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减负”与“加重”的思考*

2011-08-15 00:54卢文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减负课外活动素质

卢文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广东 江门 529090)

基础教育“减负”与“加重”的思考*

卢文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广东 江门 529090)

基础教育的减负说了多年,喊了多年,但仍然欲说还休。教育行政部门也屡屡出台了一些减负政策,但减负要具体实行,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其实,在学校和教师层面来说,减负不是仅仅“减”了那么简单,必须在素质教育上有所加重,使课外活动活跃起来,这是学校和教师力所能及并即刻要主动应对的。

减负;加重;难点;素质;课外

中小学的减负和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了,却效果甚微,甚至在学生负担上有增无减。在减负问题上,学生是被动的,几乎没有多少话语权和行动权;老师是无奈的,社会和学校只给他们提供了应试教育的讲台;家长是茫然和痛心的,他们只好跟着孩子手拉手在那条窄窄的考试升学的路上奔跑。毫无质疑,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明显的且一目了然的存在诸多大不当的地方,它是一个需要改革的棘手的系统工程,不是举步维艰,而是要鞠躬尽瘁,而种种应试教育的“痛”在学生、家长和一般教师身上,需要改革者夙兴夜寐地为这些“被”负担过重的群体死而后已,方能见大成效。

近期,根据《教育规划纲要》而出版的《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一书对政府、学校如何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再次做出了具体的书面解答。首先是切实落实政府在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中的职责。包括从规划、教材内容调整、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改革、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和学校业绩的主要指标和以此排名、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以丰富学生课外和校外活动。其次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对学生休息、在校学习、体育锻炼、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科学合理和严格规定,不能用课业负担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提高教师水平,增加课堂效率,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减少有偿补课和社会补习等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科学把握教学进度和难度,及时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加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减轻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减去学生考级和竞赛成绩作为入学和升学的依据。相应的“为从制度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常常走在前列的浙江省教育部门提出,将‘减负’工作情况与对学校评估、校长任用、教师考核、岗位聘用挂钩。”并要求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减负”巡查制度,将“减负”制度、教学活动安排等上墙;设置接受社会监督的电话 (可录音)、电子信箱,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同样明确要求“减负”将坚持“六个”严格:严格开设课程,禁止随意加深课程难度;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不准用增加学生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严格控制补课;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班级、老师、学生进行排名;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1]

这些书面的策略都只是在“减负”上要力争下定决心,坚决排除万难,但减负后的青少年学生要有什么样的担当,应有什么样的成长,“减负后时代”会出现什么问题?即在“加重”上却少有深度和长远的思考,青少年学生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是未来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者和创新人才,怎样让他们“减负”的同时,不虚度时日,飘荡岁月,而是扎下各方面坚实的素质基础,培养青春作赋、激扬天下的情怀,这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构更费思量、更考验大胸怀和大手笔的事业。

所以教育规划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学校的要求一边是减轻负担,减轻无谓的应试教育砸下的重重的课业负担,一边必须相应是扩展学习和成长中的快乐和趣味的时空,让他们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

减负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很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找到难点和重点,重点是打破应试教育的故垒,重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体系。难点呢?其一,虽然减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多部门互相携手的社会系统工程,但处在减负最前沿的一线教师在自上而下的推进中如何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成效,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学生该学的、该考的在课堂上都理解了,都会做了,心理上没有学习和考试负担了,社会培训补课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这些知识教育,我想广大教师们轻车熟路,提高效率和效果,老师们都还能迎难而上。难的是学生减负后需要的素质教育,教师能否有“一桶”的能力和素质,很长时间里,我们的师范院校招收和培养都罕有具有为人师表的天赋、甘为人师的赤诚、才高八斗的素养的学生,一旦站了讲台,又缺乏“后天”职业岗位上高素质、高才能的打造,教师们需要培养学生素质的素质整体营养严重不足,这是教师们需要先期“加重”,然后才能给学生“加重”的事业。正是因为往往只是学校在行政和社会压力之下在时间上简单的减了,但面对教师匮乏的不能担当的素质培养,“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就业压力,社会培训机构‘乘虚而入’实施‘增负’”,所以各种“游击队”式培训如火如荼,这是对我们“正规军”的学校极大的嘲讽。

