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一体化对娄底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1-08-15 00:42陆孟兰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娄底市娄底城市群

陆孟兰

(娄底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娄底 417000)

长株潭一体化对娄底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陆孟兰*

(娄底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娄底 417000)

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发展中部的重大举措,对于周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作为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员的娄底市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阻碍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早日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区域,娄底应该把握自身的能源城市特色,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积极探索以物流业、旅游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新思路,并加大融入长株潭城市群的政策扶持力度,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长株潭一体化;机遇;挑战;娄底

进入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一体化城市群的出现,形成了大量一体化城市群,一些地理距离比较近的城市产生巨大的关联效应。长株潭就是应时而生的一个一体化城市群。娄底市作为长株潭的相邻城市,势必受到其影响。因此,研究由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娄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娄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背景及意义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兴起了一批城市群,并逐步走向区域一体化。在其影响和带动下,我国大量出现城市集结现象,都市区和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城市群就是在此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经济最为发达的中枢性区块,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3.3%,是湖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始启动长株潭一体化之前,三市基本上处于彼此分割的状态,在计划经济时代,三座城市均布局了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湘潭市发展了湘潭钢铁厂,而长沙和株洲又各自建设了小钢厂。这种重复建设过去在电视机、电风扇、半导体、无线电领域都一度出现过。

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从此,长株潭区域一体化进入了编制规划,付诸实施的阶段[1]。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2010年9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又公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等六大城市群的任务目标和实施纲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重大布局地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长株潭大城市群建设由此进入真正实施阶段。

从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来看,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构想是,“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不断消除各种制约城市群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推进城市群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10年,力争三市经济总量接近全省的45%,人均GDP达到3.2万元,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城市群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增长点;到2020年,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化的城市群,三市城区人口达到1000万,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2]。

二、长株潭一体化城市群对娄底发展的影响

娄底作为湖南中部的一个枢纽性城市,处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功能拓展区内,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既能疏散长株潭核心区的部分功能和中转传递功能,减少资源环境的压力,亦可借助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产业和功能,拓展和发展自身的产业和功能[3]。目前娄底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了巨大机遇,但由于娄底现有发展基础存在不足,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同时也面临与挑战。

(一)娄底的地理优势及其在“3+5”城市群中的竞争实力分析

规划后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这三城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彼此相距不足50公里。以这三个核心城市为中心,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形成“3+5”城市群。城市群面积6.3万平方公里,核心区2.8万平方公里[4]。“3+5”城市群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既是中部内陆腹地通向两广等沿海地区的枢纽地带,也处在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这使'3+5'城市群成了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是湖南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4]

从地理位置看,娄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它临近长株潭,又处湖南的几何中心,是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在长株潭大城市群建设中又处于“5”的位置及1小时经济圈内,是对接长株潭大城市群的“桥头堡”式区块,也是辐射湘西南的“中继站”,它更容易接受长株潭核心城市群的辐射,更有利于城市群的产业对接和优势互补。

从经济实力方面来看,在“3+5”城市群的8个城市中,长沙、衡阳、岳阳、常德始终占据前4位,娄底市由2001年的第8位提升到了2007年的第7位,而且与排在第6位的岳阳差距很小。从富裕程度来说,长沙、株洲、湘潭、岳阳一直处于全省的前4位,娄底市则由于人均水平较差,所以在富裕程度排名当中始终处于最后一位。从增长速度上看,娄底市在2001-2003年间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在2004年后开始发力,增长速度一直处于全省的前4名之内,处于整个“3+5”城市群的中上游水平。

从以上三方面的竞争力分析,可以看出娄底市的经济发展实力较弱,人均富裕程度较低,均处于“3+5”城市群的下游,但是其经济潜力又不可小视,可以预料其发展前景会较为广阔。

(二)长株潭一体化给娄底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娄底历来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素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目前已探明境内矿藏达到48种,已经开发的有25种。其中锑矿保有储量达86.49万吨,其保有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煤、煤层气、石灰石、大理石储量占湖南省第一,金、铅、锌、铁等矿种储量在全省均占有重要地位。该市原煤、水电、焦炭、生铁、钢材、锑品、水泥等产品年产量居湖南省第一,有能源工业企业1305家,目前已形成了一批与煤、锑、矿石等资源紧密衔接的煤炭、冶金、建材、机械等支柱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对相关产业的牵动力较强。

但是,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较严重的问题,如部分资源枯竭,支撑整个娄底地区经济的一些红火企业风光不再。该市支撑性的大中型企业大都建成时间早,加上缺乏技术改造,大部分处于严重老化状态,尤其是地下资源的长期粗放型掠夺式开采,使一批企业处于资源枯竭的局面,面临着改制转型的困境[5]。因此,娄底经济发展亟待通过采纳新的模式来刺激和改良,才可能获得较强劲的支撑力。

