积聚、组织和培养研发力量。应充分挖掘和利用闽北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其它文化资源,在高标准改建闽北革命历史博物馆,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示闽北革命历史的同时,仿照延安的《梦回延安保卫战》以及重庆、井冈山等地大型实景情景剧,着手闽北革命史大型多幕实景剧创作、排练、演出,艺术化地再现闽北革命历史,形成与《印象大红袍》交相辉映的格局;应经常举办闽北解放日等纪念性节事活动,以加强宣传力度。

(四)实行整合资源,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完善的产品体系

为了增强闽北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附加值,必须实行相关资源的整合。第一,相关旅游资源的整合。如闽北高品位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及宗教文化和红色旅游文化的有机结合;第二,旅游要素资源的整合。即完善红色餐饮、红色特色商品购物、红色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整合旅游各个要素,做宽、做长、做大红色旅游产品链;第三,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即在区域内、区域间乃至省内外加强区域规划整合、营销上的联合、宣传上的合作和人员培训上的交流等。这些就要求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科学合理地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加大红色文化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突出红色旅游主题形象,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品体系。

(五)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实行多种开发模式的组合

应根据闽北红色旅游资源及相关资源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内各地红色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实行多种开发模式组合。在首选“红”“绿”、“红”“古”等模式的同时,重点融合校企联动、社区参与、红色演出、参与体验模式等。如校企联动模式就是旅游企业和高校根据相互需要而进行的教育、培训、研发、服务、管理等方面合作的一种方式。高校通过开设红色大讲堂,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红色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系列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建设等活动,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开辟新天地;而企业通过活动发现并补充人才、接受培训、咨询、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服务,尤其是形成一个稳定的客源市场[9]。通过相关模式的组合,形成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环。

(六)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做好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资金短缺是目前制约开发的一个重要瓶颈。这就需要解放思想,广开财路,拓宽融资渠道,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经营项目上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在项目开发和书籍、光碟发行及文化演出等方面,争取相关公司及社会资金的赞助和支持。经营性项目开发的社会化必须有序、有效进行,要建章立制,以防止掠夺式开发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另外在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也应有所加强。

(注:本文系福建省高校服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课题:《大武夷旅游经济研究》,课题编号:B521)

[1]中共南平市委党史研究室.闽北革命史[M].人民出版社,1992-10,(1):6.

[2]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Z].2011-03.

[3][5]南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上报南平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的请示[Z].2010-04-27.

[4]吴其乐.闽北革命先辈的开拓创新精神及其启示[EB/OL].http://www.fjdsw.com/h030108.htm.

[6][7]南平市旅游局.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几点建议[EB/OL].苏红网,http://www.zg1929.com/zhuanti2010/huiyi2/lingdaozhici/11242A3R010.html.

[8][9]徐仁立.中国红色旅游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58.

猜你喜欢
闽北旧址红色旅游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