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王延伟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
杨英,王延伟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在当前社会的某些领域较为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状况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应从思想意识和心理素质、制度和法律、社会风气等多方面对大学生施加必要的影响,以引导和灌输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毕业后成为诚实守信的社会群体,最终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建设。
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谐社会
大学生是人类社会中有知识、有希望、有才华的青年群体,是具有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是人类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他们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加强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塑造,是事关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兴旺的大事,同时也是营造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着重就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实人格的塑造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相互促进和提高,从而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有的放矢,抓住关键,获得较为理想的育人效果。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的通俗化表述就是老百姓所讲的“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诚信更侧重于强调守诺、践约、无欺。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价值、人格品质、社会秩序,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建设具有超时代的价值,尽管其具体的内涵可能会因时代、社会的变迁而有不同,但其基本的内涵、品质却相对具有长远性,甚至是永恒性。
诚信在中国人的道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亦然。《管子·枢言》中的“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论语·为政》中讲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韩非子·说林》的“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外储》中明确指出的“小信诚则大信立”等,均表达了古代大思想家和学者们对诚信在道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华裔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博士在《一封给中国大学生的信》中开篇第一个大标题是“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足见诚信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已经渗透到中国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了中国现代社会治理国家的基本措施和手段。作为培养现代中国发展和建设人才基地的大学,应当地将诚信教育纳入自己的教育体系,将教化大学生们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采取综合措施将包括诚信在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灌输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确保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众所周知,建构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性的大目标、系统工程。所谓和谐也就是指事物与事物的恰适配套,是指其内部、外部的恰适性、良性关联,它是系统的、整体的,同时又必然是层级的、具体的、整体的和谐。高级次的和谐,离不开基础的、低级次的和谐。而诚信正是这样一种基础质,是和谐社会的底色、黏合剂、基础架构。通俗地说,诚信就是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基础。
诚信在今天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和个人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它是立国、立业、立人根本,是不同的社会主体实现其价值的重要保证。就个人而言,它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它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它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政府而言,它是高度的效能;就国家而言,它是良好的国际形象。新时代对诚信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成为一种社会制度、人们的行为规范、每个人的品格和操守;要求它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础质。道理很简单,失掉了诚信,人们就会变得胆大妄为、尔虞我诈,那样,社会还有什么和谐可言?必然是严重的不和谐。一句话,和谐社会的建构,离不开一个诚信的社会基础。可是,我们今天却面临诚信缺失的严重危机,失诚失信不仅是个人现象、企业现象,甚至还是一些基层的政府机关现象,或者可以说已演变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必然严重阻碍和破坏和谐社会的顺利建构。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诸多不诚信的不良现象,确实严重地扭曲了人们对社会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以至于形成了严重的诚信危机,从而使诚信建设成为当前一个十分迫切而又严峻的任务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此情况下,只有采取教育、心理、法制建设等多面综合措施,力争形成全社会在诚信教育方面的法律和道德双重约束机制,以此在青年学生中树立诚信为荣,弄虚作假为耻的诚信意识,有效地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意识基础。
由上所述不难看出,建立和谐社会,必须以诚信为本,必须以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诚信意识为基础。要使诚信在整个社会中形成浓厚氛围,首先就要从诚信教育入手,让诚信融入人们的自觉意识,成为社会交往的规则。诚信教育,既是立人之本,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没有诚信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没有诚信精神的社会是不健康的社会。当前社会中不诚信、不讲信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经营者之间的拖欠赖账、偷税漏税、走私骗汇、欺诈违约、营私舞弊都成了社会公害。这些不仅破坏了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使社会道德体系将面临考验,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把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大学生身上,应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要让诚实守信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体现在教师教书育人的各环节。要提高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也是学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帮助学生树立当代的诚信理念,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诚信人文精神的教育,使青少年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诚信精神是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同等重要的一种人文精神。应该在实践中像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那样弘扬诚信精神。在对青年学生进行诚信人文精神的教育过程中,使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行为规范,也是一种优秀的个人品质,一种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制度,是一种融美德、规范、品质、制度为一体的新人文精神。例如,针对当前少数学生考试舞弊、抄袭作业、勤工助学上岗不讲质量等不诚信现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个人品质上的弄虚作假问题,也是对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践踏;又如,对个别学生不还“助学贷款”这一不诚信现象,也应该提高到诚信人文精神的高度去看待。助学贷款本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向信贷单位借钱,学生与信贷单位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市场关系,因此,借款的学生就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履行信贷合同。学生利用贷款帮助自己完成了学业,可是借款不还,就严重违背了信贷合同。这种借款不还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也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违背。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只有从诚信人文精神的层面,使学生受到诚信人文精神的洗礼和熏陶,使学生认识到违背诚信精神的危害性,这样才能收到诚信教育的实效。
在如此情况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当代大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使他们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当前普遍存在于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失范现象,就是大学生的人格失衡的一种表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舒缓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解除隐患,塑造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对诚信价值的心理体验是形成诚信人格的必经环节。大学生虽能系统掌握诚信道德的基本知识,但面对各种具体的情境,他们本来就不稳定的诚信意识和习惯容易受到强烈冲击,使心理的天平向诚信的对立面倾斜,如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必将发生诚信价值的分裂和动摇。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稳定的诚信心理品格,才能巩固他们对诚信价值的认同和信仰。
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观念形成、行为选择至关重要。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后往往与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直接联系。
高校大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的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着力教导学生将为国家、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勇挑社会重任。在当前社会诚信缺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诚信原则,争做社会的楷模,忠实履行对社会的义务和职责,把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社会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实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把诚信教育与高校大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统一起来,改变大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诚信道德观念。使大学生将诚信的道德观念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自觉主动地以诚信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要也特别重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做诚信道德规范的积极践行者。
从所周知,诚信道德教育是全方位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至社会教育,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加强舆论监督,批判各种不诚信行为。另外,由于道德的约束力有限,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加大打击失信行为的广度和力度,使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失信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只有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必将有效促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消除,营造出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受鄙视的社会氛围。同时,在大学内也应加大对考试作弊、抄袭论文等不诚信现象的惩戒力度,增加不诚信行为的机会成本,从而使学生自觉放弃选择和抵制用不诚信的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从而形成诚实守信的校风学风。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群体的诚信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的诚信素质,因此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事关民族兴旺和祖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的某些领域较为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状况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在高等院校的诚信教育中,我们应以影响行为的诚信思想意识和心理素质、以维护诚信的制度和法律,以促进诚信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施加必要的影响,以引导和灌输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毕业后成为诚实守信的社会群体,成为维护和谐社会核心群体,最终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建设。
[1]张德祥.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2]秦太明.诚信与和谐社会[J].前进,2005,(6).
[3]喻林平,饶雪梅.探析大学生诚信“内环境”建设[J].职业圈,2007,(11).
[4]江敏丹.专题研究:和谐社会与诚信教育[N].江门日报,2006-03-15.
责任编辑 周丁力
College students’Faith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YANG Ying,WANG Yanwei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and is the basic element and foundation of a harmony society.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workers to educate students to be honest people all the time.The honest education should include honest psychology and consciousness,social regulations and low system,and social vogue.The purpose of the honest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to be honest people all their life so that make the society much more harmony and stable.
college students;honest education;harmony society
G641
A
1674-5787(2011)01-0128-03
2010-10-30
本文为交通部教育课题“基于工科大学生和谐人格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交教研1002-5)。作者简介:杨英(1960—),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务秘书,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