一体化区域城市群兴建的目的是打破各城市之间存在的行政区划界限来协同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减少和消除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经济、贸易、技术、投资、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和限制,促使资源配置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自由进行,从而实现经济贸易发展、技术进步等目标。[6]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和周边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为娄底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创造了机会,它将促使娄底从旅游、休闲、会展、工业、道路、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多方面重新进行城市布局。“3+5”城市战略群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做大做强娄底的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和接受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长株潭一体化给娄底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但同时,一体化发展也将娄底经济中的一些的瓶颈问题暴露出来。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产业、交通、信息、技术、能源等各个方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影响到娄底对接和纳入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城市群的时机和步伐。

从总体上来看,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娄底市的GDP只有449.51亿元,处于“3+5”城市群中八个城市中的第七位;同时也只占整个“3+5”城市群的经济总量的6.5%。就连娄底市引以为豪的工业方面,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也只有199.92亿元,处于城市群中的第七位;同时也只占整个“3+5”城市群的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45%,总体上发展水平确实不高。

从城市化程度来讲,娄底的城市化水平程度也不高。2007年娄底市的城市化率仅有34.2%,在“3+5”城市群中排名第五位,也低于40%的湖南全省平均水平。

从产业结构来看,娄底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过于粗放、对资源过度依赖的现象。全市工业布局局限在传统产业领域,特别是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资源型开采型企业比重大,从业人员相对较多。2003年为娄底市工业经济发展最好水平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指数中人均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现值计算)为66050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净值实现利税(现价)仅为18.65元,低于全国水平。由此不难看出,娄底市工业经济增长是资源、劳动力密集带动来的增长。由于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立市,在国家投资奠定了基础之后,大都缺乏有效的后续投入和技术改造,使资源开采型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而企业大都自身效益差而无能力投入,导致企业整体装备水平逐步下降。历年来,娄底市产出的产品主要是煤炭、电力、钢铁、水泥、锑品等能源、原材料产品。呈现初级产品多、上游产品多、高附加价值产品少、高新技术产品少的“两多两少”状况。总体上说,目前娄底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外延扩大与粗放经营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取得,产业结构粗放,对资源过度依赖,不利于将来娄底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支柱产业也存在对其他产业支撑不足的现象,发展后劲不足。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机械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尽管占有全市工业总产值的绝对比重,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各产业受隶属关系上条块分割的制约,这六大支柱产业内部产品比较单一,特别是冶金、化工、机械这大产业都是靠少数几家中央或省属大企业支撑大局,这些大企业间与地方企业间的产、供、销环节相互封闭,彼此间的关联度也不大。除煤炭、电力、建材产业能直接为娄底市其它产业提供能源、原材料外,总体来说,支柱产业对带动娄底市其他工业行业的贡献不大,支撑不足。此外,虽然娄底境内有1000多家工业企业,但大中型企业不过32家,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问题。涟钢、冷钢、锡矿山、金信、冷碱、冷耐、金电及雪峰为娄底工业“三废”的排放大户,由于布局集中,环境污染集中于该市的娄星区和冷水江市[5]。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娄底对接长株潭。

三、加快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对策

在充分认识到娄底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来发展娄底经济,加快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具体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资源城市特色,提升产业竞争力

娄底全市目前共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277家,形成了“十大特色产业群”:即以涟钢、冷钢为龙头年产钢铁650万吨以上的冶金产业群;以双峰、新化海螺为龙头年产水泥500万吨以上的建材产业群;以涟邵、金电为龙头年产煤15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6×106kW以上的电力产业群;以华达、双峰农机为龙头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机械制造产业群;以金信、冷碱为龙头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化工产业群。可见,具有娄底特色的优势产业格局和工业经济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娄底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能源材料生产基地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基于现有工业基础优势,娄底应定位为产业驱动的新型工业城市,湖南省重要的新型能源与原材料基地、制造业基地和湘中工业中心[7]。因此,从娄底能源城市特点出发,采取多方手段,壮大城市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与其他城市产业间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鼓励企业按照确定的城市产业定位进行投资,推行一体化或多元化经营,鼓励符合城市产业定位的当地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区域进行联合、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

从具体产业看,能源生产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矿井设备更新和安全改造,大力发展煤矸石、煤层气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坑口电站,促进煤电联营和综合开发。原材料生产要重点支持钢铁、化工、化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和接续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矿山开采设备、施工机械、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新型农机、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高技术产业要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大力支持扶植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西药、新材料等,逐步形成优势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若干高技术产业增产点。

(二)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

针对融入“3+5”城市群的发展步伐中的重要瓶颈——城市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应该加大娄底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达90%,我国城市化率在46%左右,而娄底市为38%。因此,必须切实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具体说来,要加强娄底市娄星区和经济开发区(娄星区)的建设,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能够辐射其他县市的核心区域,成为带动整个娄底地区发展的经济核心。同时要搞好开发区建设,支持发展势头好、产业特色明显、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加快发展,鼓励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

