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军
(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试析基督教在近代河南的传教方法
马晓军
(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基督教在近代传入河南后,为了扩大传教效果采取了多种传教方法,主要有中心开花式、教职人员本土化、巡回传教、聚会讲道以及行医传教等模式。但由于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中国传统文化强大排斥力的影响,传教效果并不显著。
基督教;近代;河南;传教方法
近代基督宗教①基督教的新教一般不自称为“新教”,也称“基督教”。为了容易区别,目前中国学术界把基督教全称为“基督宗教”,基督宗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即新教)。的新教(下文直接称“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中国的使命是传播教义,让更多的人皈依上帝。当时传教方法宏观上有两派:一派以戴德生为首,主张直接宣讲教义,不能稍加变通。另一派以李提摩太等人为主,主张宣教与中国文化结合,认同中国文化习俗[1](P14)。基督教在河南传播初期戴德生的方法被首先采用,后来一些教派逐渐开始适应河南社会实际,有意识地把基督教同河南地域文化结合起来,使用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教。基督教各派在传教方式上煞费苦心,采取过中心开花式、教职人员本土化、巡回传教、聚会讲道、以医传教、办学传教、赈灾传教等方法,这些形式多样的传教方法为基督教在河南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基督教在河南的发展。
基督教传教的基本模式就是创建据点、膨胀组织、扩大势力、形成网络。内地会是最早进入河南的基督教差会,该会创始人戴德生对内地会的传教方法这样解释:“这个差会要求传教士和中国人‘打成一片’,生活、起居、衣着尽量地中国化;这个差会的主要目标不是招收教徒,而是面向中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福音。”[2](P117-118)于是内地会传教士每进入一个省,首先在省会建立一个传教站,然后迅速向四周府县扩张势力,接着深入四乡活动,把“巩固”工作留给其他教派接替[3](P148-151)。这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很快形成了城市—县城—乡村的网状传教体系。戴德生认为河南是中国的心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河南传教[4](P113-114)。
戴德生最初计划在河南省会开封建立传教点,但开封对传教查禁很严,就把传教地点确定在周口和社旗镇,以这两地为据点,向周边县城、村镇辐射。周口当时是水陆码头,商业繁盛,交通发达,从水路可以直接到达上海。内地会在周口立足以后,开始向周边府县发展。1887年发展到太康县,1890年发展到西华县,1894年发展到扶沟县,1895年发展到淮阳县,1900年发展到沈丘县,1911年发展到项城县,1912年发展到商水县[5](P865)。
社旗是河南西南部的商业重镇,也是周围各省货物的集散地。“清光绪六年(1880年),周口内地会派英国人劳玉来赊旗镇考察并筹划新教区事宜,光绪十二年(1886年),戴德生、史立门同至赊旗镇购买西阁街路北房产30余间,建起南阳府第一座基督教礼拜堂。”[6](P453)随后,以社旗镇为据点,逐渐向南阳地区各县发展。
基督教在中国毕竟是异质文化,为了生存不得不培养中国本土教职人员为他们传教服务。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施约瑟就认为:“人们深信可用来推进中国基督化伟大事业的使者,必然是受过良好训练的本地牧师。”[7](P22)基督教在河南传播过程中,注意培养本土化的传教士。
内地会传教首先发展有影响力的潜在信徒,然后让他们发展其他信徒。内地会在洛宁的发展与张清正的皈依有直接关系。1893年,他在山西洪洞县贩卖土特产时恰逢内地会牧师席胜模以戒烟的方式传播基督教,张清正为了戒烟而入教。返乡后他规劝亲戚、朋友、邻居和其他一些人戒掉烟瘾后信仰基督教。由于他的“示范”作用,基督教迅速从东宋扩展至全县,还逐渐影响到周围渑池、宜阳等县[8](P588)。
内地会在禹州传播时也重视对本地传教人员的培养,发展了一批传教人员,如毋振明、丁爱珍、董文斌等人。这些人在推动基督教在禹州的传播发挥了较大作用[9](P671)。基督教路德会在南阳西峡县传播时也是首先说服有影响力的人入教。西峡县南寨商人贾宇一被教会劝说入教后,把自己家房子献出来作礼拜堂。在他的带动下,西峡县基督教才得以传播[10](P577)。
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地区传教惯用的手法也是培养重点骨干,然后让他们发展信徒。安阳一个张姓农村妇女,早年信仰民间宗教,1897年受洗入教。传教士让她把在异教中传道的经验用于基督教传播,结果这位妇女在劝说当地妇女入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1](P26)。在内黄县楚旺镇的源村传教时,传教士先使村长杨成富信教,然后通过他动员家族信教。“杨家在村子里有很高的‘权威’……经过不懈地努力,杨成富做通了家族的工作,使家族的大部分人信了基督教。在杨家的影响下,村子的其他人也纷纷加入基督教。”[11](P30)
基督教传教初期成立“布道团”挨门挨户进行传教,却遭到拒绝,后来他们改变策略在街口路旁搭棚或租房,聚众传教[12](P856)。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传教中就利用中原地区集市贸易、乡村庙会进行“巡回传教”。过去河南农村居民每隔数天要去“赶集”和“赶会”,逢集遇会通常举行大型宗教活动,还要耍社火并组织一些演出活动,“会”和“集”往往是人员集中的地方。在豫北滑县和浚县县城此类活动要持续10~15天左右,“远近香客由会首带领,高挑朝山进香旗,直趋碧霞宫朝顶,焚香叩头,祈祷保佑。浮丘山顶鞭炮声昼夜相继”[12](P993)。传教士把集市和庙会当作重要的传教机会和场所,不失时机地进行布道。
