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档案循环价值的思考

2011-08-15 00:49戴志宏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利用价值经济

戴志宏

(集美大学 档案馆,福建 厦门 361021)

循环经济与档案循环价值的思考

戴志宏

(集美大学 档案馆,福建 厦门 361021)

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有必要重新科学地认识档案的价值。文章认为,循环经济活动产生档案的循环价值,是有其客观性,其形成与循环经济活动规律相一致,我们应从理性上自觉地开发利用档案循环价值,充分发挥它在发展循环经济活动中应有作用。

循环经济;档案;循环价值;思考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特性决定档案循环价值的客观性

循环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它遵循生态学规律并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保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发展,要求能够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式逆向流程的经济活动方式,具有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基本特征。它要求把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也就是说,循环经济要求对经济活动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使用过程中的废旧产品和废弃物进行全面回收和循环利用。这种循环经济特性,是明显不同于传统经济,因为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活动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往往对资源是采用粗放式和一次性的利用方式,即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既以吃祖宗饭,也吃子孙饭”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

为此,循环经济的基本特性,使我们认识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理性的深化,这种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由传统的经济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转变,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适时地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方针, 全国上下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因而,今天的社会,已是一个循环经济的新时代。

那么,在党和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档案和档案工作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其关系如何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适合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就是说,档案工作也必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因为循环经济形成档案的循环价值,循环经济需要档案为其服务,而档案在循环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信息参考利用价值,它能够也必须为其服务。

我们知道,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党和国家倡导循环经济建设活动的原始记录材料,同时,它也能为人们的循环经济活动提供有益的信息参考。这是因为,一方面档案的有用性是客观存在的,而另一方面社会活动,包括循环经济活动对档案的利用和需要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都具有内在的、互动与互相需要的客观性。不论在任何条件下,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进行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也不论在任何条件下,档案的使用价值也总是构成社会的政治与精神的内容。这是人类为了有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国家,为了这种国家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必须不断地产生和使用档案这一斗争的工具。另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获得充裕的物质生活,为了社会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必须不断地产生和使用档案。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目标是在地球上构建一个和谐的文明的社会与和谐的世界,所以,档案将更多地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作用于人们的循环经济活动,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一种不可少的内容。这是档案在当今循环经济时代的发展基本规律。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生存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性,就是档案的循环价值之所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建设活动的需要,决定和影响档案的价值,也就是说,档案的价值要由社会的发展与循环经济建设的需要来决定。而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循环经济建设活动的需要,就决定了档案的新价值,即档案的循环价值,也就是档案循环价值的客观性。

二、循环经济环境下——科学地认识档案内容的属性特点

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实现档案的价值,首先是要科学地认识档案信息的内容,因为“档案信息的内容状况是档案信息利用价值的内在因素和决定因素”也就是说,档案价值的大小,是由形成这份档案的文件和材料的本身,所包含的利用者所需求的素质(属性)决定的。而档案形成时,所赋予本身的素质(属性),基本上可以分为不可变性和可变性两个部分。档案素质的不可变性,指的是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无论客观条件如何,原始性和真实性是无法改变的);档案的可变性,指的是档案的重要性、显著性和接近性(这些属性,是受到客观条件所制约的。客观条件变化了,这些属性也就有可能变化)。而档案这些属性的高低,决定了档案价值的大小;档案价值的大小,又决定了档案价值的实现与否。因此,要实现档案的价值,就必须深入研究档案的属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具有现代的经济意识,特别是要有循环经济意识,也就是在档案的形成的过程中,注入必要的循环经济成分,使其素质(属性)本身具备有更高的价值,即循环档案价值。

从档案的不可变性而言,它包括原始性和真实性两方面内容,这是档案价值的核心所在。所谓原始性,说的是档案内容的原始记录性质,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和另外收集的材料,它具有很强的原始性。所以,档案非常注重原件、原本、原稿,尤其注重孤本。这就是档案的价值特别珍贵之所在。越是原始性的档案,其价值的实现也就越高。档案工作者要具有现代经济意识,特别是要有循环经济意识这只慧眼,去识别、鉴定所收集来的材料和文件,是否具备有这个属性,特别要注重那些原稿和孤本,其档案内容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否在经济建设中有循环利用的价值,即循环经济属性,这样才能保存有较高价值的档案。

