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地方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11-08-15 00:43李洪君李丹宇曾庆伟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东莞思政大学生

李洪君 李丹宇 曾庆伟

(东莞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东莞 523808)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贯彻实施后,我们东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立即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特别是根据我校大学生的特点,制订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计划,比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经过六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总结了一些初见成效的、切合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实际的经验,现将它概括为“植根东莞、放眼世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发达地区地方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这种探索遵循的原则是:简便、易行、管用。探索的思路是:密切联系实际,化空洞为实在,化说教为践行,化大话为体验,化无用为大用。

一、植根东莞

所谓植根东莞,就是紧密结合东莞的历史今生、民情风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将理性沉思的课程教学讲活。

东莞是一座具有独特、深厚而又凝重历史积淀的城市。自鸦片战争以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改革开放以来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敢为天下先”的“第一”。我们根据课程的需要,对这些历史遗迹和现实的“第一”的资源进行了认认真真的筛选,先后建立了七个实践教学基地,并请实践教学基地配备了实践指导教师。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我们将第一课安排在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进行。我们请鸦片战争博物馆基地的实践指导教师,结合鸦片战争博物馆馆藏文物和照片,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历史结果、历史影响等,使大学生懂得了林则徐为什么在虎门进行禁烟活动,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我们这样的泱泱大国为什么会失败,鸦片战争为什么会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等等。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现场教学,不但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且也极大地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这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还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课程内容搬到了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请纪念馆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指导教师,利用现场的声光电模型,模拟当年的抗日战场情景,讲述东江纵队抗战的历史。使大学生们懂得了为什么落后就要挨打,为什么我们的先烈要为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为什么中国当时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们通过基地的现场教学,纷纷表示,“我们没有赶上先烈的时代,没有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现在虽然环境变化了,但是,当下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又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我们与东莞监狱基地合作,将大学生的课堂安排在东莞监狱的大会议室中进行,安排改造比较好的高智商罪犯现身说法,使大学生们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有一个80年代的计算机硕士(那时的硕士较少),本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负责交易软件的设计,有着大好的前程,但是这位硕士“平时不注意思想品行的修炼,胆大妄为,目无国法”,“在每天大量金钱面前开始想入非非”,于是,他利用编制交易软件的机会,“给自己留了一个小漏斗”,这样,“每天通过这个小漏斗,他就可以得到一笔非常可观的金钱”。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终于东窗事发,他被判为死缓。他的现身说法,对于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们的教育尤为深刻。他们感慨道: “看来平时不注意思想道德修养,一念之差,就筑成千古之恨啊!” “平时的立志修身太重要了。”我们还邀请东莞市检察院、反贪局的检察官来校,为大学生们进行廉洁修身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特别是在毕业前夕,我们专门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再一次送上这堂课,用活生生的案例教育毕业生们,让他们在社会上健康成长,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再如,我们选择《毛泽东思想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相关内容,放在东莞展览馆进行。请东莞展览馆基地的实践指导教师,为大学生们讲述东莞发展的历史。东莞原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市场,可以说除了土地以外,什么条件都不具备。“敢为天下先”的东莞人,没有等,没有要,没有靠,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东莞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已经居全国地市级城市之首,GDP已经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达到了富裕小康水平。今天的东莞,已经从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和生态绿城。大学生们通过新旧东莞的对比,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更加深刻理解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相关内容,这对于教师讲好这门课,增加了绝好而又生动直观的案例。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我们带领大学生们到手工工厂和现代化的自动生产线参观,请基地实践指导教师详尽地介绍工厂的情况。基地实践指导教师从工厂的决策、贷款、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开始讲起,涉及工厂的工艺技术流程、机器的现代化程度 (资本有机构成)、生产线、技术规章、管理、纪律、资本、工资、利润、利润率、市场、营销、策划、公关、货币回笼、垄断、跨国经营、全球化等等,几乎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大学生们就将这门课程中的经济学部分的内容基本了解了。返回课堂中,教师将参观学习的工厂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和归纳总结,同学们非常容易消化理解,并记忆深刻。我们还带领大学生们参观东莞保留下来的原住民的村落,让大学生们体验到历史上东莞人民的生活,也体验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成就的辉煌。让大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东莞。

除此以外,我们还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大学生不间断地开展东莞社情调查;组织他们参与教师的东莞农民市民化研究课题、东莞精神文明建设课题研究,通过开展东莞系列研究,老师们对东莞的方方面面有了更系统深入的了解。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更加娴熟地引证、穿插本土素材,使课程内容本土化、特色化,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听课也感到有滋有味。

二、放眼世界

我们当今所处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有国际化的视野。首先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国际化的视野,要求思政课教学也需要整合国际资源,以世界的眼光引领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形成看问题的国际化思维习惯。为此,采取了以下做法:

