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典
(东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施加影响的一种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功能和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1]。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环节来抓,但效果却与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方面,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出现明显的消极现象。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当前的价值取向主要呈现出四个倾向:自我化倾向、实用化倾向、功利化倾向和投机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国家时政、前途命运的关心不够,对社会主义价值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入党、评奖评优、人际交往等重要行为的动机表现出严重的功利化和利益化,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在不断地扩招,但学校相应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对应地增加,如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配置问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学生比例配置辅导员,由于日常事务繁杂,辅导员大部分时间做的是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而做得少,做得肤浅,基本上停留在粗放式的、命令式的教育层面上,辅导员时常扮演“救火队员”,忙碌于解决表面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具体表现为价值观扭曲、缺乏感恩心态、缺乏诚信、纪律组织观念淡薄等。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价值多元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逐渐渗透进高校;另一方面,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投机暴富、不劳而获、不平等竞争等社会不公现象给高校的正面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现实与宣传教育的巨大反差使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具有说服力。
(2)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日趋多元且法制不健全,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在优秀文化迅速生长的同时,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也粉墨登场,不可避免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3)媒体和舆论快速成为影响大众生活的重要载体,特别是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信息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渗透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也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1.教育内容空洞化,脱离学生生活。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单纯地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教育内容很难被理解为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而只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存在着片面的社会至上的价值定位。这种状况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单纯的说教而失去亲和力,很难使教育思想和现在的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也不利于教育内容被学生广泛认可和接受。
2.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都采用直接讲授规则或强迫灌输某种意识形态的教育形式,缺乏隐性的、间接的渗透式教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1.缺乏系统的“招聘—培养—管理—发展”制度。目前,很多高校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重视不够,如学校主要负责人重专业教学,而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研究;重学生的日常管理,而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缺乏系统的“招聘—培养—管理—发展”制度,缺乏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平台和激励机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流动率较高,人员构成不稳定,人心浮躁,很多优秀的人才纷纷懈怠或转为专任教师。
2.缺乏针对性强的分类培训。目前,很多培训组织单位不顾受训群体在年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经验素质、任职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受训对象的理解能力、培训需求点各不相同,培训不加以分类,缺乏针对性,不但给授课老师的指导带来不便,而且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
3.缺乏对培训有效的评估。科学的评估体系是培训成果检验和转化的关键环节,从辅导员培训基地和高校培训的实际情况看,往往是重过程而轻结果,给人的感觉是为完成任务而培训,结果如何则另当别论,部分参训辅导员同样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参训,这样的培训现状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是学生,占整体网民的28.8%,网络作为一种开放的、全球性的、对人们影响巨大的传播媒介,必将成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正如江泽民同志讲的那样: “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认清网络传播对学生生活以及认知模式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网上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库、专题博客、专题播客等,为大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条件。如南昌大学党委提出将“两课”教学引入网络,用马克思主义的信息内容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再如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在探索采用博客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环节中,务必避免工作形式化,走过场,要切实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源于生活的,也应回归生活。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念,坚持“三贴近”教育原则。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树立起“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给予学生更多人性管理;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教育对象身上倾注更多的人性关怀,使大学校园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理念,从而真正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抓好三个关键教育,增强教育效果。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中要做到抓好工作重点,力求以点带面,主要体现在抓好三个关键教育:第一,抓好关键环节教育,包括军训教育、入学教育、入党教育等;第二,抓好关键个体教育,包括学生党员教育、学生干部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等;第三,抓好关键事件教育,包括突发事件教育、典型案例教育等;建议采用专题教育,挖掘和赋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努力取得实效。
3.丰富教育形式,发展体验式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从学生特点出发,符合学生实际,充分理解和承认学生的欲望和情感,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挖掘或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理解,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认可度,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碍。比如: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在“工商模拟市场”活动中蕴含学生社会责任感、诚信、团队意识等教育内容;在“走向成功论坛”中蕴含立志、感恩等教育内容;在“心理话剧”中蕴含真善美以及人性光辉等教育内容;在“学生党员目标管理”中蕴含遵守制度规范、争当先进模范的教育内容等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大大提高。
首先,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系统的“招聘—培养—管理—发展”培养机制。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坚持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方向,切实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逐步完善选拔、聘任、考核和奖惩机制,培养高校政治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帮助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多管齐下稳定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其次,抓好高校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并进行有效严谨的评估。改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辅导员素质的提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培训的方式看,理论多于实践。讲授仍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培训的主要方式,理论灌输过多,缺乏实践工作的模拟,造成培训体会不深,讲完即忘、效果不佳的问题,建议多采用案例讲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而从目前培训的内容看,事务多于方法。学生事务培训涉及方方面面,针对学生事务的流程、规则培训,虽然可以清楚地告知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步骤,但是方法指导才更重要,更具长远指导意义。
[1]于书伟.试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其改进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