其二,减负从表象上看,是学习内容过多、作业量过大、学习任务过重,这是否是学生不堪重负的根由?其实,学生负担不只是“量”的问题,学生如果喜欢数学,做一些数学题他会感到势如破竹的快意和趣味;如果学生对作文有兴趣,他挥毫如泼,自然会体验到一种淋漓尽致的舒畅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学生负担的根源实际在“质”,所以有学校为了给学生减负,每一学科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自己先做一遍,老师给学生出的试题必须先考考自己,这样保证作业和试卷的“质量”。这显然是把减负现象化并停留在现象上,有些看起来是由于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而大量存在的无意义、低效能的作业与测试加重学生负担乃至折损学生身心健康的现象,实际上包含着需要解决的许多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以学生成绩考评教师的压力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等等。学校和老师当然可以即刻做到少布置作业,少考试,这不过是一种学校和教师被动的乃至被迫一时的减负。教育改革不能完全自上而下,否则难以产生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性的教育家式的校长和教师,所以,长远的看,是怎样普遍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职业崇高感和对教育事业的敬畏感,如此才能保障减负切实是科学的减负,加重也才能有充分的空间,减负工作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群星闪耀。

其三,任何人伴随着他的学习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负担,这个负担是合理的,它是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更多的是由于社会、政府、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原因而导致学生负担是应该且必须减去的。比如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从幼儿园开始就产生了学位竞争而导致学业负担、不顾及各人的差异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传统文化思想和现实的就业压力投射到学生身上的负担等,这些负担急需解决但又得从长计议。

减轻学生负担和减轻农民负担不同,可以“一减了之”,学生的负担表面上看是上课时间和背着的书包加重了,实质上是心理负担过重,超过了他们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学生被框在教室内,拴在老师手上,定格在一套教材中,过多的、无谓的、重复呆板的学习把学习的乐趣碾得粉碎。有人说,目前的教育为学生搭建了鸟笼式的框架,学生根本无法创新。所以,学生“减负”不能只是做加减法的“减法”,不是仅让学生少上几节课,或者书包轻装上背就可以了。它是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本质上的变革,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减去学生心理负担,恢复学习乐趣,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教师和学生从许多无谓、无趣的重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把学生的从“旧世界”解放至“新天地”,是“解放”而不是“放”,是使学生在新天地里主动积极地学知识,长见识,强健体魄,培养多样化的素质。“减负”不仅应使课堂关注学生,活跃课堂,更重要的是完善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有效管理。就课堂来说,任何科学文化知识本身都是充满着趣味的,只是看你怎么教、怎么学,教与学也是饶有趣味的事,但把它教僵了,学死了,就没有任何乐趣了,象孔子激赏的“童子四五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何等的有趣!在此基础上,可行的是切实重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内涵实质,把学生从教师手里、从教室教材里松绑,让他们多呼吸一下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里的新鲜空气,“有条件的利用条件,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

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虹景说,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必须考虑未来学生的生存力,而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便是思考、学习和选择。……为什么在世博园里,许多中小学生即便头顶烈日排队八九个小时仍乐此不疲,因为,对他们来说此时的排队已是幸福的负担,孩子们在园区里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当美国高中生在做卫星、做飞机、做潜艇研究的时候,我们聪明的孩子却在做习题;当英国伊顿公学的学生在运动场上为强健体魄流汗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在做习题;当法国中小学生在每周三游览各个博物馆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还是在做习题。”,他提出未来教育一定要有三个转向:一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二是基于教室的教学转变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学习;三是把学校的强制课程转变为超个性化学习的自主选择课程。[3]不能只给学生做所谓的考试“状元”的梦,而不给他们做其他梦的时间。我们的社会、学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们有各自多样的梦想,并给他们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和条件。

课堂、课业的减负,相应的要在课外、活动上加重:

(一)学生成长、成才需要课外活动给予他们实践体验的过程。青少年学生不能仅仅从书本上接受知识,将军、领袖不是仅仅靠课堂上几本教材能培养出来的。所以,他们需要接受传承已经“理论化”了的书本知识,也需要在实践中领悟、感受,也只有在实践体验中才能将自己所学深入转化、发展、创新。学生必须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但学生不是机器,他更应有自己的知识和胆魄,有些没有活动实践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永远是浅层的、表面化的、隔靴搔痒的,也不能深入其内心,再加上简单机械的重复便成了负担。

