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鲜明地写着发展与公正——在全国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1-08-15 00:50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
大连干部学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公正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李景田

同志们:

经过精心准备,全国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今天开幕了.刚才德仁同志代表辽宁省委和大连市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伟光同志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发表致辞.随后,会议还将安排分组讨论和大会交流.现在,我作为一名与会代表,谈谈学习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历史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建党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过艰难的探索,在曲折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发展和公正作为两大追求,下面我围绕这个问题谈三点认识.

一、发展与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根本问题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认为社会主义最终必然能够代替资本主义,就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公正的社会.

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思想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公正理论的探讨.在西方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形态是功利主义,但到了矛盾重重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对公正理论的探讨又重新成为关注的重心.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超过了以往任何社会的总和.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由其本质所决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正问题.受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制造着社会的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正义论》作者、美国著名学者罗尔斯在目睹了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和经济上的不平等所造成的精神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思想之道在于 "真理",社会之道在于 "公平正义".

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也看到了公正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很多对策力图解决.客观地说,这些政策大大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资本主义继续保持发展的活力.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看到,作为一个庞大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仍然会在不短的时间内,继续保持生机和活力.这是因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马克思语).但马克思同时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是不会变的,这就是我们熟知的 "两个必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要消除不公正的现象及其社会根源.最近,我去委内瑞拉访问,对委内瑞拉建设 "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进行了考察.委内瑞拉的资本主义制度已历经百年,但社会贫富分化极为严重,底层民众渴望变革.查韦斯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当选的总统,他在青年时代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熏陶.担任总统后,他也曾试图采用其他模式如 "第三条道路"来解决不平等和发展问题,但遭到寡头集团的激烈反对.他认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消除委内瑞拉极端的不平等,实现其社会理想,因为 "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和人类唯一的解决办法:摆脱资本主义的堕落" (查韦斯语).他提出并说服大多数委内瑞拉人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21世纪社会主义".同时,他还在身体力行充分体现公正、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思想.2010年底,委内瑞拉遭受严重暴雨,造成严重人员财产损失.查韦斯邀请60名无家可归者在总统官邸暂住一年,等待新居建成.在多党执政的条件下,把一个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以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尚无先例,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想说,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公正问题.这个难题最终要靠社会主义来解决.马克思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无论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还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都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和人类的真正解放.《共产党宣言》讲,从特定意义上说,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为什么?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切不公平不正义的制度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同时认为,社会主义应该、能够而且必须比资本主义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历史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顺利前进的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相对于资本主义更快的时期;而社会主义事业受挫的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相对于资本主义缓慢的时期.举个例子来说,匈牙利和奥地利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曾于1867年组成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它们又分别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建立人民共和国.此时,两国经济水平大体相同,但到1988年,匈牙利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60美元,奥地利则为 15470美元,是匈牙利的6.6倍.不发展或者发展缓慢使匈牙利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们在比较中就不认可你,最终在苏东剧变中失去社会主义阵地.更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东德与西德原属同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基本持平,四十多年之后,东德不复存在.这说明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长期发展不上去,不仅会失去社会主义阵地,甚至会失去球籍.所以说不发展,肯定不是社会主义,至少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后,如果我们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 "六四"这一关过不去.所以,发展是硬道理,这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核心一条.正因如此,邓小平指出: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和实现发展与公正为己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极端不公正与社会的严重不发展交织在一起,使人民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发展无从实现,公正更无可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解决发展与公正问题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现实可能.

但是,从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从来都是艰难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如何对待发展与公正的问题上,我们曾经有过沉痛的教训.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探索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总的看思路是正确的.党的八大提出利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实现社会公正创造前提,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不断发生失误, "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并最终导致 "文化大革命"这种全局性的失误.这一时期在发展和公正两个问题上都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上要么急于求成,搞劳民伤财的 "大跃进",要么错误地提出 "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将发展搁置一边;在对公正问题的认识上追求 "一大二公",错误地将平均主义 "大锅饭"当成是社会公正,造成普遍贫穷,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损失,结果是发展和公正都难以实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着解决发展与公正两大问题,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与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最基本的追求.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概括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中心思想就是发展;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心思想就是公正.因此,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包含了发展与公正两大基本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又面临重大挑战的历史条件下,将发展同党的性质、使命、执政理念联系起来,强调指出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他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 "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强调发展.如同邓小平同志一样,江泽民同志也不是孤立地强调发展.他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还强调必须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本质要求就是坚持执政为民,实现社会公正.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最近,人民网发表了一篇采访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活动家、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的文章.季塔连科曾经是有几十年党龄的苏联共产党老党员,他说,对中国共产党有几点由衷的敬佩,其中之一是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明确了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是列宁在临终前提出的 '社会主义最终要解决什么'的思想".要实现这个目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但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通过统筹兼顾,既重视发展,又重视公正.正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和体制机制.

二、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发展与公正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在2010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充分肯定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与公正问题依然存在,有些甚至还很严重.

