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创造性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建立与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双重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论的提出与日臻成熟,既反映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思考,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第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出与我国所有制结构历史变迁
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就鲜明地指出: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 '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接下来在党的七大上他又强调: "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做成的."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针对当时有人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消灭资本主义经济,搞 "清一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张时,他又更加明确地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提出: "在国营经济领导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对于如何公私合营,如何办好合作社,中国共产党人也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刘少奇提出按照流通和生产两大类,以农业和手工业两大生产部门为主组织股份制合作社.这些认识和探索朴素地反映了我们党自觉构建与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进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想萌芽.
由于思想急躁和 "左"意识影响,加上缺乏经验和僵化地模仿苏联模式,我们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激进地提出了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然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还不能完全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八大以后,党和国家对所有制结构做了一些调整,使一度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国民经济增加了比较多的活力.但是, "文化大革命"又把 "左"的思想推向极点,在 "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中,几乎消灭全部非公有制经济,进而形成了 "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格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要发展多元所有制经济,重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探索.
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党的十三大报告不仅继续强调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而且深刻阐述了 "公有制经济本身也有多种形式"的崭新思想和政策主张.党的十四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充分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重申十六大关于完善所有制结构的观点的基础上,第一次鲜明提出: "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坚持十六大报告提出的 "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改革要求.
第二, "双重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制度优势
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 "双重混合所有所有制经济"结构.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需要进一步发展,但各自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本着 "提高控制力"和 "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主要进行布局和结构上的战略性调整,缩短战线、着眼质量、抓大放小,进一步提高控制力和公共服务能力.非公有制经济则主要是着眼发展竞争性产业,努力贴近市场,不断提高满足多样化需求和市场竞争能力.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和竞争秩序的条件下,两方面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进而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分工协作"基础上的"混合发展".
另一方面,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通过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财产组织形式,互相参股,互相渗透,混合生长,成为一个 "内在兼容"的"狭义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从其内在机制来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有利于发挥国有、集体、个人、外商等各种不同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不同性质的物质资本的有机结合,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