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飞,黄 睿
(1.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创新驱动战略价值解析
顾 飞1,黄 睿2
(1.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创新驱动战略是进一步激发我国创新的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区域间竞争协同发展,完善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途径。迈克尔·波特首次将创新驱动作为一国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予以系统地研究,认为产业发展只有从自然禀赋推动和资本推动阶段跃升到创新驱动阶段,才能使价值链从低层次跃升为高层次,只有创新驱动才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有效战略途径。该文立足于创新驱动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解析对实施和研究创新驱动战略的价值。
创新驱动战略;“十二五”规划;转型升级;价值解析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是进一步激发我国创新的活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是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完善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途径。因此,在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力整体不足和区域间创新禀赋差异较大的基础上,以提升国家创新驱动能力为宗旨,借鉴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成功经验,汲取国内外国家竞争战略研究的前沿成果,研究进一步激活创新系统,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区域创新竞争活力,是稳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等重大理论性和政策性命题,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十二五”发展战略意图的应急之需,也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亟待突破的发展难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和国家安全都高度依赖于创新,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国际竞争的现实及其发展态势表明,世界各国谁能引领创新潮流,谁就能赢得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战略导向更为明确,以创新化解危机、以创新稳固优势、以创新赢得发展成为各国的共识。
为了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先机和优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和新加坡、韩国、以色列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都相继构建国家——区域——产业——企业 “四位一体”的创新驱动战略体系,加强对创新的投入、开发、转化、应用、分享、积累和增值,全力促成本国创新资源在质上始终保持动态领先,在量上有效地实现优化配置,以提高话语权,抢占竞争制高点,巩固和提升本国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的位次。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核心发展战略,这是抢抓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提升国家竞争实力,主动迎接未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就国内而言,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步伐,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挑战“增长极限”,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路径。“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我国无疑是世界经济大国。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世界铁矿石和石油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我国高耗能、资源消耗大的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又反映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沿海地区传统的低附加值加工业发展形成强烈冲击。以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和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为特征的“两低两高”发展困局越发突显。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难以为继,使我们陷入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增长极限”。在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同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低和创新驱动力不足的局面却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观。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差距甚远。传统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巨大瓶颈。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方兴未艾的新科技革命,面对国内低成本优势丧失和创新优势尚未形成的严峻现实,如何才能继续保持我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如何才能顺利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洞察到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意义。2007年,党的十七大就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11年,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目标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国家和地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出了重要指示和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12月考察珠海时强调,“要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2010年3月两会期间,在天津代表团审议报告时,他又指出“要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集中力量,加紧工作,务求突破,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同年9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再次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同年9月,他又在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我国将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今年9月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 (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他在致辞中再次强调“中国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这充分表明,创新驱动战略不再是学术范畴的一个单纯的理论命题,它已经成为党执政兴国的政治主张和国家科学发展的战略意图。它不仅谋划于中央和地方的发展蓝图之上,并且已急速地转化为现实的创新驱动战略实践活动。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区作为我国创新驱动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已经领先一步将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十二五”期间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排名全国首位的江苏省,还以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的方式对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予以了具体部署。
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表明,创新既是经济发展阶段提升与要素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曾预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决定性地位提高的必然性。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7~1858年草稿)》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所强调的“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其实质就是科技技术发明的产业化,这与创新驱动战略中“创新”概念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熊彼特也作出了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论断。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进而又将创新引入管理领域,提出社会创新可以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取得很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著名战略学家波特在对世界各国的实践考察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创新驱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认为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财富驱动并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只有创新驱动才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有效战略途径。这些有关创新驱动战略理论研究的前奏充分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的效力已经突破了经济范畴,拓展到了社会领域;创新的实践行动已经跨越了区域边界,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实践的高端层面。
当前国内外学者直接关注创新驱动问题的较少,尤其是对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研究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在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予以研究时,如何制定地方创新驱动战略,拉动或引导创新活动,赋予创新机制以动力,如何从地方战略驱动的视角构建企业——区域——国家三者协同的创新机制,而且已有的区域创新系统实证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我国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如何从空间维度和区域协同竞争的角度来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创新驱动战略,这也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在国内外创新驱动实践蓬勃兴起,各种创新实践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内对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系统研究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成果犹如凤毛麟角,难以适时地满足党和政府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科学决策的资政需要。如果这一“理论瓶颈”不能及时有效予以突破,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进程,从而为我国“十二五”乃至未来的科学发展和国家安全埋下难以估量的隐患。因此,系统研究创新驱动战略理论体系、分析框架及其运行机理是大势所趋、大局所向,适应了当前党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能力的政治要求和时代需要,既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总体部署的内在要求和紧迫需要,也是我国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以理论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理论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使命。
“竞争战略之父“波特首次对创新驱动阶段性特征作了系统的理论阐释。他认为在此阶段,高科技和知识被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市场化、网络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形成产业聚集,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此阶段,民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不断技术升级,能在广泛的领域成功的进行市场竞争,在重要的产业群中出现具有世界水平的辅助行业,并在相关产业中形成有竞争力的新产业。同时,企业己具备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人员培训效果显著,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的能力强,依靠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努力,有效增强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结合波特这一认识,我们认为创新驱动战略有三重内涵:一是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在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缓解资源瓶颈,促进整个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增长;二是创新加快了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实现速度,并根据发展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培育新优势,特别是在成本优势削弱后,通过强化创新,提升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进而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三是创新驱动具有内生增长和集约化发展的动态适应机制,使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能够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
基于以上对创新驱动战略的价值解析,笔者认为必须加大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尽快地提出原创性的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分析框架。具体而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分析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两大支柱和一个机制”,即激活创新网络的系统活性是基础,内生性战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功能性战略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两大支柱,区域间良性的创新竞争互动机制是驱动国家创新一体化的保障(邱国栋,2011)。这种具有原创性和实践性的创新驱动战略研究框架将是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它将既具原创性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又能填补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它以其重大的实践参考价值,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各级党和政府开展创新驱动战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性支持,使创新驱动战略理论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浪潮中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新华网,(2011-3-16)[2011-7-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_121193916.htm.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6 卷(下):217.
[3]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505-522.
[4]夏天.创新驱动过程的阶段特征及其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
[5]蒋玉涛,招富刚.创新驱动过程视角下的创新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6]李习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J].管理世界,2007,(12).
Value Analysis of Innovation Driving Strategy
GU Fei1,HUANG Rui2
(1.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2.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Innovation driving strategy is to further stimulate innovation system energy at all levels in our country,and it is the core strategy of promoting science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quicken industrial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society the pace,and improve its strategic new industry development;it is the inner requirement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layout;it is the strategy way to play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advance competitive power,and protect national security.Michael Potter first will take driving innovations as one country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mportant strategic driving and systematic research.He thinks that industry development only from nature and capital promoting phrases to innovation phrase,then it can make the value chain from the low level to a high level,only innovation driving is the only effective strategic way to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Based on times’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driving strategy,the paper analyzes the great value of implement and researches innovation strategy.
innovation driving strategy;the twelfth five-year guideline;transform ating and upgrading;value analysis
F12
A
1674-5787(2011)04-0013-03
2011-07-10
顾飞(1976—),男,四川宜宾人,东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创新战略管理、财务战略管理等方向的研究;黄睿(1981—),男,重庆人,重庆大学项目管理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子政务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向的研究。
责任编辑 仇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