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清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多元宗教兼容并包和谐发展*
——以云南跨境民族为例
陈文清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云南是我国宗教种类最多、宗教形态最为多样的省份。不仅存在各少数民族的各种传统宗教 (原始宗教),而且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五大宗教均有传播;各种宗教门类齐全,每一种宗教内又有诸多支系和教派。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云南境内各种宗教、各个教派相互交织、互相尊重、包容并存的发展态势,构成了云南多元宗教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兼容并包、和谐发展的良性格局。
多元宗教;兼容并包;和谐发展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也是宗教文化最丰富的一个省。从民族看,云南首先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除汉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5个,其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为15个,分别是白族、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族。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名列全国第2位 (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可概括为三种:一是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二是历史上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三是一些少数民族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
云南少数民族分布复杂,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一个民族只住一个县 (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的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祜、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傈僳、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各民族共同杂居、友好相处,在衣、食、住等方面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较大。如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怒族人由于长期与傈僳族相处,普遍会说傈僳语。艺坪的普米族受到白族的影响;丽江和宁蒗的普米族受到纳西族的影响,又兼有白族、纳西族的某些习俗。水族因受邻近布依族、壮族、苗族、彝族的影响,文化习俗多与布依族相仿;原有“水书”,现用汉语、汉文。回族过去曾使用阿拉伯文和阿拉伯语,现在普遍使用汉语。
目前,云南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共37个民族自治地方,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由于历史上民族迁徙往来不断,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云南各民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居住格局。居住于滇西北高原和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居住在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居住于内地坝区和边疆河谷的主要有白、回、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9个民族;占全省总人口66.71%的汉族居住于城镇和坝区。[1](P20)
云南是全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不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俱全,而且各少数民族又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其原始宗教的诸多因素,堪称中国的“宗教王国”。而云南不仅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又与泰国、印度相邻,16个民族跨境而居,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云南,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傣、藏、布朗、阿昌、德昂5个民族基本上也是全民信仰佛教。其他各少数民族分别信仰一种或几种宗教,由此形成了云南多元、多层次宗教文化的特质,并集中表现为民族宗教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具有的显著地域性和民族特性。
在云南各种宗教教派齐全,各民族的信仰呈现多元化倾向。不仅存在着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适应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各种宗教信仰;而且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既有现代宗教,又有原始宗教和民族民间信仰,真是包罗万象,极其罕见。以佛教为例,佛教所包含的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部派皆集于云南一省,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汉传佛教在昆明、大理、红河等地区传播,主要是汉、白、彝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在迪庆、丽江等地区传播,主要是藏、普米、纳西等民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保山等地区传播,主要是傣、布朗、阿昌、德昂等民族信仰。
在云南传播的基督教,约有十几个派别。主要分布在昭通、曲靖、楚雄、昆明、大理、怒江、迪庆、德宏、临沧、思茅、红河等地。信仰民族主要有苗族、汉族、彝族、傈僳族、景颇族、白族、怒族等民族。还有部分哈尼族、佤族、拉祜族亦有人信仰。伊斯兰教为回族人民共同信仰,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人信奉。道教分布于昆明、大理、临沧等地区,主要为汉族所信仰,彝族和白族也有部分人信奉。天主教在昭通、大理、昆明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在云南世居的26个民族都有不同程度的宗教信仰,既有一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或同一民族信仰几种宗教的;又有几个民族共同信仰一种宗教的,如彝族就有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除了五大宗教外,在云南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原始宗教和繁多的民族民间信仰。云南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是原始宗教得以保留的基础。原始宗教以多神崇拜和巫术控制为主要特征,在云南民族地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即便是在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民族中,仍然有原始宗教存在。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基本上囊括了原始宗教的所有内容和形态,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性力崇拜等,许多原始崇拜至今还保留着神秘莫测的祭祀仪式。云南少数民族保留的图腾崇拜最多的是虎,比如彝族、白族、普米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都以虎为图腾崇拜。布朗族以竹鼠为图腾。有的民族图腾崇拜物很多,如西双版纳的克木人以25种动物为图腾。云南各民族原始宗教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多种原始信仰的综合和变异。比如白族的本主崇拜就是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等多种原始信仰观念集中形成的;更具特色的纳西族的原始宗教同传入的西藏本教结合,形成东巴教。以部分云南特有的民族为例,拉祜族大部分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汉传佛教,还有少数村落居民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而佤族以信仰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在怒江地区的傈僳族盛行原始的自然崇拜,相信万物有灵;内地傈僳族则大都崇拜祖先,还有少部分傈僳族人民信基督教和天主教。
由此不难看出,在云南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还是从外地传入的佛、道、伊斯兰教,它们在历史上与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密切联系,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思想和文化教育,因此,也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为各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沿边境一带成为宗教分布和流传的重点地区。在这里跨境而居的具有同一信仰的同一民族多达13个,而信教群众又多集中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基于跨境民族同根、同宗、同源又有相同的宗教信仰,自古以来就沿袭了边民互市、通婚的习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边境地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边民交往更加频繁,相互影响日益突出,也因此决定了云南宗教问题的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国际性和复杂性五大特征。从而形成云南省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又一重要特点——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边疆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织影响。