传教士经常在农村传统节日或村庄演戏时赶到现场传教。在节日期间,他们高搭布棚,内设座位,事前击鼓、鸣锣或奏琴以吸引听众。当听众聚集后,他们便开始讲道。凡是在庙会、集市上听过几次讲道的就被称为‘慕道者’,作为重点培养入教的对象。传教士就是利用反复宣传、不断刺激的传教方式吸引了一些人向教会靠拢[13](P71)。南阳基督教路德会也经常利用集市、庙会传教,除正常节日举行传教活动外,每逢庙会或平时演戏时,传教士搭起帐篷,讲经演说,散发小册子,进行传教[14](P1094)。
加拿大传教士为了增加巡回传教的吸引力,采取新颖的方式招徕信徒。1919年,古约翰牧师携带幻灯机、手风琴到鹤壁传教,在鹤壁宣传20天,发展教徒30余人。1926年,加拿大牧师尹慈谋与石美丽在鹤壁搭台开“兴奋会”,用手风琴伴奏,演唱歌曲,吸引周围群众前来听道,发展教徒200名[15](P1567)。
每逢重大宗教节日,加拿大教会在豫北汲县县城基督教堂或广场召开大会讲道。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来临时,每个礼拜堂装饰一新,布置得华丽、庄重,宗教仪式也格外隆重,由牧师解释相对深奥的教理。汲县加拿大长老会1921年圣诞节曾经举行一次名为“道德研究大会”的特别演讲,原定从上海邀请王正廷来汲县讲演,王正廷临时因故不能出席,改由上海基督教总会干事,曾经在豫北传教的季理斐来汲县讲演。讲演会场设置在城内王府街广场,高搭席棚,会期三天,参会者除基督教信徒外,还特邀了汲县绅、商、学界上层人士听讲,扩大了基督教的宣传效果[13](P72)。
除加拿大长老会之外,其他基督教教派也采取类似的做法,邀请各地教会名人讲经布道,扩大影响。真耶稣教会在上蔡县传播最早,1921年,真耶稣教会邀请北京真耶稣总会的魏以撒主教到上蔡县传教讲道,并成立河南真耶稣教总会,当时的讲道情形也是盛况空前[16](P1675)。
1936年,美国牧师到周口地区扶沟县传教,把基督教逐渐传播到全县。除礼拜日在县城教堂内有500多人参加礼拜外,教会还定期举行城乡大聚会,每次有1 000多人参加。美国牧师赫力时经常从省城开封来扶沟讲经传教[17](P8)。在当时基督教传播的许多地区,大规模的聚会讲道比较普遍,以此达到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信仰基督教。
行医传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教方式,传教是目的,行医是手段,行医为传教开路。教会用治疗肉体上的创伤来达到医治心灵创伤的目的,也就是说利用医药作为在中国扩大教会影响的手段[22](P275)。就医看病为传教士提供了与中国人自由交流的合适机会,教会医院也成为传教的理想平台。
内地会在河南的传教某种意义上是靠行医打开局面的。内地会传教士“金纯仁因成功的手术治愈了白内障和膀胱结石患者而被传扬,一时轰动了全城,内地会的影响迅速扩大”[18](P229)。许多病人痊愈后,他们给教会送锦旗挂牌匾,致使基督教的影响迅速扩大。内地会在许昌的传教也是把行医、传教、施药结合起来。1905年,内地会传教士自襄城县来许昌传教,“教会把传教与施药、兴学并行,发展了一些信徒,在农村也建立一些堂口”[19](P621)。后来又在县城西关外购地两顷修建医院,通过治病救人的方式吸收大量信徒。
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彰德、卫辉、怀庆三府也是利用边行医边传教的方式吸收信徒的。“最初主要采取边行医边传教的方式……1892年在卫辉府境内的新镇建立教堂和诊所。1892年6月,豫北差会举行首次洗礼,吸收周老常父子入教。周老常因患白内障双目失明多年,史美德实施手术使其复明并相信是上帝在显灵。结果,他成为长老会的第一位教徒。”[20](P50)
洛阳的基督教信义会为了吸收信徒在各地开设医院、诊所。1909年,美国牧师付以明到洛阳行医传教,“在兴隆东街教堂以北设立福音医院,对外行医传教”[21](P40)。1930年,加拿大圣公会由开封派中国传教士杜继文、韩慕义等人到洛阳传教,在洛阳的大中街购地3亩建礼拜堂和医院。
1904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入郑州,美籍传教士陆德恩夫妇来郑州传教。“外国基督教会来郑州传教的同时,还办有一些附属事业,1911年,美国医生劳莪丹夫妇创办了一家诊所,设在菜市街,行医兼传教。”[22](P501)
河南基督教各派把行医当作重要的传教手段,用行医为传教开路,用行医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用行医来巩固传教的成果。
基督教在河南传播过程中采取的这些传教方式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利用中心开花式传教方法能够在中心突破后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大传教范围,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因为河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基督教要在这里打开传教局面远非一件容易的事。鉴于这种现实状况,基督教会就运用迂回的策略,大力培养本地教职人员代替外国传教士,这样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传教效果。同时,中原地区村庄密集、人口稠密,巡回传教和聚会传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易于在广大人群中发展一些潜在的信徒。另外,由于中原地区位于东西南北四方交往的战略要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很早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所以,这个区域战争不断,再加上水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袭扰,普通百姓多灾多病。基督教传教士行医传教确实解决了他们的现实需求,使他们对基督教产生了认同感,有益于基督教的传播。
总之,虽然教会采取了许多不同的传教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传教效果,但是,由于基督教是在西方列强强加给我国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传播的,而且部分传教士确实也做了一些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对基督教的强大排斥性。因此,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成果和它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传教成果相比较,成效很小。