(三)积极探索以物流业、旅游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新思路

作为传统的能源型城市,在过去的开发中,娄底已经出现了能源的枯竭化,现有各支柱性产业面临设备老化、生产工艺落后等难以克服的瓶颈。因此,目前娄底亟需实现已有产业模式的转型和新产业的开拓,探索从传统能源型城市向新的城市发展思路转型。结合娄底的交通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应在交通、物流、旅游等产业上进行新探索。

娄底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地处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南下粤桂,东连长株潭,是湖南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道,在湘中形成了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湘黔、娄邵铁路干线和洛湛铁路交汇于此,使娄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经过娄底。207、320国道以及涟(源)淑(浦)、宁(乡)邵(阳)、娄(底)衡(阳)、娄(底)湘(乡)4条省道贯通全区,通车里程达5000多公里。资水、涟水两大水系贯穿全区,常年通航里程达200多公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娄底仅200余公里。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娄底拥有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发展出优势的交通业和物流业,使娄底成为华中地区巨大的物流集散和中转中心。

娄底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近年来,先后挖掘开发了各类旅游景点多达70余处。其中有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紫鹊界秦人梯田和梅山龙宫,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熊山、龙山,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波月洞、湄江地质公园,有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的蚩尤故里——新化县境内的大熊山,有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第一乡间侯府——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和中国最大的私人藏书楼,还有蔡和森纪念馆、锡矿山中共第一个企业党支部、罗盛教故居等红色旅游基地。而这些资源都处于广袤的乡村,随着长娄、娄新高速、上昆高铁的建设开通,娄底与长沙的距离将缩短为半小时车程。这些条件使得“将娄底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最美丽的城郊”成为可能[8]。从2008年以来黄金周对游客结构的抽查统计,娄底旅游景区30%以上的游客来自长株潭。因此,应该充分地利用和发掘自己的优势,在旅游业上大做文章,充分地激发和利用长株潭核心城市潜在的巨大的游客市场,将东融长株潭作为娄底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要真正将娄底纳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区域经济体系之中,政策上的支持与扶助必不可少。因此,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上要尽力缩小与长株潭的政策差距。首先,应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对接配套政策和措施,努力缩小在市场准入、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人才流动、技术开发、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政策落差。以长株潭的制度建设为参照,认真清理现行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创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娄底在产业发展、交通物流、信息资源、科教文化等领域与长株潭的全方位对接。二是争取对接支持。争取省里在突出长株潭的同时,兼顾娄底发展,允许娄底在一些改革领域先行先试。争取省里对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修编给予支持。积极争取省里对娄底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安排,根据其发展定位优先布局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启动内在活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如目前活跃在娄底市的清泉、九龙等民营企业。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的能人典型,努力营造务实宽容的人文环境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激情,以全民创新推动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激发全民创新。

与政策扶持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相关城市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超越特定的行政区划而建立起来的区域一体化城市群,是在国际国内的区域化大背景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而实现的。这就容易造成一个局面,即经济意义上的一体化区域内各城市的相互协作,与行政意义上的各自为政是一个悖论性问题,它往往会产生各种行政管理上的抵触现象和多头为政的现象。

按照湖南省政府原省长储波同志的指导思想,长株潭城市群不搞行政一体化、不搞城市一体化,其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在于按照市场发展规律推进经济一体化[1]。也就是说,即使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上,尚且在行政、城市发展上是相对各自独立的,那么属于该核心区域外围的娄底,其行政权力的独立性就更强。而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经验表明,经济与行政、城市的发展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在行政权力上不能协同经济的发展,就容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这对于娄底融入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城市群无疑是一种阻碍力量,必须要多方协调,尽力克服。

[1]储波.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5,(2).

[2]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完善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机制[J].四川改革,2007,(8).

[3]陈立立等.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重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1).

[4]何微丹.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 SWOT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2010,(15).

[5]熊权湘.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从娄底经济发展引发的战略思考[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6]陈文,游钰.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竞争机制的完善[J].武汉大学学报,2010,(5).

[7]彭一伶.基于”3+5“城市群背景下的城市定位研究——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8]娄底要做长株潭最美丽的城郊[EB/OL].http://www.dayoo.com/roll/201009/30/10000307_103625872.htm.

Abstract: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is an important act of the state to develop the middle area,which has enorm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cities.As a member of Chang,Zhu and Tan ”three+five“urban agglomeration,Loudi city is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of development and some bottlenecks hinder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Longterm development.In order to blend into the development area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integration,Loudi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ts own features,enhanc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central city,improve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explore new ideas of urban development with the logistics and tourism as its core industries,increase policy support degree and prevent local protectionism.

Key words:the integration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opportunities,challenges,Loudi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oudi District Brought by the Integration of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LU Meng-lan

F29

A

1009-5152(2011)01-0040-04

2010-12-31

陆孟兰(1974- ),娄底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娄底市娄底城市群
才艺大展示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论 道
娄底的味道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娄底市首届奇石文玩展览会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