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良县石漠化治理

2011-08-15 00:49窦红英
环境科学导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陆良县石漠化岩溶

窦红英

(陆良环境监测站,云南 陆良 655600)

1 陆良县岩溶区自然情况

1.1 岩溶分布情况

陆良县岩溶面积1610.24km2,其中:中枢镇岩溶面积 17.34 km2,板桥镇岩溶面积 112.85 km2,三岔河镇岩溶面积78.71 km2,活水乡岩溶面积243.96 km2,龙海乡岩溶面积129.45 km2,马街镇岩溶面积91.69 km2,召夸镇岩溶面积159.96 km2,大莫古镇岩溶面积185.31 km2,小百户镇376.60 km2,芳华镇岩溶面积178.37 km2。

1.2 自然环境

陆良县属典型的高原山间盆地。东、西、北三面环山,西南面也有岗丘起伏,中部是平坦开阔的平坝,全县形成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特征。陆良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气候区,光、热、水、土资源较好,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的特点。适应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全县森林覆盖率32.5%。森林类型为半湿性叶林及针叶林,受人为活动影响,绿阔叶林现有面积较少。据2002年卫星遥测,陆良县水土流失面积达916.95 km2,占总面积的43.75%,其中,中度水土流失面积590.17 km2,占总面积的28.16%;强度水土流失面积9.91 km2,占总面积0.47%。土壤侵蚀量每年282.34万t。

2 陆良县石漠化特征及治理现状

2.1 石漠化基本特征

石漠化是指石灰岩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陆良县石漠化面积781.51 km2,占岩溶面积1610.24 km2的48.53%,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345.67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201.24 km2,轻度石漠化面积234.60 km2。小百户镇石漠化最为严重,石漠化面积154.59 km2,其次为活水乡和芳华镇,石漠化面积达100.26 km2和75.55 km2。

2.2 石漠化的危害

陆良石漠化直接危及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山区、半山区缺土、缺水,土地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伴生,导致耕地被侵蚀,土壤肥力降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同时造成地力衰竭,灌溉面积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土地石漠化面积的扩大,还引起水库淤积、河道堵塞、河床抬高,防洪能力下降造成水旱灾害频繁,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造成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化,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2.3 石漠化的主要成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原因和气候原因。石漠化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极易淋溶风化,为石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构造运动通过岩体破裂和变形,塑造了陡峻而破碎的喀斯特地貌,由此产生较大地表切割度和地形坡度。此类地形易产生水土流失,所以构造运动也提供了动力潜能。另外加上地处亚热带温暖湿润的高原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加剧了岩溶的发育和侵蚀,使其成土速度远远低于流失速度。故形成现实的石漠化地区大面积岩石裸露,土层薄等生态特征。岩溶地区主要是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表水容易流失,成土条件差,缺水少土使得植被恢复缓慢,加之雨水集中,极易导致水土流失,长期演化便形成石漠化。

(2)人为因素

石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干扰也是主要成因之一。随着人口的剧增,对自然界的索取加剧,再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盲目的工程建设,垦殖指数急增,植被反复遭受破坏,基岩裸露,石砾堆积,加快了石漠化的进程。因此,“人增——耕进——林退——石漠化”,这个循环“怪圈”充分证明了超载的社会经济压力是导致陆良县石漠化最重要的驱动力。

2.4 石漠化发展趋势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为了生存,滥伐森林,粗放耕作,陡坡开垦,过度放牧,采石、采矿等掠夺式的资源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加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于承受巨大的压力,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2.5 石漠化治理现状

近年来,陆良实施了“退耕还林”、“珠防工程”、“国家综合开发”等项目,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3 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

(1)石漠化治理,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类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因此,石漠化治理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石漠化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中生物多样性遭到削弱,其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加大,对自然灾害和病虫抵御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严重问题。开展石漠化治理,能有效提高耕地肥力,改善土地生产能力,有效促进陆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石漠化治理,是有效保护森林的有效途径。

陆良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7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2.3%。尽管实施了退耕还林,珠防工程,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有限的森林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保护,造成森林资源被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原本和谐的生态失去平衡。因此石漠化治理是有效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需要。

(3)石漠化治理,有利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一退三还”(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项目的不断推进,大力治理石漠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新型的高效益产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好环境,加速陆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

4 石漠化治理原则

(1)耕地保护限制原则。石漠化土地之所以形成,跟开荒、耕种或过度放牧是分不开的,限制耕地的无序扩展是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

(2)经济发展原则。生态重建必须从增强当地经济实力出发,只有建立在保障人们生存生活基本要求上的生态重建才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3)生态优化原则。生态优化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优化要长短结合,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山、水、林、田、路、石、草、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原则。

5 石漠化治理措施

5.1 生物措施

(1)自然恢复。据陆良的气候条件,以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使生态系统自然恢复。

(2)人工生物恢复。选择“石生,耐旱,喜钙”的植物因地制宜地种植,封山育林,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5.2 工程措施

(1)坡改梯。对坡度 >25°的重度石漠化地区,通过坡改梯可减轻水土流失、洪涝和干旱的发生。

(2)建地头水窖。在石漠化地区除了要做到路、沟、池水系配套工程外,还要有蓄水设施,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建立地头水窖。

(3)发展沼气。石漠化地区多为山区,生物能源缺乏,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减少森林低价值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5.3 封山育林措施

通过封山育林可提高林木的保存率和成林率,加快现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发展,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而经济的措施。

5.4 管理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保护。石漠化的防治要从源头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2)鼓励造林种草,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减少农户对薪材的消耗量。

(3)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抓紧森林培育工作,增加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以控制水土流失,抑制石漠化进程。

猜你喜欢
陆良县石漠化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陆良县总工会:举办贫困劳动力现场招聘会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陆良县植烟土壤类型与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