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丹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40133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党中央和红军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能够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之后能够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推动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可以看到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他们之中起第一位作用的当属王稼祥同志。他在遵义会议上投出“关键的一票”,起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毛泽东对王稼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王稼祥是最早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没有他不行,他投了关键的一票。”[1]5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回顾和总结王稼祥对遵义会议的贡献,对于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遵义会议前王稼祥的政治思想立场发生了两次显著的转变,即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到卷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再到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坚决支持者。王稼祥青年时期因受到《新青年》、《向导》等一系列进步书刊的影响,立志要改变社会腐朽落后的面貌。他在1925年5月芜湖教会学校掀起的学潮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为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同年9月,王稼祥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之后,王稼祥留学莫斯科,经过几年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后,使他具有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1930年6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开始在党内横行。王稼祥回国后在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会议上对“左”倾错误主张给予了坚决严厉的批评。在这一时期,王稼祥是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中国社会。自从1931年1月我党召开六届四中全会,王明跃居中央最高领导地位之后,“左”倾错误路线就开始逐渐占上风。由于王稼祥刚刚回国不久,对国内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因此他在当时支持了共产国际的某些错误观点,也曾执行过临时中央“左”倾冒险主义的某些指示和政策。在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上,王稼祥曾指责毛泽东为“富农路线”、“右倾机会主义”[2]42。他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当作“狭隘的经验论”,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并将它与中国革命实践脱离开来。这一时期的王稼祥被卷入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当中。但是国内战争的实践,使王稼祥逐渐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并使他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了看法,很快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中分化出来,坚定地站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在1932年1月反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前,苏区中央局开会讨论攻打赣州问题,在会上王稼祥开始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同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召开的宁都会议上,面对大会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与指责,在会议的激烈争论中,王稼祥是唯一支持毛泽东同志仍留在前线指挥军队的人。此时,王稼祥开始与王明“左”倾路线划清界限,以崭新的姿态向成熟的马列主义者奔进。在之后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上,王稼祥都坚决地支持了毛泽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1.遵义会议前王稼祥政治思想转变的原因
遵义会议前王稼祥为什么能够历经重重阻挠,经过两次思想斗争后最终转到支持毛泽东路线方针的正确轨道上来?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受到了毛泽东的深刻影响。1931年3月,王稼祥同任弼时、顾作霖作为中央代表团成员被派赴中共苏区,在江西龙岗地区王稼祥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那时的王稼祥还处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泥沼中没有彻底醒悟过来。此后,毛泽东常和王稼祥谈论有关政治、军事和路线斗争等问题,使王稼祥感到毛泽东所谈的问题既简单明了又很有说服力,他对毛泽东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更是由衷地敬佩。正是在毛泽东的说服教育下,王稼祥开始与“左”倾错误路线划清界限。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劝说对王稼祥的政治思想转变起了关键作用,这一点可以在王稼祥的回忆中得到证实,他说:“毛泽东同志常和我谈论一些政治军事问题和路线斗争问题,授予我十分宝贵的见识,给予我政治上很大的启发,这对于我尔后的政治生命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关键时刻。”[3]他还在《给毛泽东的两封信》中写道:党对于我们既给以严正的批评,又耐心的给以时间,“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这正是毛主席对于党内斗争的高度艺术的表现[4]361;其次,王稼祥具有自我反省的精神。王稼祥之所以能够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这与他在对待自己错误时具有的自我反省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王稼祥通过斗争的实践逐渐认识到“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是违背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这使他能够在之后的革命道路上正确认识过去,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摆脱“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开始支持毛泽东。
2.遵义会议前王稼祥政治思想转变的作用
王稼祥能够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中分裂出来,这为遵义会议上他投出“关键的一票”埋下伏笔,作了重要的铺垫。聂荣臻曾经评价王稼祥说他的态度对开好遵义会议起了关键的作用。王稼祥的这个态度源于他在遵义会议前及时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划清了界限,及时转到支持毛泽东方针政策的正确轨道上来。正是由于遵义会议前王稼祥的政治思想转变,才使他认清了革命形势,成为了创议召开遵义会议的第一人;才使他在遵义会议酝酿时期能够苦口婆心地动员身边的每一位负责同志支持毛泽东;才使他在遵义会议上能够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并投出“关键的一票”。遵义会议前王稼祥的政治思想转变使他成为了从教条主义中站出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第一人,并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长征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说:“他是有功的人,他是从教条主义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5]可见,王稼祥在遵义会议前政治思想的及时转变对于他之后为遵义会议做出的贡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于博古、李德等继续执行王明路线,使红军在战局上仍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长征开始后,毛泽东因伤病坐担架随队行动,与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也坐担架的王稼祥同行。毛泽东一边行军,一边与王稼祥交谈,商谈了许多有关党和军队的前途命运等重大问题。当王稼祥坦率地向毛泽东表示了自己对当前形势的忧虑,认为应该开会总结经验把李德等人“轰”下台时,毛泽东很赞赏他的想法,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阐述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这使王稼祥受到很大启发。王稼祥后来在回忆这段情况时说:“一路上毛主席同我谈论了一些国家和党的问题,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道理来教导我,从而促使我能够向毛主席商谈召开遵义会议的意见,也更加坚定了我拥护毛主席的决心。”[3]