第一,我们要求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世界的发展态势,积极储备国际事态的最新资讯,厘清国际事件的背景、发展线索、最新动态等,为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把握大趋势提供引领。例如,需要持续关注苏东巨变之后,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态势如何?我们就要为大学生们讲清楚,并且,把千禧年前后西方世界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把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各界对马克思主义的再度关注和对《资本论》的再度热捧,放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这样的专题里。这样,可以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让大学生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又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蔓延、变化和升级,为世界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我们不仅需要密切关注危机的走势,而且还要持续关注它的影响。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的内容,以专题形式为大学生们介绍和讨论。待这场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专门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这次危机展开全面剖析。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次危机的生成机理、发展趋势、恶劣影响、挑战机遇等有深层的把握,也可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部分有直观而又深刻的认识,让这些原理和知识在历史与现实的视野、在国际与本土的场域风云际会,迸发生命力。

第二,我们要求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密切跟踪国际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把这些最新发展形态融进课程教学,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例如,教师不仅要关注资本主义理论的各种发展形态,而且还要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发展形态;不仅要关注社会主义理论的各种发展形态,而且要关注国际学界对思政课所及相关问题的各种理论和见解。同时,我们还适时举办一些小型学术讨论会,交流相关方面的信息;另外,我们还经常派教师参加全国有关学术会议,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术前沿方面的信息。这样,教师能适当地把这些最新观点穿插到课程相关章节内容中去,让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产生碰撞,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思想火花。从多年的实践经验看,学生对这样的探索普遍欢迎。

第三,我们要求思政课教师还要到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去实地考察,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拓展教师思维的时空感,开拓教师的眼界。我们组织思政课教师,到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空对空”,不再是“从书本到书本”式的讲述,而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甚至是针对某一事件利用所观察的事实进行直接的评述。这样,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更真切,更生动,底气更足,更为理直气壮。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教师在讲到社会主义问题时,有意识地讲述为什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会变质,就联系亲身在俄罗斯所见所闻,讲苏联共产党如何蜕变,如何脱离人民群众,特权阶层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人民群众如何唾弃苏联共产党的历程,从而教育学生如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如何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如何保持我们的政权不变颜色。这样,教师的视野拓展开来了,在课堂上讲述起来挥洒自如,有声有色,自然就会引领大学生们用国际观来思考问题,一方面,必然会使大学生们的眼界不会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中,使大学生们学会用大尺度、全面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效果也出乎想象的好。大学生们在评课中说:“没有想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还这么有趣”,“这门课很生动,比原来想象的好多了”,“这门课不是抽象的,联系苏联的例子就非常具体”, “听了这门课,我们真的用心想问题了,中国共产党如果不保持其先进性,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后果真的不可想象啊!看来党中央现在抓自身的建设,抓反腐倡廉建设,意义真的非常深远啊!”

第四,我们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多功能厅实验室,还要充分利用思政课信息厅实验室。多功能厅除了为大学生们提供小型辩论会、小型讨论会、小型班会、志愿者会议等,还要为大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片。影视资料片,是我们根据当下国际热点问题精心选择的。比如,现在西亚、北非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利比亚问题,我们就选择这类的资料片。在播放此类资料片前,教师一定要认真准备,播放一段讲解一番,让学生充分领悟讲解的内容。信息厅是为大学生们的学习小组而建立的,目的就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该实验室搜集与该学习小组相关的信息。

三、贴近学生

所谓贴近学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要想使我们的思政课结合大学生们的实际,最为重要的是了解我们学院大学生们这个群体,只有了解了这个群体方方面面的实际状态,我们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那么,这个群体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第一,我校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我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东莞,其次是来自本省,再次是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或自治区或直辖市。他们大致是“5∶4∶1”,即:市内户籍生源约占50%,市外省内户籍生源约占40%,省外户籍生源约占10%。

第二,中学时期的政治课讲到什么广度?讲到什么广度?大学课本与中学课本究竟交叉到什么程度?与大学课本之间的内容重叠到什么程度?大学生们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第三,现在是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大学生们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应该说,大学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群体,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往往产生一些不良的先入之见。到底大学生们对于什么问题产生了不良的先入之见,我们也必须了解清楚。

第四,我们每年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的诉求,学生的层次水平、思想动态、实际需求,每年的情况大致是:提高政治觉悟为72.3%;对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帮助为66.66%;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62.3%;能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81%;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力为56.9%;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为65.4%;优化知识结构为62.3%;了解国内外大事为62.3%;对将来有用为54.6%;考研为23.8%;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重要为47.7%;期待教师个人有足够的学术水平为45.4%;教师要以人为本为47.7%。此外,我们还在问卷中设计了你最为忧虑的是就业吗?回答“是的”占调查人数的88.4%;你自信吗?回答自信的为79.7%;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回答是发展自己的为71%,回答人生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为29%。

根据上述了解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

首先,在教学中,选取案例时,尽可能多地选取生源地素材,运用恰当的方式组织教学,课堂上会给大学生强烈的亲近感,也使大学生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增多。让学生了解我们地方高校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反映所在地区社会变迁,反映所在省份改革开放成果。从而使大学生们对东莞更加了解和更加热爱。

