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宝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
完善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
○ 祝宝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着通胀压力较大、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和居民收入增加减慢等问题。未来一个时期,应适度把握调控政策的力度与节奏,注重观察政策落实效果,不急于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2010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逐步退出过程中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世界经济复苏仍然缓慢,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和日本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我国经济呈现季度环比增长率逐步放缓、季度同比增长率稳定的特点,物价在年中达到高点后逐步回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定为主,并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上。
2010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回归正常,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5%左右,经济增速保持在9.7%左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所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我国经济已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进入巩固和强化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时期。
1、经济平稳增长的态势进一步确立
2011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剔除统计口径调整因素,增长13.3%,与去年四季度持平,略低于去年12月的13.5%。这一工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9%—10%的速度相匹配,基本维持在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之内。
2、投资稳定增长
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增长24.9%,既保持了较快增长,也未出现社会各界担心的“十二五”开局之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导致投资失控问题。投资结构改善,“两高”行业投资增速减慢,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子制造业、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投资增速较快。民间投资增长33.7%,增幅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8.1个百分点,内生性投资动力增强。
3、外贸发展均衡性提高
近年来,注重转变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坚持扩大进口,贸易不平衡状况逐步改善。1—2月我国出口增长了21.3%,而对外贸易出现了少量逆差。即减少了贸易顺差过大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没有造成净出口减少带来经济增长的大幅波动。
4、库存弥补了需求下降
从2010年11月份开始,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完成,各地不再拉闸限电,高载能行业开始生产并补充库存。同时,2010年9月份以来,全球通货膨胀预期高涨,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企业也开始增加库存。库存增加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原因。
比较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1—2月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际投资增长速度从2010年年初的24%降至2011年1-2月的17%,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季减慢,贸易不平衡状况逐步改善,但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说明库存增加较多。从库存中产成品看,2011年1—2月,库存同比增加2915亿元,拉动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和居民收入减慢等问题。
1、通胀压力短期难以消除
2010年9月份以来的价格上涨,不同于2004年由粮食连续五年减产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不同于2007—2008年由我国经济过热引发的价格上涨,是在世界经济复苏较为缓慢、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的通货膨胀。
当前的物价上涨表现在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需求稳定、不可再生、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商品的价格上涨,就居民消费价格来说,主要是食品、居住等价格,就工业生产者价格来说,主要是能源和其他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输入性和成本推动型特征,这种通货膨胀具有长期性,仅靠抑制需求短期内难以奏效。
2、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
2011年以来,上海和重庆进行了征收房产税的试点,住房限购措施日趋细化,提高首付比例和连续加息大幅提高了商品房购买成本,但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并未引致房价下跌。2011年2月份 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同比下降的只有南充,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的只有宁波、海口和泸州3个城市,其余各城市房价仍在上涨。
房地产市场既关系经济增长,又关系改善民生,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如果调控力度过大,可能影响房地产投资进而导致经济减速;如果措施力度不足,在世界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可能带来新一轮房价上涨,造成房地产调控前功尽弃,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运行面临很大困难。
3、消费需求增速减慢
2011年1—2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5.8%,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1.3%,同比降低4.1个百分点。消费减速主要是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到期、房地产调控影响相关商品和服务消费造成的。汽车、建材、家具等消费回落影响了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减慢5个百分点。
4、居民收入增长减慢
从收入分配看,2011年1—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增长34.3%,四大国有银行等上市金融机构盈利超过20%以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说明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结构并未得到调整。
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说明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有节有效。未来一个时期,应适度把握紧缩政策力度和节奏,注重观察政策落实效果,不急于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1、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
目前货币信贷投放紧缩力度已经较大,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0%的历史最高水平,广义货币(M2)增速回落至16%左右的调控目标之内。货币政策对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稳定经济已经取得良好成效,其累积效应会继续影响经济和物价走势。
货币政策应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察期,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尽量减少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更多通过央票等公开市场手段调控货币供给,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和空间。适度利用利率工具,稳定物价预期,抑制物价特别是房价得过快上涨。财政支出应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低收入群体收入与物价挂钩。加快推动收入所得税改革,提高城镇中等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2、运用汇率工具减缓输入性通胀压力
2010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说明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的能力仍然较强,可以考虑适当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对冲输入性通货膨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兑美元全年升值6%—7%比较合理。
3、落实各项房地产政策
一是严格实行限购政策,部分房价上涨过快的限购城市应借鉴北京市的政策,强化限购条件。同时,可根据房价上涨的情况,把限购城市从目前36个扩大到100万以上的约80多个城市。二是研究总结上海和重庆实行房地产税的经验和效果,尽管在全国实行。三是严厉打击土地囤积行为,在土地供应不足的城市适当增加商品房土地供给,在通过增加供给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同时,发挥地产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四是多渠道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问题。
鼓励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参与公租房等具有稳定受益的保障房建设。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房建设的融资需求,对资本金和土地证照齐全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鼓励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的供应。鼓励城投平台组织保障房建设及对银行保障房贷款给予贴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