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玲 王 艳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是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黏液瘤样变性、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1]。人工瓣膜置换术适用于瓣膜严重损坏或(和)伴有中等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可解除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共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45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42~64岁。病史4~2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晕厥等。45例中术前心功能Ⅱ级22例,Ⅲ级20例,IV级3例。均行机械瓣置换,其中二尖瓣置换18例,主动脉瓣置换12例,双瓣置换13例,二尖瓣置换加冠脉搭桥2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56~95 min,平均72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2~168 min,平均110 min。年龄≥50岁者,均于术前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病人多焦虑、恐惧,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心功能的恢复。入院后常规介绍手术过程、手术室及ICU的先进设备、成功病例、配合要点等,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2.1.2 改善全身营养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力。测量身高体重,记录24 h尿量,观察水肿消退及其他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2.2 术后循环功能监护 病人术后入住ICU,分管护士了解术式、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用药等。严密观察病人心率、心律、SpO2、皮肤颜色、末梢温度等血流动力学情况,持续动脉内压力监测,维持平均动脉压在80 mmHg左右,血压过高,可致吻合口及创面渗血或加重心脏负荷,过低,不利于心脑肾供血。维持心率80~100次/min,CVP 10~15 cmH2O,依据CVP及尿量等参数调整输液量和滴速。
2.3 呼吸功能监护 术后立即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保证充分供氧,减少呼吸做功,一般呼吸机治疗6~8 h,最长72 h。此时依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注意气管插管深度,听诊双侧呼吸音,及时吸出分泌物,注意动作轻柔,时间<15 s,防止吸痰不当致黏膜损伤及肺动脉压大幅度升高。病人清醒后,综合评估拔管条件方可停用呼吸机,改用面罩雾化给氧,抬高床头,并予口腔护理、鼓励及协助病人排痰。
2.4 引流管护理 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很关键,本组45例均留置心包纵膈引流管。每15~30 min挤压1次,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防止血块形成或堵塞管路,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量、颜色、性质。严密观察防止心包填塞,即出血量>4 ml/(kg·h),连续3 h以上或短时间内引流量增加,并出现血压低、脉压小、心率快、CVP升高、颈静脉怒张等,提示心包填塞,应及时行二次开胸止血[2]。
2.5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观察 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体外循环及麻醉均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术后24 h内每小时记录输液量、引流量、维持尿量1~2 ml·kg-1·h-1。每日电解质及血气监测,尤其注意血钾情况,低钾易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一般保持血钾5~5.0 mmol/L,主要经中心静脉补充。
2.6 饮食护理 术后除必要的输血输液外,拔除气管插管2 h即可少量进水和流质,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或过分忌食,根据心功能情况限制钠盐摄入,少食多餐,多进含钾丰富新鲜水果,如香蕉、橙子等。术后一般24~48 h开始服华法令,强调少吃番茄、菠菜、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因其对抗凝药物有拮抗作用,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影响华法令抗凝效果[3]。限制液体总入量,一般使病人有轻度口渴感较为理想[4]。
2.7 抗凝治疗护理 机械瓣需终生抗凝,告知病人华法令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目标范围。高于目标上限时出血危险性急剧增加,低于目标时栓塞危险性增加[5]。我科一般保持INR 在1.5~2.0(单瓣)或2.0 ~2.5(双瓣)为宜。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牙龈、皮肤、血尿、黑便、月经量增多等,结合化验结果调整华法令剂量。本组病人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月经提前出现,经调整华法令、止血、保护消化道黏膜等措施,出血停止。
2.8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2.8.1 低心排综合征护理 低心排的原因有术中心肌保护不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为治疗低心排,常规监测生命体征、CVP、尿量及在血容量基本补足情况下,微量泵入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以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肺动脉压[6]。注意用药的准确,观察用药后反应,并据病情及时、安全地调整药物的泵入速度,停用时逐步减量,防止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
2.8.2 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栓塞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人术前39例为房颤心律,术后虽经系统抗凝治疗,仍需警惕脑、肺、肾、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我们在病人全麻未醒时每30~60 min呼唤病人1次,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定时予四肢被动运动。清醒后记录清醒的时间和程度,观察四肢肌张力的变化,注意病人有无头痛、恶心、言语障碍、肢体感觉运动异常等脑栓塞表现;有无胸痛胸闷、咯血、发绀等肺栓塞表现。本组病人无栓塞发生。
2.8.3 感染预防及护理 除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外,护理上注意各种侵入性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及时更换敷料,常规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床上擦浴、会阴擦洗等。减少三通的使用,做好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密切监测体温、白细胞计数情况,视病情及早拔除各种导管,消除感染隐患。同时减少探视,保持房间通风换气。
2.9 出院指导 病人病情稳定,我们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贯穿其中。出院前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解释疾病相关内容,让病人对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充满信心,从而使手术的远期效果得到有力的保证。着重介绍:(1)定期门诊复查凝血功能,告之心功能的恢复需要一过程,仍需口服强心利尿药等。(2)注意休息,预防感冒,不在寒冷或湿热地方活动,防止加重心脏负担,1年内避免剧烈运动。(3)华法令定时定量口服,不随意调整,出现其他疾病需服其它药时向医师咨询,防药物间相互作用。自建笔记本,记录华法令量及查血结果。(4)避免碰撞,用软毛刷刷牙,出现鼻腔、牙龈出血,皮肤青紫、月经过多时说明华法令过量应减量、停用1 d或及时就诊。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中,术前准备应充分、全面,得到病人配合以提高手术的疗效。术后重点监测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术后并发症。本组病人出院后均按医嘱服药,定期查凝血的依从性达100%,随访1月,2月,3月,6月,1年,均感心功能逐渐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尤黎明,吴 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4.
[2]徐宏耀,吴 信主编.心脏外科监护[M].第四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1.
[3]谢俊琴.联合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0.
[4]杨晓燕.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护理[J].现代护理,2003,13(3):205.
[5]叶建英.华法林在心内科治疗中的日常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92.
[6]郭学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