[1]林治平.基督教在中国本色化论文集[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2]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4]河南省政协.河南文史资料(第17辑)[M].郑州:河南省政协文史委,1986.
[5]周口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周口地区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6]南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南阳市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7]徐以骅.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8]洛宁县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洛宁县志[M].北京:三联书店,1991.
[9]禹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禹州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10]西峡县志编纂委员会.西峡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1]宋家珩.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12]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浚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13]宋家珩.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在卫辉[A].宋家珩主编.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14]南召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南召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15]鹤壁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鹤壁市志(下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6]驻马店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驻马店地区志(下卷)[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17]扶沟县志办.扶沟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18]开封市卫生局.开封市卫生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9]许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许昌市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20]李巍.加拿大传教士在河南活动的调查[A]宋家珩主编.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21]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篓委员会编.洛阳市志·外事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22]郑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郑州市志(第7分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Study on the Missionary Method of the Christ in Henan in the Modern History
MA Xiao-jun
(Institute of National Study,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In the modern society,after the Christ has been spread to Henan province,the church took a variety of missionary method in order to expand missionary effects,such as center flowering,clergy localization,missionary tour,gathering sermons and medical missionary.Owing to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of western powers invading China and powerful repuls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missionary effect isn't significant
The Protestant;Modern;Henan;Missionary method
B978
A
1008—4444(2011)04—0038—04
2011-06-0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督教的传播历程及其对近代河南社会的影响研究》(2009-QN-017)
马晓军(1971—),男,甘肃宁县人,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民族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