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看藏语歌谣、谚语中的修辞文化*

2011-08-15 00: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藏语谚语歌谣

巴 桑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语言文学系,西藏 拉萨 850000)

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看藏语歌谣、谚语中的修辞文化*

巴 桑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语言文学系,西藏 拉萨 850000)

通过《修辞学发凡》中关于境界、积极修辞的修辞类型的描述,对比出藏语歌谣、谚语中常关注的修辞现象及民族文化特点,从而对藏语歌谣、谚语中常用修辞的独特魅力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修辞学发凡》;藏语;歌谣、谚语;修辞

一、引言

修辞的理解简而言之是对语句的调整和修饰,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使句子能在读者心理上留下美感。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一本贯通古今中外的学习修辞的好书。书中论及修辞的方方面面,包括境界、修辞的两大分野、修辞的方法、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等。藏语歌谣、谚语在汉译过程中也充分注意到了修辞及其应用的效果,同时藏语歌谣、谚语作为藏民族智慧的结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本文将联系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考察藏语歌谣、谚语中的修辞应用情况,从而了解藏语歌谣、谚语中的常见修辞及藏民族文化特点。

二、修辞三境界与藏语民间歌谣、谚语“表现的境界”

《修辞学发凡》中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分为:记述的境界、表现的境界、糅合的境界。结合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来说,藏族民间谚语常使用“表现的境界”来突出体验。

“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例1 要说眼珠子,铜镜就是眼珠子;要说命根子,铜镜就是命根子。(《勒桑洛珠和次仁吉姆》)

这里根据故事,铜镜是藏族青年男女用来定情的信物,所以在青年男女的体验中将铜镜当作“眼珠子”、“命根子”那样宝贵的东西来看待,以示他们对爱情的重视。

例2 听呵,娘热唐白群则听呵,星星在天上冻得打颤啦;姑娘在门外冷得发抖了!(《喇嘛唐白和白宗姑娘》)

如抛砖引玉般“星星在天上冻得打颤”是门外的姑娘冷得在发抖的形象化的说法。

例3 我一个人待着的时候,老觉得坝子和村寨是空的;当我看到你苗条的身影时,才知道坝子和村寨不是空的,而是充满了幸福和欢乐。(《茶和盐的故事》)

故事中的这段歌谣表现了青年文顿巴对美眉措姑娘的依恋和思念。

这里,这样的记述方式并不是“直写胸臆,家常谈话”,在故事中这些都是用歌谣的方式唱出来,“托物起兴,触景生情,以嗟叹出之”,使用的是积极的修辞手法。积极手法有两个要素,a内容富有体验性、积极性的;b形式是利用字音、字义外还利用字形的。因为故事是按藏文原意翻译成汉语的原因,在这里语音上我们没法做一个细致的比较。但藏语原故事中,藏语语音上也是非常讲究音节、非常讲究音节的对称美。藏语书面语实际上比口头表达严格的多,就是民间故事中的歌谣也是讲究结构的匀称和音节的和谐。

三、修辞中的“三喻”和藏语歌谣、谚语中比喻的突出使用

《牛津大辞典》把歌谣、谚语定义为“简洁的、公认的,通过比喻或押韵表达来自于经验的真理的口头语言”,可见歌谣、谚语中使用比喻是常见的。比喻就是打比方,打比方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类似点,用这种相似点连结被打比方事物和打比方的事物。比喻有三要素,比喻也常有三个分类。藏语歌谣、谚语中常用的是比喻中的借喻方式。这种比喻方式往往只出现打比方的部分,不直接出现被打比方的事物,从而多些悬念和饶有趣味的思考。

例4 银河被云隔断,美玉从头上掉下来碎了。——(《马是怎样和野马分开的》)

例5 亮晶晶的星星你能摘下来吗?白皑皑的雪山你能搬回家吗?天上的彩霞你能裁下来当衣服吗?水中的月亮你能捞上来当镜子吗?——(《黑面王子》)

例6 丑陋的黑乌鸦能配美丽的孔雀吗?短尾巴的老鼠,能和梅花鹿结伴漫游吗?——(《黑面王子》)

例7 乌云虽然很密很密,但不是缝在天上的。当东风吹拂的时候,云彩里的太阳就会出现。积雪虽然很深很深,但不是长在地上的。当春天降临的时候,鲜花又会四处开遍。——(《黑面王子》)

例8 湖水正在漏,湖底鱼儿还不知;杨树根子正在枯,树梢喜鹊还不知。——(《重孜德巴先生和藏姆布芝姑娘》)

以上按《修辞学发凡》中关于借喻的理解,应当属于借喻。“银河被云隔断”“美玉从头上掉下来碎了。”是指故事中马的主人玛布当宪死了。将人的死喻为“银河被云隔断”“美玉从头上掉下来碎了。”例5-6是《黑面王子》中金叶公主和玉叶公主奚落黑面王子的话,她们将自己喻为“亮晶晶的星星”、“白皑皑的雪山”、“天上的彩霞”、“水中的月亮”、“美丽的孔雀”、“梅花鹿”;而将黑面王子喻为“丑陋的黑乌鸦”、“短尾巴的老鼠”。例7“乌云虽然很密很密,但不是缝在天上的。”“积雪虽然很深很深,但不是长在地上的。”用这两句话来比喻黑面王子和螺叶公主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而困难又总会过去的。例8中“湖水”、“杨树”是指宗本的家,“湖底鱼儿”、“树梢喜鹊”是指宗本的老婆,这是狡猾的女佣用来警告宗本老婆告诉她重孜德巴先生在外有了布芝姑娘。这大致上符合“譬喻这一面的观念高强时,譬喻总是采用譬喻越占主位的隐喻或借喻”这样的描述。