其次,教学活动要尽可能以学生为中心,及时追踪他们的思想变化和需求变动,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根据大学生们自信的特点,我们选取部分章节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大学生们自己组织、自己搜集材料、自己写教案,自己组织课内外“讲课”。一方面可以缓解课时的不足,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组织讲稿的能力、课堂的组织能力、演讲能力。比如,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对“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撞人杀人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学生们异乎寻常地积极参与,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根据文科与工科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在组织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 (包括形体语言)、案例、讲课的方式也要有所变化。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为工科大学生讲述时间问题时,尽可能地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问题讲述清楚,而为文科大学生讲述此问题时,则尽可能地用文学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大学生们听起来有滋有味,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都会达到预想的结果。

又次,根据大学生们的不同需求,建立了第三课堂。所谓第三课堂,就是将一些兴趣相同的学生组织成立课外兴趣学习小组。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搜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金融危机的产生、发展、过程、结果、影响等方方面面的信息,然后制作成页面,上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栏目中。比如,我们还组织了时事学习小组,将当前的北非和西亚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相关资料整理出来,让时事学习小组成员进行时事宣讲,组织小型报告会和讨论会,使参与的大学生认清了我国面临着的国际环境,如何适应国际环境,如何引导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更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组织大学生们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农民市民化问题》课题的研究。通过教师指导,大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一方面,大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讨论农民市民化中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不但增强了大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意识,同时也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最后,在课堂上,我们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这个平台,对大学生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当此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大学生们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往往产生一些不良的先入之见。我们根据他们的这种状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四、贴近生活

所谓贴近生活,就是讲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范围的实际。在现实生活领域,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不能将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我们的思政课一定是没有出路的。那么如何做到思政课教学贴近生活?

首先,我们从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入手,对于一些家境条件特别差的大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我们为这些学生寻找家教、勤工俭学岗位,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同时积极组织为贫困大学生募捐活动,拉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还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可能的人生际遇出发选取教学资源并安排少量的教学内容。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针对新生的阶段性迷茫、大学征程中的主要生活事件、后学生时代的重大人生际会等问题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学活动。如此,则大学生们会饶有兴致,如梦方醒,意犹未尽。又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侧重从人生启发的角度挖掘和组织课程教学。如此,则能跟学生心灵交汇,思想碰撞,激发兴趣。再如,大学生们普遍对新鲜热辣的社会新闻感兴趣,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围绕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堂讨论。如此,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理解国策、辨明是非。

再次,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生活场景出发,引领学生进行社会思考、人生慎思、道德明辨、心灵审问和生活笃行。例如,围绕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开展“大学生网络健康、网络道德与网络守法”专题讨论;围绕大学生兼职现象开展利弊探讨与维权专题讨论;围绕大学生恋爱现象开展“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道德与法律专题讨论。这样的讨论触及灵魂,发人深思。

又次,每年暑期可以选择特定系列专题部署所有大一、大二学生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让他们体验不同群体的生活、了解不同人群的生存状态,从而震撼心灵,积极向上。并且适时就实践中出现的人和事现身说法,开展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一切从生活出发,一切为了年轻一代的美好生活,思政课教学就找到了发挥效力的支点。

五、贴近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学堂,也是一个大宝藏。学生渴望早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因此,他们希望老师能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组织教学,使课堂既成为大学生学习理论、提升觉悟的殿堂,又成为他们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

首先,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社会的最新动态,搜集新鲜热辣的社会资讯。这些资讯可以无所不包,从学校所在城市到地区,从所在省份到整个华夏大地。另外,还需对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并把它放在部门的公共网站上,供大家参考。

其次,需要教师紧跟社会发展最新动态,从社会最新需要出发,围绕课程内容,恰当地应用这些资料,以妥当的方式组织专题化课程教学,开展课堂讨论。例如,就当前的医疗改革、社会保险改革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在讲授课程的社会建设章节内容时进行专题化教学。再如,针对当前的就业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理”课可以结合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对失业问题的阐述展开课程讨论。再如,针对新中国建国60周年这件大事,组织老师从不同角度开设专题讲座。这样的专题化教学,老师易讲,学生爱听。

再次,根据社会发生的最新事件,我们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我们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更强。比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 (三)出台后,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立刻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及时将最新的解释吸纳进教学中。比如,社会上出现的“老人倒地不敢扶”现象、“郭美美”现象,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大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剖,让大学生们对于诸如此类的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比如,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时常发生一些矛盾和激化了的事件,特别是一些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我们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引导和解释,避免因为这些事件引发不安定的现象发生。如围绕“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和“新疆打砸抢烧事件”,我们及时进行我国的民族政策宣导,并进行适时的讨论。

又次,根据社会常态化了的问题,我们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对此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比如,对于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疗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农民工问题、工厂工人加班待遇问题、房价问题、安居和保障房问题、治安问题、流动人口问题、三农问题、社会犯罪问题等等,我们在课堂上都进行探讨和讨论,使学生对此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最后,在考试方式上大胆改革,尝试以当年几个重大社会事件为素材,结合所学课程内容,给定一定数量的选题,让学生就该素材凸显的问题和精神实质撰写课程论文。这种考试改革,一来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二来可以训练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虽苦犹乐。所以,贴近社会也是思政课教学凸显成效的要诀之一。

总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植根东莞、放眼世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令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彰显魅力、收到实效、凸显特色的易行之法。

猜你喜欢
东莞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