王稼祥是当时最早提出召开遵义会议的创议者。他在与毛泽东交换了意见之后,开始了遵义会议前的思想动员准备工作。由于张闻天在长征开始后不久就毅然参加了反对王明“左”倾错误的斗争,所以当王稼祥第一个找到张闻天详细谈了毛泽东和他自己的观点后,张闻天听了明确表示支持。最终,三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毛泽东找到周恩来、朱德等进行交谈,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接着,王稼祥又利用各种机会找了其他一些负责同志,一一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这些同志的支持。据聂荣臻回忆:我和王稼祥一路走,一路扯。他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坚决主张请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他说,他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两次都取得了那样大的胜利,完全是毛泽东同志采取诱敌深入、隐蔽部队、突然袭击、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各个击破等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指挥的结果,他赞成毛泽东同志出来统帅部队。王稼祥同志对博古、李德十分不满,用他自己当时的话来说:“到时候要开会,把他们‘轰’下来!”[6]246后来聂荣臻评价王稼祥时说,他的态度对开好遵义会议起到了关键作用。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前途和命运的遵义会议召开,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上,博古作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军事方面的副报告。面对博古片面强调客观原因,逃避主观指导上的责任与错误,毛泽东首先起来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失败教训作了系统的发言,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路线上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的错误,充分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指明了今后正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鲜明的态度,使会场出现了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气氛异常的凝重。在这个关键时刻,王稼祥慷慨发言,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他说:“我同意毛泽东同志的发言,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之所以失败,我们在军事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不能归咎于其他原因,客观因素有一点,但不是主要的。我提议,把毛泽东同志增补到常委里去,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多数人对此赞同,王稼祥的讲话是会议的一个高潮[7]170-179。在王稼祥的带动下,张闻天、周恩来相继表态,纷纷表示同意毛泽东和王稼祥的意见。这样,毛泽东、王稼祥的意见基本上得到会议绝大多数同志的赞成。对于这一点据伍修权回忆:“紧接着(毛泽东)发言的是王稼祥同志。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严厉地批判了李德和博古在军事上的错误,拥护由毛泽东同志来指挥红军。”[8]会议经过三天讨论,由张闻天执笔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中央在组织上也进行了调整,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王稼祥也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随后在行军途中,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当时红军作战的最高统帅部。从此,王稼祥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责任更重了。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它的巨大意义已经在斗争的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启示一:新时期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避免错误的思想倾向,时刻与“左”或右的思想作斗争
王稼祥曾经在留学回国后不久卷入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中,但是他能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与错误的思想倾向划清界限。王稼祥的实践启示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依靠党和群众的力量,认真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时刻与“左”或右的思想作斗争。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有了普遍的提高,因此“左”或右的思想倾向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必须看到,任何政党和个人,在他们的活动中,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提防错误的思想倾向,冲破“左”或右的羁绊。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既不因循守旧又不急于冒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脱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
启示二:新时期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遵义会议的酝酿时期和召开的过程中,王稼祥就中国革命的实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和观点,正是王稼祥的这些深刻分析和论述,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增强了他们支持毛泽东正确革命指导路线的革命感和使命感,促成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及之后长征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继续向前发展。王稼祥的这些观点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坚持凡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坚定地做一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启示三:新时期党员干部要树立维护大局的思想意识,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在当时,毛泽东由于受到教条主义者排斥被剥夺了军事权力,因此他要纠正“左”倾错误路线是非常困难的。王稼祥在这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遵义会议上慷慨陈词,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事实证明,正是由于王稼祥在关键时刻的鼎力支持,遵义会议后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新的领导核心,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王稼祥的这种行为是建立在顾全大局,为中国革命的全局考虑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他的这种行为启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要自觉维护党的权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承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维护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在思想上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个”服从,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全面把握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
[1] 朱仲丽.毛泽东、王稼祥在我的生活中[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2] 孙焕臻.王稼祥在长征中[J].军事历史,1997,(1).
[3] 王稼祥.回忆毛主席革命路线与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M]∥红旗飘飘:18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4] 王稼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5] 朱正琪.长征中的王稼祥——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暨王稼祥诞辰90周年[J].党史博采.1996,(11).
[6] 聂荣臻回忆录:上[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
[7] 施昌旺.王稼祥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8] 伍修权.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回忆遵义会议的前前后后[N].解放军报,198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