例9 路看不见了要爬上高山,事情解决不了要问问贤人。——(《七兄弟星的故事》)

例10 和一个人修一条路,仇一个人筑一堵墙。——(《黑面王子》)

例11 灯要拔才亮,话要讲才明。——(《重孜德巴先生和藏姆布芝姑娘》)

例12 天大的谎言,牛大的真理。——(《公主的珍珠鞋》)

例13 酥油不碰石头。——(《牧马人杨培吉武和牧羊姑娘琼青尼玛》)

9—13例也用比喻的方式写出了藏族人民朴实的人生哲理。

四、对偶及藏语歌谣、谚语的“高原特色”

对偶在句式上有整齐划一的特点。对偶就像一个队列,在人数和队形上都有讲究,所以对偶不仅讲究语言的形式也讲究内容之间的相互映衬。藏语歌谣和谚语通常也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而且在内容上仍然保持着歌谣、谚语的“高原特色”。

例14 对敌人要比老虎更凶猛,对亲人要比绸缎还柔软。—《格萨尔王—邻大战之部》

例15 真实像山谷沟脑长,假的像豆鼠尾巴短。—《格萨尔王—霍邻大战之部》

例16 骏马衰老放逐山林,父母年迈赶出家门。—《格萨尔王—雪山水晶宗之部》

例17 高山、大海与长官,不动、不摇坚定好;歌谣、谚语、妻室与箭杆,不弯不曲正直好。—《格萨尔王—花岭山诞生之部》

例18 山崖瀑布往下淌,自古以来就如此,不是谁用手搓成的;孔雀羽毛闪蓝光,蛋壳里孵出就如此,不是谁用手绘成的。—《黑面王子》

其实看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对偶中往往兼有别的修辞手法是常有的。上面几例,除相互映衬的对偶之外,还普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高原特色”指的是按我们对以上歌谣、谚语内容理解上往往都受到时空的局限、思维认识的局限。无论我们所举的4—13例还是14—18例,我们发现都有“高原特色”。内容上大抵都喜欢用高原人民相当熟悉或极目所见的东西作为修辞中的喻体出现。像“雪山、湖水、酥油、老虎、山沟、骏马、高山、山崖、瀑布”等,凡此种种,都带上了神秘的高原色彩。

五、象征手法与藏语歌谣、谚语中的特殊文化

1.色机比机鸟象征着爱情

藏族民间歌谣、谚语中常用一种鸟象征爱情。有一种鸟叫色机比机鸟,其实是两种鸟,这两种鸟好比汉语中的鸳鸯。民间故事中色机、比机是一对夫妻,他们在深林里幸福地生活着,但是国王被“眼睛比湖水还明亮,脸比牛奶还洁白,身段赛过孔雀,声音赛过画眉”的比机倾倒,拆散了这对夫妻。后来色机在皇宫门口的广场上自杀,国王下令焚烧尸体时怎么也烧不掉。直到,比机走上去纵身跳到火里,两具尸体才一起化为灰烬。

例19 晚上,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当河谷的夜风吹来的时候,从灰烬里飞去两只鸟。一只鸟‘色机色机’的叫着,一只鸟‘比机比机’的叫着,一块飞向远方。—《爱情鸟》

人们传说这两只鸟是色机和比机两个人变的,是爱情鸟。

2、“黑骨头”象征低贱的身份

藏族民间故事《铁匠明珠托央》中,在“长官府”当铁匠的明珠托央“长得结实,漂亮,雪白雪白的牙齿,乌黑乌黑的眼珠,从早到晚乐呵呵的,看见石头也笑一笑。”他不仅长得帅气,而且铁匠手艺象“魔术师”一样。所以,来给他做监工的朗若小姐爱上了他。但过去在藏族观念中人是分等级的,人的等级的划分与“骨头”有很深的关系。解放前的藏文化中有一种人的出身被叫做“黑骨头”,“黑骨头”象征着一种人的身份,从而确定这种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先来引用阿来的《尘埃落定》里的几段文字。“骨头,在我们这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词,与其同意的另一个词叫做根子。”“在我们信奉的教法所在的地方,骨头被叫做种姓。”“在我们那个时代定出的规矩是叫人向下而不是叫人向上。骨头沉重高贵的人是制作这种规范的艺术家。”

“骨头”在藏区的确含有很不一样的意思。除了人们通常认为西藏按骨系来区分亲缘关系而不是用血缘来区分亲缘关系之外,“骨头”在人们生活中还表现为更为落后的一种思想。

例20 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差巴(奴隶)的儿子永远当是差巴的儿子。—电影《红河谷》

旧西藏将人分成四个等级,在这段话中不仅指出了头人和差巴两个等级,而且指出了这两个等级在婚姻中的不可逾越性。当这种思想在很长时间内还在影响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时是不可思议的。旧西藏人们认为“差巴”们的的骨头是黑的,直接将他们鄙称为“黑骨头”。黑骨头代表肮脏、下贱。过去,很多家庭在婚姻关系中都会对对方的家庭出身会追根究底,为的是整个家族不用在生活中被人鄙视。而这种婚姻中,人们首先看重的并不是权利、财产,而是身份、出身的“骨头”。这在现在想来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

于是在《铁匠明珠托央》中又有一个“骨头”等级的悲伤故事也是故事的必然结局。

综上所述,藏语歌谣、谚语中通常也同样关注语句的优美与深入人心的修饰手法,同时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西藏民间故事选[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

[5]阿莱.尘埃落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周红英,张辉.谚语理解和语义在线加工模式及影响其加工的因素[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G04

A

1006-5342(2011)04-0066-02

2011-02-23

猜你喜欢
藏语谚语歌谣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说说谚语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谚语趣画(一)
《栴檀瑞像传入中国记》的回鹘语与藏语译文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