课外活动就是科学知识文化的活学活用,是将他人和书本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营养的过程。在这个实践活动中闪现出的学生的灵性的火花,更动人心魄,对每个学生人生的影响更深远。

(二)人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素质应该在课外活动中实现。青少年必须打好身体素质和创新素质基础,否则将影响其一生的做人和做事,而这两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更多的只能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就创新素质来说,青少年本身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思好动,应该顺应其发展,而不是限制和窒息。应该把更多的未知的大门的钥匙交到他们手上,应该更快地让他们走向成功,相对与课堂教学来说,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如此富有生活质感和富有自然气息的时空。拓宽其知识领域,多渠道、较快的接受多种新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此才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发展的眼光。对长江黄河的自豪莫过于让学生去渴饮黄河水,畅游长江浪,阅读长城断不能吟出“不到长城非好汉”。

青少年好动善思的身心特点,是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的。教室、课堂是一条道儿。课外活动广阔的场地,灵活的方式,特别是学生更强的自主性,是另一条道儿。特别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后者更能使学生大有用武之地,能够施展拳脚,而单纯的把学生拴在教室里,就像马儿不能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鸟儿不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创新意识不足,与我们课外活动的单调贫乏是有很大关系的。

(三)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课外活动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游戏”、“半游戏”状态中学习,寓学于乐。既然是活动,必然要与多种多样的人交往、合作,与自然和社会接触,这其中的周旋、磨合,个性情感必然经受一次一次的磨练洗礼,集体主义观、组织纪律性、道德荣誉感、乐于助人的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等必然会在课堂的陶冶,课外的身体力行中得到滋润、落实。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们更需要课外活动给予思想道德素质的滋养。

(四)课外活动能够建立学生的自信和特长。相对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自由的形式。它可以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这里找到合适的位置,在这里获得小成功、小成就,能用各自不同的标尺衡量自己,确定自己的价值甚至未来的道路,感受自立、自信、自尊,在这里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显现人的多姿多彩和多才多艺,在这里也能发现各自的不足和缺失,认识自然社会、触摸科技文化的同时,认识自己,可以说在这里“找回你自己”。

单单靠一套或几套教材的学习,靠一些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把学生拴在老师手上,也把老师给拴住了,框在教室里,也把神圣的教室框成了牢笼,绑在书本上,把书本绑死了,如此怎能培养各具个性和特长、身心俱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多彩的画笔才能画出多彩的人生。学生不能只让其坐冷板凳,一间教室坐三年五载,许多学生便坐成随波逐流、没有个性棱角、没有了优势特长的人,他们的区别用甲、乙、丙、丁亦可 ,用 A、B、C、D亦可 ,如此哪里还会有爱迪生、钱钟书呢?

(五)课外活动的开展,可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课堂课外相结合,形成大语文观,大数学观,大英语观,即大教育教学观,打开一扇从全新的角度研究教育教学的窗口,启迪新的思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局限在教室,“公欲要做诗,工夫在诗外”,拘泥于课堂、课本、教师,会越学越死,越学越无趣,越学越觉得负担重。要促使教师寻求学生素质发展的生长点、强化点、结合处、动力源等,从知、情、意、行,从课堂内外,考虑方方面面的成长因素,进行课堂内外的研究,进行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应该把学生从单纯的教室里、书本里、教师手上“解放”出来,把教育教学的目光多关注在学生身心上。一切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成长,这才是“减负”的根本。学生学习的时间要减,但更要考虑怎么学,许多学生肩上能肩负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担,却不能承受一所学校、一个重重的书包。一个重重的书包会压弯他们稚嫩的腰身,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却能促使他们成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人。

[1]浙江将“减负”与校长任用、教师考核升职挂钩 [N].新华网,2010-09-26.

[2]薛明扬.减负缘何难为?改革评价方式冲破“减负迷阵”[N].中国教育报,2009-12-07.

[3]孩子能否自由选择课程幸福地学习[N].新民晚报,2010-09-28.

G622.0

A

1006-5342(2011)07-0179-03

2011-05-10

猜你喜欢
减负课外活动素质
课外活动类作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