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保护问题研究

2011-08-15 00:48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陈少卿
河南科技 2011年24期
关键词:古民居历史建筑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陈少卿

古民居保护问题研究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陈少卿

古民居是我国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是自然与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保护古民居的意识,留下许多私家园林和民居。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和保护、生活条件改善和传统风貌存留的矛盾日益加剧。在缺乏有效保护法规、无法正确理解“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情况下,某些保护措施和利用方法是否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还需要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一、古民居保护存在的问题

1.原有建筑韵味的丧失。目前,不少保存至今的古民居主要建筑都是木制构造,及容易毁于火灾、虫害、水淹等。尤其是虫害,白蚁是古民居保护中最令人头痛的事。另外,许多古民居由于年代久远,难以承受风吹雨打,极容易造成坍塌,存在着年久失修的问题。而且,不少地方的古民居大多处于村民自发的保护,仅靠房屋主人一人之力是无法承担的。如今,民族传统建筑的古民居保存较好的地方,多是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整个社会,对古民居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开发建筑和基层公益建设项目中,不同程度地蚕食古民居保护的范围,又影响着古村落的整体风貌,使古民居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建筑韵味。

2.保护力度不够。古民居的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和整体性很强的工作。文化、规划、宗教、旅游、建设等部门均可从不同角度对古民居进行管理利用,由此产生的职能交叉,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都给古民居保护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古民居的修复还存在着财力不够、资金不足的保护难题。修旧如旧的结果,往往是修复比新建的花费还要大,这也是制约各地对古民居保护不积极和不作为的一个原因。事实上,如果让居民自己动手来修葺,基本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在修葺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文物走私犯罪分子的出现,导致古建筑被破坏。这既依赖于居民素质的提高,也需要相关法制措施的落实。从各地情况看,只有作为文物古迹被发现申报,才会纳入保护的范畴。这也说明,现时我国的古民居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不少地方搞拆迁,不清楚这栋建筑是否是古民居,拆了也就拆了,造成无形的浪费。这也是古民居保护方面专业性人缺乏所造成的。

3.观光旅游开发与古民居保护之间的矛盾。旅游业向来被称为“无烟产业”、“环保产业”,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前一些古镇开发,使得古居原有风貌不复存在,大规模兴建商品房、宾馆道路、商店等让应有的旅游资源流失。许多地方因开发旅游而造成了古镇民居建筑的改变,产生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旅游作为一种高级的享受,是在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基本满足后出现的一种精神追求。“求新、求知、求乐”是旅游者的心理共性。在旅游食、住、行、游、娱活动之中,只有“游”才是主体。我们常常听到游人这样说:有个镇尚未开发,过去风貌仍存,若不赶紧去看看,等到开发后就没原来的风情了。由此可见,游人游玩的目的主要是关注在精神上的满足。忽略乃至人为毁坏这些特殊资源而开发的旅游,不仅会重演城建中曾经出现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而且未必能让旅游者获得真正的满足。

二、古民居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1.保护需要保持“原真性”。当前,古民居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其修葺和重建也逐渐增多。在修葺和重修的过程中,“原真性”已被作为重要的基本原则。然而何谓原真?我国古代的许多建筑保存到如今,普遍都经历过改造和翻修的过程。但是历史就是历史,重建后的建筑是否比原先的建筑更具价值?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整体、活态保护才是保护古民居的根本。所以在古村镇、历史街的修葺过程中原真的把握似乎更为困难。很多古民居在翻修和重建之后,已经不复当初特色的真实性。而一旦古民居被列入文物保护,居民也就要搬迁出来,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古民居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就把古民居做成古遗址了。因此,古民居不能只是让人观看的景观,让人居住、使用,发挥居住功能,这才是一种活态的保护。

2.保持古民居的文化意蕴。古民居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记忆,体现着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人们能够直观看得到的造型和结构,其二是隐藏在建筑之后建筑者的构思及其历史意义。而翻修后的古民居就有真品和赝品的区别。或许就是因为人们对原真的考虑,所以在不少的修葺、整治工程中,被保护建筑物如何恢复到当初的状态,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其实,古镇、古村、古民居不是只要把它恢复原状和保存现状就可以了的,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也包括了它们周围特定的环境和生活气息。一个古代的花瓶放到哪里都行,但是古民居却离不开周边环境。保护古民居本身不是目的,我们要留住的其实是特定的文化意蕴。

3.保持古民居的历史风貌和历史氛围。传统古民居的价值,就在于其久远的历史真实。而今保护和修葺的目的,在于让这些反映古代历史真实的文物能够更为完善地传递到未来。所以保护和修葺古民居时,就要求对其历史性和真实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保证对不同区域、城镇和古民居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定位。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古民居在修葺和翻修的时候,一味地照搬那些所谓的“成功模式”,结果就出现了以下的情况:廊街原是江南部分城镇特定的商品生产和集散形成的市街形式,却在古建筑修葺过程中被普遍运用;牛腿、斜撑、马头墙本是徽州古民居的特征,却在江苏民居上随处可见。原本各具特色的古民居,逐渐出现了趋同的现象。很多古民居在修葺的过程中被刻意地做旧。殊不知,要尽可能在不需要更换的地方不做改动,才能更多地保留历史信息。因此,在对古民居建筑保护和修葺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考虑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是否和当地的历史相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的信息,以彰显古民居在历史中的原始特色。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古民居承载着中国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村史、民俗、文化和宗教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下,如何保护好千年古镇、古村、古民居,并将老祖宗留下的珍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并传承下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古民居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新历史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