就发展而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七千多万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尽管在国际上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一算人均就降到百名左右.因此,既不能妄自菲薄,失去信心;又不能妄自尊大,头脑发热.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平衡因素、不协调因素、不可持续因素.主要是,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瞬息万变.大家已经注意到,这两天南海争端又起波澜,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着菲律宾也宣布将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并拟将南中国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越菲两国还力邀跨国公司投资南海,企图使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再加上美国高调介入,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就国内来说,社会运行中有种种难以预料的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等等.这些因素都对中国发展形成挑战,应对不好就难以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破解各种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切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与促进发展相比,推进社会公正的任务更加艰巨.改革开放之初,公正问题并不为人们关注,当时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发展.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同时,我们党并没有忘记兼顾社会公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领域改革的推进,民生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公正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主要是当今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过大,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收入差别比较突出;某些公职人员和国企管理人的严重腐败现象造成人民群众极端不满;社会问题和社会纠纷诸如土地征用、房屋强行拆迁、执法不公、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有增无减;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房价高昂、食品药品缺乏安全等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结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

公正问题伴随着发展而生,却不是发展的罪过.同步推进发展与公正固然理想,但很难做到.先发展起来,发展的同时兼顾公正;发展到一定程度再集中解决公正问题,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种理性选择.从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我们能够领悟到中央的这种战略考虑.比如,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他说,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以后,他又在多种场合、多次提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但是,每次提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小平同志又会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带动大家一起富裕,共同走富裕之路.邓小平同志到了晚年特别关心公正问题,他告诫说: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出问题."可见,发展与公正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头脑里早已有一个战略排序.

蛋糕做大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把做大的蛋糕分好,又是社会进步的新要求.解决新的公正问题,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种新的重大考验.

一是,公正问题正在成为全局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超出以往任何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公正的判断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加快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公正现象,人民群众的不公平感就会越来越强,久而久之,就容易使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二是,公正问题严重影响发展.当前公正问题突出反映在收入分配领域,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无法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从而导致社会消费能力无法同步提高,严重影响内需的扩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公正问题影响改革进程与党的形象.在我国改革之初,各阶层人民普遍受改革之惠,普遍积极支持改革.由于体制转轨尚未完成,新体制还不完善,不公正现象在一些领域出现,社会群体的利益矛盾加剧,这使得一些人对改革产生了怀疑和动摇.长此以往,改革就可能失去一部分群众基础,改革的进程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公正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标准.在生产力最不发达的原始社会所体现的公正,是人类社会最低层次的公正.最高层次的公正当然是在共产主义时期.我们不能用共产主义时期的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阶段的公正,也不能因为现在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特别是初级阶段,就忽视公正.必须从不同阶段的历史实际出发,研究社会公正面临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坚定不移地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发展与公正

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发展与公正,最根本的途径仍然是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发展;没有改革开放,也谈不上实现中国的公正.要实现发展与公正,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必须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两个 "毫不动摇",即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进一步提出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

一方面,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其占用的社会资源相比尚未达到应有的发展效率,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比尚未发挥应有的公正效应.推进股份制改革应当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并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形式.在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自由民之间或手工业者之间以人、财、物各项要素的一项或几项为联合内容的合伙经营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合伙内容、经营方式、分配办法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范,更没有形成严格的股份分配制度,这是股份制的一种原始的形式.到17世纪初期,由于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较高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已经出现并有所发展,因而出现了以股份公司为特点的股份经济.19世纪后半期,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社会化程度,致使单个的私人资本已经容纳不了社会化的生产力,于是几个乃至几十个私人资本,以资本入股或发行和认购股票的形式组成的股份公司便迅速发展起来.以股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股份经济,成为资本主义股份经济的典型形态.上个世纪90年代,我与雀巢咖啡的老总谈起股份制,他很自豪地说,他们公司的股民遍布世界.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可以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这种资本组织形式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可以实现财产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占有的统一.因此,应该重视通过股份制等形式让国有资产更多、更直接地成为社会财富、人民财产.这是增加公民财产性收入、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另一方面,努力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二)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发展和公正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

3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基本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并且显示出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但是也必须看到,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很适应的地方.如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转换还远未完成,需要努力探索;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还不适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求;干部选拔的民主化程度正在日益提高,但还没有发展到应有水平;党内民主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广大党员的民主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但还面临不少问题;公民积极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拓宽,但参与形式和政治沟通渠道还不够丰富和广阔,等等.必须看到,人民群众追求社会公正的呼声越来越高,维权意识和政治诉求不断提升,如果不能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就缺乏动力,公正就难以实现.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和快速发展变化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不能停步,还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否则就会制约发展与公正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必须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人一生下来就不公平.比如生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与生在偏僻的小山村是大不一样的.人从懂事起遇到的第一个不公平就是受教育条件的差别.这个差别将会造成人一生的差别,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就是由此而来.因此,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包括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还要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等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最近中东北非不少国家出现社会动荡,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忽视国民就业,尤其是忽视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的就业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包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等等.

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和重要体现.过去我们吃过收入没有差别、搞平均主义的亏,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同样是要吃亏的.要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更深入的改革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更坚决地调整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盼望,这是温饱解决以后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包括: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等等.

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关心自己的健康.但是更多的人民群众还没有能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

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立足全球的发展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只有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发挥出最高效率."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进入由出口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由吸收外资为主向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的新阶段.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和内外联系更为密切,也对我国与国际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扩大和深化同各方的共同利益.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要进一步引进国外的资金、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先进管理方法.同时,善于走出去,实现中国的企业、资金、技术的全球布局,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人类对公正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借鉴国外解决公正问题的成功经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有益做法,推进我国不断实现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追求发展与公正,社会主义也一定要不断推进发展与公正,这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公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迟到的公正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公正赔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吕坤公正观浅析
大公无私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