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凡陈学卿李 云
(1.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2.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高职高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高 凡1,2陈学卿1李 云1
(1.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2.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电工电子技术》是为高等院校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涉及的知识面广,而课时数较少,授课对象又是非电专业的学生,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电工电子学课程的特点,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措施。
电工电子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改革;高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不同程度的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但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涉及的知识面广,新技术层出不穷,内容也不断扩充,同时,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在不断减少,面对学时减少和内容膨胀之间的矛盾,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1.上好第一次课,做好入门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主要是对大一,大二第一学期非电专业的学生开设,由于是基础课,专业知识还未涉及到,学生很难把这门课和自己的专业联系在一起, 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与所学专业无关,这给《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让学生明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专业领域的应用,适当介绍工程背景知识,收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资料及产品简介、电路等, 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电工电子技术》课所采用的教材,内容由《电路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工测量》、《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学科组成,涵盖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学到每个学科时,都涉及到对该学科的入门问题,这就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切换思路。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该构建《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把几个学科进行模块化,更好地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熟知知识结构,进行教学时才能够前后贯通,层次分明。
2.以实际例子激起学习兴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以实际例子激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工程意识。在授课过程中,使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例如在讲授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讲到二极管、晶体管的内容时,把其在汽车上交流发电机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电子点火系统、电喇叭及其控制电路、空调系统控制电路等电路的应用能和所授知识联系起来,拉近了该门课和学生专业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主观能动性,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提出疑难问题,也可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在讨论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讲授单相整流电路部分时,在介绍了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和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之后,可以将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和单相双半波整流电路留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对几个电路进行综合小结。讨论式、互动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有利于师生双向沟通,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
4.运用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内容非常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如果能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把有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进行完美的结合,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视性,使教学化难为易。运用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较好地解决了内容多和课时少及非电类专业学生接触电的实际场合相对较少的矛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如讲解晶体管放大电路中偏置电阻大小对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时,可利用 EWB仿真课件的动态效应,生动、清楚地将电路工作状态表现出来,学生从虚拟的示波器的波形看到波形失真的情况,加深学生对放大电路的偏置电阻作用的认识。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5.加强课外辅导,及时扫除学生的学习疑难。课外辅导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加以辅导,及时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老师的辅导方式可以当面口头解答,也可以书面解答,还可以请学习好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课外辅导不但解决学生遇到的知识点不懂这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个体,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6.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应用性人才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如何把书本上那些理论、概念、原理图变成学生实用的技能,有效的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开展一些有实用意义且比较简单易实现的小实验、小制作,比如光、声、热控制电路板、整流滤波电路、功放电路、555集成应用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可以创造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1.适当增加一些实验课时,加强基础性实验。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整个实验,在实验的初始阶段,必须加强电器元件的认识和使用以及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的训练,加强电路的连接和调试方法的训练等,如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应用;电动机拆装,电动机控制;晶体管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等。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目前的实验绝大部分是验证性、认识性实验,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在实验方面,要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加强综合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培养。如报警电路,预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并给出可供选择的实验元器件,而学生可选择温控、声控、光控电路实验。学生根据实验电路的要求选出所需的元器件制作电路,实现实验项目的要求。
3.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硬件实验受实验元件和设备、实验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开设非常多的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所以要重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而采用multisim等EDA软件,元件丰富,既有一般实验用的通用仪器设备,又有一般实验室少有或没有的仪器设备,并且提供完备的电路分析手段,学生发挥余地大,非常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当前电子设计领域的先进技术。
4.建立开放实验室。在校学生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安排的实验内容和任务容易接受,可以较快速的完成实验任务,他们又对电路制作很感兴趣,可以建立开放实验室,分不同专业安排一些选作实验,让学生由理论设计到动手制作,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以提高其电工电子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始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现代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和课程具体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1] 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2]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刘志平.电工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 于建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G420
A
1008-1151(2011)03-0098-02
2010-12-30
高凡(1979-),女,甘肃天水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子工程系讲师,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