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作为一门融技术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课程,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创作思维方式有其自身的典型特征。学生电视制作能力、电视画面意识和编辑意识、电视摄像与编辑的方法技巧等只有通过“做”中学才能获得。几年来,我们深刻理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在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实训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大量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途径,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的实施是以切实的的外界需求为依据进行的,多为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用营造创作氛围、构建工作团队、展示工作成果、养成职业习惯等作为实践技能的培养指导思想,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实训团队组建与协作、实训作品展播与评价等教学环节上把握人才技能培养的规律,要求学生的实训作品初步达到产品级要求,打造“以团队凝聚创作氛围,以作品培养成就感,以创新促进学风”的教学特色。几年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电视制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电视编导与制作实训课中起着很好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以往的电视编导与制作实训项目彼此独立,如电视造型实训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中画面形式的训练,电视场面调度实训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多机位方法技巧的训练。在内容上关联性不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创造性,学生实训操作往往应付差事。新的模式注重了实训内容的综合性与关联性,既要保证作品的整体表达,同时又兼顾不同项目任务的考核重点。
各团队领走任务之后,在任务的驱动下热情很高,生怕本组的作品不如其他组,能投入很多精力用于实训。他们有的到网上搜集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提前分析研究;有的提前到需拍摄的风景区采风,认真准备文字稿本和解说词;有的几易其稿,力争拿出最有信服力的策划案。
(二)明确实训目标。首先我们在学生实训前把往届学生制作的优秀获奖作品调出来播放,看了作品之后学生一般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期盼,此时再把该课程实训的总目标及实训完成之后应达到的要求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以一个总任务形式提出来,并把电视制作能力各项指标包含在总任务完成的各个阶段,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实训实施过程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团队分工、主动思考、协作学习共同完成的。在任务实施前,把实训班的同学分编成若干个团队,每组指派1名组长,分配给每个团队摄制任务,对每个团队提出相同的要求,即每个景点摄制任务都包括相同阶段过程的训练。全部实训完成后,各组在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交流与评价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每组制作合成一部完整的专题片,进入到学院公映环节,并推荐参加省级比赛。实训过程从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不是一次普通作业,作业会面向所有同学,优秀作品会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接受外部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再是一种过关考试,而是把实训结果定位为产品级的实践“作品”,这个作品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感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等诸多属性。这种合理科学的目标设计,能够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他们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步步深入,以期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 加强教师的指导效能。以驼梁外景实训为例,我们把电视人文专题节目制作这一任务作为驱动,实训目标定位为完成初级产品,成绩评定以展映和比赛结果为主要依据,提高实战技能和职业素养,任务、实训目标、实训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知识。教师则可以通过检查电视编导与制作过程的任务完成情况来掌握学生的实训进度和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调控。
(四) 拓展实训开放程度。采用实训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电视编导与制作任务,一般都会精心设计自己的实训方案。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不能用课堂知识得到有效解决时,他们常常会查找资料,尝试寻求其他知识来解决;有的学生课堂时间不够时他们也会利用课余时继续进行实训。这样不仅扩充学生实训内容,增加了实践时间和次数,而且还使得实训项目的开放性有了实质性的内容。
(五) 改革评价体系。评价分两个层次进行,一个层次在班内交流评价,另一层次在全校组织交流评价。班内评价是过程评价,由团队组长主持,教师巡回指导。各团队在每一任务阶段完成后对各成员完成情况按照学习目标进行评价,以检验各项任务是否达到要求,并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全校评价是结果评价,由教师主持,检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文字稿本、节目初编带和节目完成版等材料,并要求各组在组内评价的基础上择优推荐最佳作品在全校展播,接受全校同学提问与评价。通过大家提问、答疑、讨论、争辩进一步加深电视编导与制作知识和能力技巧的学习、巩固和提高。
通过电视编导与制作任务驱动实训教学的实训,一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视编导与制作的积极主动性;二是学生的电视制作水平有所进步,电视制作能力得到提高(2010年,学生在参加河北省数字影像大赛作品评比中,有两部获奖)。当然,开展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关注:
(一)注重任务设计的适宜性与广延性。任务设计,要做到与学生当下学习进度一致;要有层次性和连贯性,能让学生顺着任务主线把知识点连贯起来;任务的设计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一线需求、贴近实际工作,能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任务环境里学到知识。任务的设计,要给学生以发挥的余地。要设计任务的“可扩展点”,使任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创造的机会。在完成任务之后,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与需求,可以由任务中的“可扩展点”做进一步的发挥与完善。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设计出适合于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团队环境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一个积极、自主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和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要掌握好团队工作进展和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监控好整个过程,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任务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中去,确保学习任务的落实。
(三)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实施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教师指导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没有教师的“导”,学生也无从“演”。事实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重视过程管理与评价。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训任务与实际工作任务的最大不同在于,我们不能单方面苛求学生的作品质量,要善于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尝试各种电视手法技巧。如在电视摄像中要让学生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去拍摄素材,理解构图是如何形成的,培养成组镜头意识,使学生从各个侧面感觉不同的电视画面的表现特征,为后面的剪辑工作提供丰富有效地素材。只有这样才会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过程评价要采用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对于接受较快学生的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新,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对于相对较慢的学生,则要千方百计抓住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都要及时加以表扬。同时注重评价主体的互动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实现“不同的人在专业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