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屹峰
(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164)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政治辅导员角色转变
周屹峰
(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164)
在社会主义民生观的视阈下,从分析辅导员角色的定义入手,阐述了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冲突,以及解决角色冲突的角色转换所需要的内外因途径。由此可见,辅导员的观念和角色转变势在必行。
和谐社会;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变
当前,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党和国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正按照预期目标稳步发展。高校作为社会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要期望,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在素质教育、学分制等逐步推进实行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政治辅导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高校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问题以及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的问题上,许多人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对角色的定义还有些模糊。角色其实主要指的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责任和职责。[1]要切实贯彻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全国首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就必须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规范他们的角色,要进一步促使他们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早期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基本任务的释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也指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应纳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聘任制。[3]综合两者,可以初步地总结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即是:专门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但是高校辅导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当前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制度还不完善,专职和兼职辅导员比例失衡。兼职辅导员缺乏专职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方法艺术。同时辅导员在高校中一般被定义为“学工”,导致学校上下形成一种观念: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和问题就找辅导员——这一被扩大定义的学生工作承担者,因此他们往往集多种职务于一身,从而会因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够具体,导致辅导员工作给人以一种“保姆式”的角色或印象,结果是事无巨细,全部落到辅导员身上。这样既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又会妨碍辅导员自身能力的发挥和提高。
另一方面,现阶段有些高校政治辅导员还沿袭着过去一些传统的管理思想,仅仅把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开展工作,未能很好地领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生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学校充当着“政治警察”的角色,满足于抓学生的违规违纪,或者就满足于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好好学习,而不是以一种服务型的姿态去对待学生。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存在着相悖的一面,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辅导员角色实质地位与自身扮演地位之间存在冲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辅导员的身份是教师,然而在当前高校环境中,由于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导致辅导员的日常事务繁杂无比,辅导员不但成为学生的专职“保姆”,也成为学校各部门的“临时工”。许多原本不属于辅导员管辖的事情,全部加到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来。辅导员与其他专业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相比,丧失了自我的角色地位,也使得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日渐减退。这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最突出的也是最多的冲突之一。
2)辅导员上下角色期望值不同之间存在冲突。学生期望辅导员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想问题,像自己家庭中的“兄长”、生活中的“密友”,可以有求必应;学校所期望的是始终能够将布置下来的任务顺顺利利地解决、各方面工作业绩都十分明显的辅导员。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由于上下期望值的不同,处于中间位置的辅导员往往成为这种角色冲突最受冲击的一面。
3)辅导员工作责任与工作业绩之间存在冲突。辅导员在扮演角色时任务是巨大的。辅导员做的事情很多、很杂、很细,细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学生与辅导员是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规定每200个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如果每个学生每天让辅导员花费2分钟,那么辅导员一天就将花费近7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其他一些日常行政办公时间,辅导员一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当然,作为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所有学生工作的特点。辅导员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职业。然而,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的重大却不能和自身的工作业绩相匹配,因为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存在着“无形性”、“滞后性”特点。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个体内部,往往不易体现;另一方面由于事务繁多,也往往不易从某一方面表现出来。即使辅导员的业绩有所体现,也往往会滞后一段时间。同时,由于学生的日常事务占去了辅导员大部分时间,辅导员用于自身科研的时间微乎其微,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可见,辅导员的角色责任与工作业绩不明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4)辅导员劳动付出与收益之间存在冲突。根据“辅导员之家”BBS上的“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工作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全国高校中,辅导员的收入水平在高校整个系统中处于中下水平。而与辅导员劳动的付出相比,这显然是不成比例的。辅导员的付出与收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正因为如此,在回答“你认为的辅导员的出路何在?”这个问题时,部分辅导员希望通过考研、转教师或考公务员等途径,跳出辅导员行列。这样的发展形势势必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更会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辅导员在学校所处的地位、收入水平、发展空间都有很直接的关系。
正因为在高校辅导员身上存在着多种角色冲突,这些角色冲突不符合和谐校园的营造,当然就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这就迫切要求转换辅导员的角色,使其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向着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发展。转换角色是解决角色冲突的有效途径。具体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
1)学校领导阶层,尤其是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要对辅导员队伍加以规范、引导、培训,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形成责任明确的局面。任何工作,涉及哪个部门的,就应该由哪个部门去完成,要彻底清除那种“辅导员万能”的思想。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部门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但职责必须明确。职责明确是辅导员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首要保证。
2)学校领导阶层还要尽可能地提高辅导员的角色地位。这里所说的角色地位,是指归还本属于辅导员职务的地位。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公平、公正地对待辅导员的劳动付出。和谐社会讲求以人为本,在这个问题上,应当坚持“人的工作”的做法。“人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持续地尽可能满足辅导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辅导员的观念,使辅导员的需求和价值观理性化,形成和维持健康的人生状态。要切实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立起属于辅导员自己的队伍机制。
1)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转变以往单一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向多层次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要树立责任意识,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对待,用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来激励自己,培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要加强与分管领导之间的沟通,做到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工作,始终保持积极上进的工作状态,立足长远,不计较眼前得失[4]。
2)辅导员在与所带学生的交往、沟通中也要不断转换角色、转变方式方法。从传统一维的管理者向现在的多维如教育者、管理者、引导者、朋友、亲人等方面发展。角色的转换还体现在与学生的换位思考,尽可能使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真正了解学生所需[5]。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学生需要的以及能帮助他们成长的已经不是那些只知道管、压学生的辅导员,而是那种能与他们用心交流、关心理解他们、引导他们走好大学生活之路的良师益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给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和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会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面对当前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降低、职业倦怠的增强,需要辅导员及时转换角色,树立归属感,把这项工作当作事业来做。
[1]沈端良.略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08-109.
[2]胡乔木,姜椿芳,梅益,等.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73.
[3]李丹,丁东宇.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辅导员角色转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3):76-78.
[4]蔡亚敏.高校辅导员职业卷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07-109.
[5]时倩,徐小柏.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2010(3):77-79.
On the Role Changes of Ideological Counselo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View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ZHOU Yi-feng
(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Under the view of socialist people's livelihood,the paper expounds the role,role conflicts and solutions to the conflicts of ideological counselo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aper concludes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ideological counselors to change their ideas as well as their roles.
harmonious socie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counselors;role changes
G 645.1
A
1672-2434(2011)02-0070-03
2011-02-21
周屹峰(1982-),男,助教,从事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