云南立体的地理地貌形成了立体的气候、立体的植被和立体的农业分布。由于云南历史上民族迁徙往来不断,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居住格局,也因此形成了立体的民族特征和立体的宗教文化,并表现为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依据人文地理垂直分布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在云南的立体民族特征和立体宗教文化典型例证。由于云南极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存环境,各民族之间相互依赖,山区和坝区之间互通有无,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经常以茶叶、 “山毛野菜”等土特产品向坝区群众交换粮食、食盐、布匹等物品。由此形成了云南各民族相互依存的独特景象,并集中表现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1](P20)
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著名的茶马古道将云南山区和坝区连为一体,使立体分布的各民族能够互通有无,在地理和自然条件优越的交通要道上逐渐形成一个又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汇的聚集点。在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赖、往来的同时,必然在语言、文化乃至宗教上相互接触,彼此交流。如拉祜族人长期与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拉祜族人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而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山区与半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也需要兼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群众很多不会说汉话,但都能以傣语相互沟通,傣语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普通话”的角色。这里的布朗族受到傣族影响较深,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同傣族一样 “赕佛”,过 “泼水节”。[1](P20)
在拉祜族民间信仰系统中,原始宗教、儒家文化、道教、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兼收并蓄,它们经过或多或少的本土化、民族化,形成了拉祜族多元化的宗教信仰格局。信仰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拉祜族村寨,和睦相处;拉祜纳和拉祜西村寨不同支系人们可以相互通婚,信仰自由;信教群体与非信教群体彼此尊重。如同是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的拉祜族,生活在南段村的拉祜族一直信仰原始宗教,而生活在阿里村的拉祜族却信仰基督教。在糯福乡的阿里村,439户村民,1761人,其中拉祜族675人、汉族96人、佤族13人、哈尼族953人、彝族13人、傣族5人、布朗族6人。以阿里老迈为例,作为云南省文明示范村寨,该村基督教与佛教两教并存,这里居住的村民绝大多数是拉祜族,主要是信仰基督教,还有少数信仰佛教。因为同住一个寨子,一个民族相互往来,互相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同信仰的村民和谐友好相处。再如糯福乡某寨,有56户,人口265人,基督徒有176人。在这里,基督教群体与非基督教群体之间能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在日常生活中,信仰原始宗教的人们举行杀畜纳福辟邪仪式时,基督徒亲友协助参与;而到了礼拜天,非基督徒有时也不去生产劳动,而是到教堂礼拜,与基督徒一起活动。在节庆活动上,人们更是不分信仰,共同欢度拉祜族传统节日拉祜年、火把节、新米节,以及基督教复活节、圣灵驾节、圣诞节等节日。
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北端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丙中洛乡,靠近缅甸和印度,境内山高谷深、民族众多,居住着怒族、傈僳族、藏族、独龙族等7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2](P48—49)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少数民族社区。在这里有怒族3164人,傈僳族2130人,藏族556人,独龙族286人,[2](P52)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同时原始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和藏传佛教并存。丙中洛已成为不同信仰的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民族大家庭,是典型的边疆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博物馆。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要素汇聚的地方,每个民族的宗教、文化都要与其他民族所接触,为其他民族所接纳,并都能为自己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尽管在历史上各种宗教之间,也曾有过争斗,但是在各民族相互的经济往来、互相通婚、和谐相处的大背景下,各宗教和谐共处。值得一提的是,在丙中洛各种宗教基本上相安无事,并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相互融合的奇特现象——同时同地,喇嘛寺钟声阵阵,天主堂唱经悠扬;你布你的道,我拜我的佛。[2](P51)虽然,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家族性,但在这里,父子、夫妻之间不会强行要求对方改变信仰,所以,出现同一地域、同一民族,甚至一家数口人中信仰不同宗教却又祥和宁静地生活在一起的奇特现象。在丙中洛还出现改教现象,当地藏族同胞却改信基督教,当初由藏族传入的藏传佛教却为当地的怒族等少数民族信仰和传承。[1](P20—21)在这里,更有这样多种宗教兼容并包融为一体的例子:有的男女青年在传统节日鲜花节到仙女洞互定终身,又到教堂由神父主持婚仪。丧仪上,有的既请喇嘛念经,又请神父祷告。[2](P52)因此,一个人一生所经历的婚丧嫁娶也经历了各种宗教的仪式,包含了各种宗教文化元素和内容,从而形成丙中洛地区更加独特和丰富的各民族文化生活形态。
我们说,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价值,需要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云南各民族在普遍信仰各自原始宗教的同时,又分别接受了两种以上其他宗教,形成了一种宗教被多个民族信仰,或一个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情况。即便是跨境民族,他们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但因源于同一民族,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民族意识、共同的宗教信仰,因此,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一的宗教文化也一直处于相互渗透与融合之中。这决定了云南多民族交错杂居,多元宗教互相尊重、兼容并包、和谐发展的趋势。
[1]张桥贵.云南多宗教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J].世界宗教研究,2010,(2).
[2]高志英.贡山县丙中洛地区多种宗教从冲突到并存、交融发展历史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Coexistenc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ulti-Religions—— A Case Study of Cross- Border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CHEN Wen-Qing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China)
Yunnan is typical of multi-religions.While traditional religion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exist,Buddhism,Islam,Christianity,Catholicism and Taoism are spreading at the same time.What is more,each religion has its various branches.Thus,different religions and their branches mingle with each other,leading to the coexistence,mutual respec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ulti- religions.
multi-religions;coexistence;harmonious development
B9
A
1671-7406(2011)10-0070-05
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ysx201013。
2011-07-25
陈文清 (1967—),女,云南楚雄人,楚雄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责任编辑 徐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