所谓真实性,说的是档案历史记录的真实可靠性质。而真实可靠指的是,这种记录的形成过程是直接的,是第一手的,也是最原始的记录。档案只有保持它的历史记录的真实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凭证作用。档案既是当时当事使用的原始材料转化而来的,那么,这些档案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编制这些材料的人的某种思维、认识和意图。然而,人们认识问题,受到客观条件(知识水平、时代形势)的制约,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以致有些档案反映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不尽相符,这在生活中并非鲜见。因此,档案材料所记录的内容就出现了真实与非真实两种情况。借助于这些档案材料我们可以追寻编制者当时的那种“真实”的状态。正是因为档案具有这种真实的特性,所以档案具有其他任何文献所不具备的价值。而档案是社会循环经济建设活动的真实记录,因此,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的整理中必须坚决维护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不管文件材料的内容是“真实”还是“不真实”,只要它是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我们都要按它的原貌“真实”地保存下来,不得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它做任何改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真实性,才能使它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具有利用的价值。

从档案的可变性而言,它却包括重要性、显著性和接近性等诸方面的内容,这是档案价值的又一重要方面。所谓重要性,说的是档案内容对社会或者对利用者可以造成较大影响的性质。例如某份文件材料在社会循环经济建设中有过较大的影响,形成档案之后,它自然地就具有了重要性的素质,仍然会对利用者造成较大的影响,那么,它在往后的循环经济活动中所实现的价值也就比较高。在当前,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有政治眼光和经济头脑,即要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看待档案的循环价值,重视收集、整理和保存这些档案,为档案循环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好的条件。

所谓显著性,说的是档案的内容在人们的观念中有其显赫的名声或者印象的性质。越是著名、越是显要、越是突出的人物、地点和事件,所形成的档案,对于利用者来说,越有吸引力,其利用的价值也就越高。档案工作者在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档案中,往往注意考虑和崇尚人们的名气(只要看众多的追星族,你就可以知道)的客观因素。而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倡导循环经济建设,注意节能减排,那么,档案工作者多多注重这方面档案的收集工作,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能更好地实现档案的价值。

所谓接近性,说的是档案的内容与不同类型的利用者相接近的性质。档案的内容越是接近利用者,它的价值就越大。例如,教育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范围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档案工作者就要特别注意收集和开发与此有关的档案文件,为国家和社会的循环经济活动服务。为此,我们就要选择那些与人们的社会利益、心理特点以及其他的客观条件相接近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以满足社会不同类型的利用者的需要,这样,就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总的说来,档案循环价值的实现,是由档案的属性所决定的。而档案的属性中的不可变性(原始性、真实性),是价值实现的基础,没有它,就无所谓有价值可讲;至于档案的可变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它是指价值实现的范围。这样,档案所具备的可变性越多,它的利用率就越大,其循环价值也就越高。所以说,档案的属性决定了档案循环价值的实现。

三、档案循环价值的形成合乎循环经济活动规律

从唯物论的思想理论来认识,世界上存在的客观物质,实际上是处在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之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能够实现一种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经济形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是处于不断的转换之中。循环经济正是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循环经济活动规律,达到科学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活动中。

而档案的循环价值,一方面是循环经济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材料,是这种循环经济活动的伴随物,其价值层面是固有的;另一方面又应用于循环经济活动之中,被循环利用而产生档案信息的循环价值,其价值表现形式是间接的。大家知道,在典型的商品经济中,这是通过无数次的交换,才形成了每一个商品同另一个商品,或同货币交换的一个公认比例。这就是恩格斯所说“迂回地表现为价值”。档案材料的形成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转化来的档案又通过人们的利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发生关系,产生形成新的文件资料和情报等,通过信息处理储存于档案形式中。所以档案的价值是“迂回地表现为价值”。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档案就犹如商品流通一样地流通于社会之中,也就是说,档案作为社会的必需品而在社会各部门之中流通。这种流通环节,是档案部门从社会各方面收集档案文件,或是形成档案资料的单位和个人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接收完毕的档案,经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整理,存放于档案库房,当社会各方面需要它时,即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社会各方面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活动中,即科学研究、生产建设、机关工作等活动之中,包括在现今的循环经济活动中而产生新的档案文件,再把这些有用的档案文件向档案部门整理移交,档案部门继而整理,积累新的档案,以便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如此返复,循环不止。这就是档案作为社会精神劳动的产品,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作为知识形态的信息,在社会各方面与档案部门之间流通,在社会各方面之间流通,从而沟通它们互相之间的联系,或称为档案的信息流通。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档案的循环价值是通过一种迂回的形式来表现,通过他人的实践活动来体现,是一种间接的表现形式。因而,档案循环价值的形成正恰恰是合乎循环经济规律,也是与之相一致,是这种循环经济活动规律的产物。为此,从理论上认识了它,我们就能在行动上自觉地开发利用档案循环价值,充分发挥它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作用。

[1] 齐建华. 循环经济与档案价值实现三段论——以科学发展观看档案价值之实现[J]. 兰台世界,2008,4.

G273.5

A

1008-7427(2011)05-0077-02

2011-03-26

猜你喜欢
利用价值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