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人口老龄化问题

2011-08-15 00:49刘坤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住宅区人口老龄化设施

刘坤彦

(保定市城乡建筑设计院,河北保定071000)

进入老年后,人的生活结构发生了重大转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渐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和环境设施须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并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老有所为、所乐、所学、所居、所养、所医.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居住条件、居住区环境、城市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年老者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命质量.总之,创造老人生活的优质环境、提供照顾老人的方便条件将成为我国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新领域.

1 老年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要求

以往住宅区从规划布局到单体设计、从住宅的外部环境设计到内部装饰,基本上都是以成年人和身体健康者的行动标准为依据的,没有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现有的住宅区的环境和设施就越发显得不能适应这种年龄结构上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住宅区规划设计理念需要重新定位.在老龄化社会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须从居住区的可持续性出发,应该更多地面向那些行动范围常常只能局限于住宅区内的老人,面向那些活动能力下降、行动灵活性差,视力听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老年人;应该更多地设身处地地为年老者考虑,把他们对居住建筑类型、设施配置和物业管理、户外休闲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贯穿到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要求.

2 老年人居住建筑类型

居家养老是我国的主要的养老模式.老住宅是居家养老的主要载体.老年人住分为纯老户住宅和多代户住宅,即只有老年人的住宅和老年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住宅.根据家庭供养模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不同,住宅的布局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依老年子女居住的分离程度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1)合住型依老年人的专用居住部分在住宅中的分离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六种平面的组居室分离型:包括共用厕所和老年人专所两种.居室、厨房分离型:包括浴厕共用和浴厕单独使用两种.主要生活空间分离型:包括门厅共用和门厅分离两种.

(2)邻居型由本楼内两个居住套型组成.这种居住形式即有利于两代人生活完全独立,又有利于两代人生活上的互相照料和感情上的交流.两个居住套型近邻、共用一堵墙,中间可打通联系.两个居住套型在同一楼内,但不邻接.

(3)分开型老年家庭和年轻家庭高度独立,但在同一居住区内,符合现代居住潮流:“住得近,分得开,叫得应,常来住”的模式.

3 设施配置和物业管理

当前居民对社会保障设施的需求往往要在街道、地区或更大的范围内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趋势使老年人成为居住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的特殊群体,所以在住宅区内就近就地向老人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就成为必需,特别是对于那些各种能力正在逐渐减退、自己越来越不能照顾自己,而日益要依赖他人协助料理家务和提供各种医疗卫生保健等社会性服务的老年人来说,更是非常重要.因此,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及其指标必须要从人口老龄化的新问题和新角度进行重新修订,为老年人而设的配套项目与服务内容需要全面加强和完善.一方面,要从老人的供养系统、服务系统、医疗保障系统、文化娱乐系统等方面研究居住区老年人的生活服务设施配置.另一方面,要在整个地区考虑分级配置老年服务设施,建立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全市性的老年大学、社团组织、康复中心等,在住宅区中要安排为老年人服务的基层公共设施,如老人公寓、老年俱乐部、老人之家,托老所、养老院,老年人的咨询中心、服务中心,门诊部、医疗站、老年护理医院等,有老人的看护和保健设施;实现从全市到基层、从大到小,从居住区、居住小区到住宅区的基本组成单元,设施齐全的老年人服务网络;这些服务还应深入到老人住所的内部,诸如料理家务、提供用餐服务、设施维修服务、家庭病床及护理、陪伴等等;形成适合于城市中不同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行动能力的老年人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设施和服务系统.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恰当,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4 户外休闲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的环境问题,许多人则把“环境优美”作为选房的首要条件.在人口老龄化的势态下,住宅区的环境必须有适合老年人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和适于他们散步消遣之空间.很多人认为,老年人需要的环境是安静和优美,实际上,老年人对户外环境具体内容的要求不仅仅在环境优美和绿化率高这一层面上,他们更需要热闹的、有生活氛围,并能直接得到许多社会信息、便于到达和自然聚集的场所;他们在户外的活动绝大部分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性的活动,他们需要让自己置身于众生之中,耳闻目睹人间万象,体验到他人在各种场合下的表现,获得新鲜的感受与激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在住宅区的主入口处、主干道两侧热闹地段等场所,众多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展开各种活动,即使那里的条件十分简陋,但他们仍乐于在那里聚集、娱乐的缘由了.而那些精心设计、环境幽静的小花园,却鲜有老年人光顾,究其原因是因为那里不方便到达,也看不到人,没有吸引力.这说明,针对老年人的户外休闲环境设计,仅仅考虑环境优美是远远不够的,要从老年人的心理要求和行为特征出发,创造一种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户外环境.

5 智能环境

住宅区的智能环境一般是指将电脑联网、光缆通讯、防灾控制、水电燃气消耗的自动采集等新技术服务应用于住区中,创造一个信息快速、管理先进、帮助及时的居住区.现代的居住方式使城市老人“居家”更封闭,由于他们各种机能的下降,时常有不可预测和突发的事件发生,因而他们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全方位的帮助,故对老人的居住环境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智能环境,以体现对住区的功能、结构、环境、服务及运行管理等多层面在人口老龄化下的优化与支撑.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时时能“知道”老人居住环境内外所发生的一切,以便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能及时确定有效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方便、舒适和富有活力的场所、环境及设施项目,组织起丰富多彩的社会性活动;住区的服务中心应能迅速“响应”老年人的各种要求,如护理、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聊天、读报、咨询等,使他们能获得各种帮助.

6 结束语

养老是“夕阳工程”.面对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如何使住宅区的规划与建设更有利于丰富和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使他们积极健康地去享受余暇时间,安度晚年,是每个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建立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住宅区规划设计和建设机制,以适当的社会保障和周全的社区服务,保持老年人的活力,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让老年人居住环境品质更加舒适、优美,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住宅区人口老龄化设施
马来西亚捕获闯进住宅区的一头巨型鳄长约5米重约800公斤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无限追踪⑧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创新设计思路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