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包括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五省(区)以及港、澳地区在内的中南地区,陆地面积约86.4万km2。自1999年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32个图幅,占全区总面积的56%;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59个图幅,面积28078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3%。加上大调查之前已完成的图幅,中南地区1∶5万区调已完成全区总面积40%,其中,湖北省完成47%、湖南省完成41%、广东省完成42%、广西自治区完成32%、海南省完成50%。十年大调查期间,区域地质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基础性图件进行了更新,同时,伴随新的地学理论、观点、技术手段和测试方法的引进和运用,在地层、岩石、构造、成矿背景及第四纪地质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采获大量古生物化石,以最新的国际地层表和全国地层表为指南,通过地质调查与区域对比,建立了各调查区的地层格架。例如,三峡地区发现大量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类似分子和遗迹化石;首次在南秦岭竹山地区早寒武世-早志留世地层中采获Micrhystridiumlanceolatum,Skiagia multispnosa, Paracymatiosphaera annularis等微古植物化石;在桂西四城岭寒武纪边溪组发现三叶虫Chuangia sp., Rhaptagnostus sp.,Skirakiella latilimbata Luo和大量深水相小型腕足类;在海南岛保亭县原石炭系南好组下部首次发现早志留世三叶虫Latiproetus sp.,中华鳍鱼棘刺化石Sinacanthus sp.及腕足类Xinanospirifer flabellumRong et al.等,这些化石的发现为中南地区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
对中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进了解体和重新厘定,提高了前寒武纪的研究程度。如1∶25万麻城幅、随州市幅区调分别解体了原红安群,划分出中元古代福田河岩组、西张店(岩)组、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武当岩群、南华纪耀岭河组、震旦纪陡山沱组、灯影组及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等地层单位;1∶25万岳阳幅在湘东北地区原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中解体出新太古界涧溪冲岩群、古元古界苍溪岩群和连云山杂岩,并对它们的物质组成、变质作用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1∶25万阳春、阳江幅根据区内原“云开岩群”的展布特点、岩石组合、沉积相、变形变质、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及相对应的地质时代等方面的特征,将“云开岩群”解体为高州表壳岩组合和云开群;1∶5万城步、临湘等幅在青白口纪黄浒洞组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828±10 Ma、829±13 Ma,为研究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龄数据。
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沉积界面,对华南沉积盆地演化和古地理重建提供了重要资料。1∶5万火烧坪等幅在湖北长阳发现奥陶纪五峰组与上覆志留纪龙马溪组两者间缺失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至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之间的笔石带,亦未见赫南特贝动物群的分子,为研究鄂西生物-环境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1∶5万古美等幅首次发现了下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三叠统百逢组碎屑岩与中上二叠统海绵礁灰岩之间的古岩溶超覆不整合接触关系;1∶25万乐东县幅在海南乐东县丘糖岭、琼海市白石岭、儋州市石马岭等地,发现一套典型河流相陆源粗碎屑岩,与下伏白垩系鹿母湾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以此建议新建岩石地层——丘糖岭组。
获得了一批高精度测年数据,并以野外地质关系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各调查区的侵入岩浆序列。如1∶25万常德市、岳阳市幅获得华容隆起小墨山岩体锆石SHRIMP年龄为123 Ma,桃花山岩体锆石SHRIMP年龄为140 Ma,幕阜山岩体早期侵入体锆石SHRIMP年龄为155 Ma、晚期侵入体锆石SHRIMP年龄为137 Ma,为探讨湘东北地区岩浆活动时代及构造演化背景提供了重要资料;1∶25万韶关市、连平市幅获得贵东复式岩体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237.5±2.6 Ma和238.30± 1.7 Ma;1∶25万郴州市获得骑田岭岩体仰天湖侵入体年龄156.7±1.7 Ma、155.1±1.8 Ma,获得宝山隐爆角砾岩中基质与角砾锆石SHRIMP U-Pb年龄162.2±1.6 Ma和164.1±1.9 Ma,说明基质、角砾与周围的花岗闪长斑岩为同源同时代的产物;1∶25万乐东县、陵水市幅在海南东南部新发现了一条富碱侵入岩(含A型花岗岩)带,其形成时代为244~238 Ma、173 Ma、106 Ma等。
火山岩研究亦取得诸多进展。1∶25万荆门幅首次在黄陵杂岩北部发现一套流纹岩、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它与下覆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具变质程度低、变形作用弱的特点,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岛弧火山岩;1∶25万玉林幅在广西陆川县石窝镇、米场镇至北流市清水口镇一带原定为“云开群”的变质岩系中首次发现了一套MORB型火山岩,并获得4个残余锆石的谐和207Pb/206Pb年龄为1462±28 Ma,4个岩浆结晶锆石年龄为455±18 Ma,从而说明云开地区存在早古生代的洋壳残片,并在该MORB型火山岩带两侧古老微陆块(由天堂山岩群组成)周围的云开岩群中发现了一系列岛弧(洋岛)型火山岩;1∶5万金牛、五华等幅对金牛、五华火山盆地进行了火山岩相划分和火山机构分布调查,划分出了火山溢流相、火山爆发相、火山喷发沉积相、潜火山相,识别出破火山口、穹状火山、锥状火山等火山机构。
提出随州、麻城地区二郎坪-高桥-浠水蛇绿混杂岩带为印支-燕山期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陆-陆碰撞造山之缝合线。新发现和研究了湖南浏阳文家市蛇绿混杂岩带、灵马蛇绿混杂岩带和凭祥蛇绿混杂岩带,为华南大地构造研究提供了新资料。新发现了多个深大断裂、逆冲推覆带、大型韧性剪切带,如在广西姑婆山新发现三门-鹰阳关晋宁-加里东期NE向韧性剪切带,海南吊罗山首次发现和厘定出NE向芒三水库-长丰韧性变形带,广东南丰桥头镇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带,广西北流市海西印支期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等。
系统开展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发现了一批矿化线索。在湖北长阳、湖南临湘、城步、铜山岭地区、广东丰良盆地、广西古美地区及海南吊罗山地区等新发现金、钨、锡、铜多金属、铅锌、钼、锰、钛铁矿矿(化)点多处。
对第四系进行了成因类型划分,并利用钻孔资料进行了气候和环境演化探讨。特别是在洞庭盆地,通过沉积、地貌、地质构造等分析及古地磁、沉积物年龄、孢粉、磁化率、地球化学等样品的分析测试,分别对洞庭盆地各次级构造单元及其周缘的第四纪构造活动、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等进行了详细解剖。
本专辑是中南地区大调查以来所取得区调成果的缩影,凝聚着中南地区各省(区)地质调查、科研机构及有关单位数百人十余年的心血。藉此专辑出版之际,谨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各项目实施单位主管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等表示崇高敬意!感谢您们为中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事业所付出的一切!
姚华舟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