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亮,易生富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
熊 亮,易生富
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必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作为教育素材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这不仅对于受教育者特别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大学生,而且对各高等院校特别是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医药文化;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两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必修公共课。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使某些大学生望而生畏,尤其是对于理工农医类的大学生。而简单生硬的教育方式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成效,毛泽东曾对此提出过批评:“我们的宣传有时也太刺耳,玫瑰花虽然可爱但是刺多扎手,‘羊肉好吃烫得慌’。对于那些绅士,玫瑰花虽可爱,但因为刺多他们不大喜欢[1]”。江泽民也曾强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对象、条件、场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老生常谈,空话套话连篇,绝对不会有成效……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2]”胡锦涛总书记也曾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即“三贴近”。为此,在教育载体的选择上一定要凸显专业特色。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属于非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相对于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具有较多弊端,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因材施教和人本教育,难以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战略战术结构失衡[3]。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安排教学,以体现因材施教和人本教育,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及平衡教育战略战术结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其公认的三大核心理念是整体观、辨证施治和治未病。如果哲学课教师能够结合中医药文化的这三大核心理念进行哲学教育,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中如何融入中医药文化的理念探讨如下。
所谓整体观,是中医药学对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个认识。概括地说,就是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人体本身则又是这一巨大体系的缩影,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也保持着统一的整体关系,即“天人合一”。
整体观的思想是符合马克思哲学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其一,从事物外部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的事物、现象、过程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成分的统一整体。其二,从事物内部来看,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于普遍联系的存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表现为由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就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着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即既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每一个事物都作为系统而存在,系统是联系的普遍形式。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体自身就是一个系统,因为人的各个器官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同时,人是生活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所以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为从事物外部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的事物、现象、过程联系着。所以,人与外界环境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整体。
“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辨证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卫气营血、三焦、经络,等等)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辨证施治的思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现象是显现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及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辨证”正是通过辨现象来寻找本质,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在这里,病情的外在表现是现象,而“证候”则是本质所在,证候群的类别不同,则本质就不同。
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所以,病情的外在表现相同的,有可能证候不同或相同;病情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有可能证候相同或不同。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相同现象背后的本质可以不同或相同,不同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可以相同或不同。所以,根据辨证施治的理念,尽管某些疾病的现象不同,但可以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即“异病同治”,例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而虽然某些疾病的现象相同,但也可以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同病异治”,例如感冒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证型。这一点是很科学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圣人不是等疾病已经形成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形成之前就进行治疗,不是等到国家出现祸乱才去治理,而是在发生祸乱之前就进行治理。如果等到疾病已经形成再去治疗,等到国家发生祸乱才去治理,就如同等到口渴才去挖井,等到发生战争才去铸造兵器一样,不是太迟了吗?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治未病”的思想就是防患于未然,将“未病”始终保持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则,如果不及时治疗,“未病”所处的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地位将丧失,“已病”也将由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治未病”的思想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量变质变规律。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而质是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因此,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超过了一定的度,量变就会导致质变。“治未病”的理念认为,隐性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治疗,则会慢慢地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会变成显性的疾病,即“未病”变成“已病”。所以,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因此,必须防微杜渐,积极地“治未病”。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有着重大意义。首先,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非中医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可以使其体会到祖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有利于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也使其更加热爱中医药事业。而对于中医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有利于其热爱本专业的学习,还有利于他们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去继承、发扬以及发展中医药事业。其次,它为高等院校特别是中医药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素材,不仅有利于各高校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形成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有利于探索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色教育模式。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17.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3.
[3]熊亮,易生富.论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52-53.
Talking on integration of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o the Marxism philosophy teaching
Xiong Liang,Yi Shengfu
(Hu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igh Special School,Hubei 434020 Chin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Marxism philosophy teaching,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as a teaching material,into the Marxism philosophy teaching.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pedagoguee particularly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ofession,but also for teaching in eve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specially for teaching and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Marxism philosoph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holistic view;determine the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following the prognosis of a disease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1.31.003
1009-6493(2011)11A-2833-01
熊亮(1981—),男,湖北人,教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单位:434020,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易生富工作单位:434020,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10-11-29;
2011-10-12)
(本文编辑 李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