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向斌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效能①
慕向斌②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作为“软管理”的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结合安全经济学理论成果和人的需求理论,对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思路,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能。
安全文化;途径和措施;管理效能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期,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党和政府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硬性的制度体系。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过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行为、违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威胁安全生产。这说明作为企业“软管理”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还没有牢固树立;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安全文化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扎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组织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与实现。”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展了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与应用,有关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几十种。据此,可将安全文化概括为:安全文化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包含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强调人的安全素质,注重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
作为企业“软管理”的安全文化,其功能就在于将全体员工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念的现代文化人。只有将企业的全体员工塑造成具有现代专业安全文化知识的劳动者,才能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与企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与认知支配着其安全意识和行为养成,安全文化建设成效与的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成正相关。
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弥补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不足,从而使职工从“要我安全”的被动状态,转变成为“我要安全”的主动状态。
企业安全事故频发,除了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外(物因),人因失误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以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系统设计,在增加安全可靠性的同时,随着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和系统管理的复杂化,让人的知识显得更加局限,导致设计所预期的自动化程度并不能满足人的实际要求。这一方面使得人们有可能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或丢失、误解、误判信息,而贻误早期发现和处置故障的机会。另一方面,偶发故障也经常导致不可逆转的事故发生的机会增加。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通常奉行的是利润高于一切的经营理念,对于基础性投入,如安全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往往被当作非生产性成本,成为降低成本运营中首当其冲被削减的对象;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许多企业长期信奉“精英管理”,忽视了全体员工参与管理。这必然导致安全保障的基础和主体因素缺位。
人的行为除了受到生理、心理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其认知、态度及其价值观所支配。一项操作失误或工作失误,表面上看可能同操作者的事前预判和事中应急能力相关,或者是管理者的原因。从深层次的思想根源进行挖掘,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为人类找出一条新路》的中文版序言中写到:农业革命和后来的工业革命加深了专业化程度,加深了社会的分化,更加深了人类思想的割裂……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膨胀到极点,认为“小我”的福祉和周围及自然的祸福不相连属,竟至失去了那份对宇宙生命奥妙应有的敬畏感,也失掉了我们从属于某种比自我更大的整体的那种感觉。他指出,事实上,与现代管理系统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源于这种分割的思想上。
可见,安全并不是有了良好的硬件和足够多的程序或严格的规章制度就能得到保障的东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的存在是绝对的,人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控制住这些风险而不使其发育成事故。
企业安全文化受到社会、家庭、企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部分组成。它们在企业安全管理文化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责任和要求,三者相互联系,组成安全管理文化体系。只有全面强化三者的安全文化素养,提升三者的安全价值观,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
企业决策层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它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关系到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企业决策层的安全文化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1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道德观
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五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组成的。据统计,有8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因此,企业决策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安全观,在不断提高员工生活水平的同时,尊重员工需求,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员工仅仅看作是生产的“工具”,承认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真正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一切以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为重,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安全事业心和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1.2 树立预防为主的科学发展观
在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建设中,决策层还要有预防为主的科学发展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样才能做到“安不忘危,预防为主”。在事故频发的背后,有多少是由于麻痹大意,居安忘危、玩忽职守所导致,又有多少是决策层的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云南的播卡金矿、贵州的烂泥沟金矿等的开采权问题,2008年4月28日的胶济铁路列车相撞和2011年7月23日的动车追尾等事故的发生,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
3.1.3 树立安全的效益观
很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在安全投入上总是很吝啬。这是由于一方面安全思想道德观念缺失,另一方面是处理事故发生的成本太低。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告诉我们,没有安全这一条底边的支撑,该三角形是不成立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而构成三角形的核心就是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的安全经济规律有:事故损失占GNP2.5%;安全投资占GNP 1.2%;事故直间损失系数可达1∶4—1∶100以上;合理条件下的安全投入产出比是1:6;安全生产的贡献率达1.5%~5%;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安全效益金字塔表明:系统设计考虑了1分安全性可带来系统制造时的10分安全性,进而实现系统运行和使用时的1000分安全性。可见,安全的投入不仅能产生直接的效益,还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这就要求决策层改变过去那种只顾经济效益,不考虑事故成本的认知态度,树立科学的安全效益观。
决策层的安全观如何贯彻落实,要求作为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层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全面提高安全意识。
3.2.1 要认真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管理层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法规,严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安全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示范者。企业管理层在工作实践中要积极宣传安全文化,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同时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监督落实,积极创造适应企业安全文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3.2.2 管理层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技能
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管理层要做到安全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相结合;与提升业绩相结合;与加强员工的安全文化和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不可孤立地做文化,防止安全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两张皮”现象出现。管理层要建立培训、监督和追责机制,直接参与管理,要对员工安全负责。企业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经营机制,推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核心作用。
3.2.3 推动员工安全价值观的建立
安全文化是全员文化,企业要本着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的思路,引导全员参与。这就要求管理层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安全文化主体建设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优化安全文化环境、强化法制观念宣传等方式使企业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种具体活动的开展和建立激励机制,使员工在参与中逐渐由了解到认知,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成为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价值观,并逐渐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企业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石,是安全管理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3.1 通过家庭、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是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外在体现,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之一。安全文化建设受到社会、家庭和企业三个方面的影响,对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就必然要求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家庭是人生获取信息的第一个平台,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因此,要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标,必须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参与,人类安全活动参与的范围也应该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这就对员工的责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员工自身安全与个人、家庭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
3.3.2 开展积极的宣传教育,实现员工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把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的过程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5个层次。依次是安全的无意识、体制约束下的安全意识、自我的安全意识、自我的可控安全意识、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从第一到第四层次里,大多数员工对保障自身安全的意识经历了从出于本能的安全到被动的“要我安全”,再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积极的宣传教育,就是要实现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在第五层次里,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已和企业安全文化完全融合在一起,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已由“我会安全”到“我能安全”的质变,这是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高层次。
3.3.3 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为安全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通过对55万次事故的统计分析认为,每100起事故中,88起纯属人为,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天灾”。在这高得惊人的“人因”引发事故中,心理因素是极为重要方面。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善于了解员工的精神状态,注意解决好心理问题。通过严格制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通过推进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的生活、健康,解决好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通过积极开展专业心理辅导的培训,使员工能够克服不利心理因素的影响,既要保持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又不至于为冲动的情绪所左右,既要控制个人情绪,又不至于使情绪低沉,萎靡不振,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真正达到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层次。
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能使企业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能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能弥补安全管理制度层面的不足,提升安全管理的效能。同时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的平衡发展,不仅对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大有益处,也必然会对家庭和谐产生重要影响,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罗云.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J].建筑安全,2002(9)
[2]王龙.企业安全文化的科学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3]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4]梁华珍,等.以安全文化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safty
culture and elevating the efficiency of safty management
MU Xiangbin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jiao Beijing-East 101601)
The construction of safty culture,which is soft management,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ft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reason of enterprise safty issues,as well as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safty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people’s need,methods and 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afty culture are explored,which provides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safty culture so as to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safty management.
safty culture;methods and measures;managing efficiency
F270.7
A1672-7169(2011)04-0069-04
2011-07-24。项目基金:华北科技学院科研课题项目成果。
慕向斌(1974-),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副教授,华北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