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一步深入,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论断,达到了新的水平和境界.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论析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总体态势和前沿问题,并求教于理论界同仁.
第一,深入研究与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题
深入研究与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任务,也是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其发展逻辑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起了奠基的作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概而言之,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我们比较注重对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分别地具体地研究,现在我们要特别注重其相互贯通和层层递进,做整体性地研究,从而把握新时期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第二,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热点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个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大家普遍认同,但是如何看待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这在理论界就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少争议.
如何理解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说到底是如何认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当代意义和当代价值的问题.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思想和论断,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是重要的理论来源和思想资源.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要具体分析历史情况,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情境、实践活动及其后果,也就是说要有历史性;另一方面要结合今天的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有新的思考,新的回答,新的应对,也就是说要有现代性.总之,要把历史性和现代性结合起来,既体现历史的厚重,又体现时代的特点;既注重历史的传承,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是亮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要特别注意传播方式的改进与创新,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入耳入脑的大众话语,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逻辑和规律,防止庸俗化;二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防止经验化;三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含量,防止低水平化.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结合是新的生长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过程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二是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包括实践诠释,而且包括文化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容要在中国社会实践和中国文化传统两个维度上展开.由于实践维度已经谈得比较多了,因此,现在需要加强文化维度的研究,并由此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结合,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一些问题还十分复杂,其中最重要就是如何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 "回到马克思"与 "回到孔子",等等.应当说,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还分歧很大.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就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目标和方向方面已经形成了共识,现在需要的就是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五,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整体,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一个整体,要在整体上考虑和把握,整体上推进和实施.其次,从整体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当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主题,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服务于中国化的.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当然当前的研究还是比较初步的,还有许多问题急待深入.我们应当肩负自己的光荣职责,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为整体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