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森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翻译原则探究
赵义森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隐喻在英语语言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其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一种表现。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会话中,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正确认识与理解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翻译原则是消除因跨文化交际而产生的误解,再现原文语言中隐喻的那种简洁幽默、生动形象和寓意深长的语意的关键。
隐喻;跨文化交际;关键
隐喻,汉语中称之为暗喻,其不仅是修辞学范畴上的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们思维方式以及认知世界方式的精炼体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想象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主要的和普遍的能力,使人能将一些概念与其他类似的概念联系起来,产生超越文字字面意思的新的含义,从而达到以新颖、风趣或幽默等方式来传情达意的目的。自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发表了名著《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作为一种人类认知的普遍方式已为大家所广泛认可,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隐喻已经被潜移默化地运用在人类的思考与思想表达的过程中。可以说,隐喻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鉴于隐喻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这一事实,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就能在最大程度上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思,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避免误解的产生。本文就英语中存在的隐喻现象及其翻译原则进行分析探究。
隐喻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运用隐喻,能形象而概括地说明问题,使文字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有学者指出,人们的日常语言中绝大部分充满了隐喻,不带隐喻的句子只是极少数。纵观各种文体,无论是文学、科技、军事,还是商务、医学等领域,我们都不难发现隐喻的影子。与其他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后,我们会发现隐喻在传情达意方面体现的内涵更为丰富,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表现方式也更为多样化。英语隐喻更多的是以名词、动词的方式出现。
所谓名词性隐喻就是由名词构成的隐喻,它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等成分。名词性隐喻通过将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两种事物进行关联,使人们能够根据所熟知的一种事物的某种特点、属性来对另外一种相对陌生的事物的特点、属性进行认知;或者直接借用某一个领域内专业化的术语,来表达在本专业领域外的相关事物的某一晦涩、抽象的特征,使人们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更为精确、有用的信息。名词性的隐喻容易辨认、更易引起想象,所以名词性隐喻是使用频率最大的一种隐喻,如下面几则名词性隐喻在英语中运用的例子:(1)Lots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are disappearing alarmingly.The destroyers are actually destroying the lungs of our planets.(大量的热带雨林正在消失。这些毁坏者毁坏的是我们的星球之肺。)本句用指人的lungs来比喻热带雨林在代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方面的作用,将本句中热带雨林拟人化。(2)Finally I played my trump card and they gave in.(最后我亮出王牌,他们便屈服了。)本句中,trump card意为王牌,在商务活动里,双方当事人的活动类似于打牌,有输有赢。当事人需要根据对方所出的牌(行动),决定自己出的牌(对策),见招拆招,以争取最终的胜利。(3)Out of the window he saw the curtain of snow that was falling over the street.curtain意为窗帘、幕,指能够遮挡人们视线,阻止人们对事物进行清晰观察的东西,在此句中,curtain of snow形象地再现了雪下的程度之大,对人们视野所产生的影响。(4)They began to collect the consumer’s feedback after the sale.feedback 是自 动 化 领域的术语,意为反馈,在此处借用这一术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消费者的反应。 (5)In today’s infant tourism industry.infant原意是指婴儿,在这里指旅游产业尚处于初期,不太成熟。 (6)As the journalist of the company,Rose served as the mouthpiece of the company.本句中mouthpiece原意为喉舌,用来指代人体的某一器官,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公司,就像一个完整的肌体,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就像这一完整肌体的不同器官一样,为了肌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各司其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除名词性隐喻外,大量动词也通过隐喻应用到英语中从而形成动词性隐喻现象。在动词性隐喻现象里,很多情况下本体和喻体都不是直接出现的,而主要是通过动词之间的联想、联系表达出来的。动词性隐喻现象中的动词大多通过具体、形象的动作来描述和解释抽象、难懂的趋势行为等,而读者则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认知、领会其内在的、隐含的深邃的含义。下面让我们通过实例来分析动词性隐喻现象。(1)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kill原意指杀害,在这里引申为吸收、消除。(2)WTO finally opens its door to China on Nov.10,2001.(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2001年11月10日接纳了中国。)open the door原指人的行为,在这里做了拟人化用法。(3)The government injected 70 billion dollars into the business area.本句中inject原为医学名词注射之意,用在这一语境中代指投资行为,将原本不相关的动作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原词所没有的形象和生动。(4)Even with the most educated and the most literate,the King’s English slips and slides in conversation.(即便是那些学问深、文化水平高的人,日常交谈时用标准英语也会像是在冰滑的路面上行走,一步蹭着一步地向前挪动。 )动词“slip”、“slide”的本义分别为“滑人”、“(在平滑的表面上)滑动”。此句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受过良好教育、有品味的讲标准英语的人过分讲究文雅,那种说话时一字一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神态跃然纸上。(5)Wanting to be a bold innovator requires one to have the ability and courage of charting a new course but not following yesterday’s map.follow yesterday’s map比喻因循守旧;chart a new course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6)These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pale next to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puter in 1942.pale常用于描述颜色、人的气色等,此处比喻在这一领域所有取得的成就当与电脑的发明相比都黯然失色,体现出了电脑发明的深远意义。
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再现源语的信息,尽量使译语读者获得的感受接近原作对源语读者产生的影响。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要克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原汁原味地将源语言所隐含的寓意用母语表达出来就需要译者具备高超的翻译技巧与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灵活多变的语言现象。由于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译者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所表达的确切含义。同时,由于英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独特的文化背景以及两个民族间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逻辑思维方式,要求译者不能受母语语言使用环境影响,不能用固定的逻辑思维方式去翻译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否则势必会出现思想概念或逻辑上的表达错误。鉴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译者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既要保持译文的通顺流畅,又要有效避免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冲突,就必须充分重视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带来的差异。在英语隐喻的翻译过程中,最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由于人类具有共有的非文化知识和心理、生理上的共同特征,各不同民族所共有的非相互学得的知识以及某些相似的认知过程,使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隐喻词语具有相似的喻义,这时可以采用直译。直译法既保留了原隐喻的内容形式和文化内涵,又丰富了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语言文化的相互可容性又达到了形神兼备,充分保持原隐喻意义、形象和结构的最佳效果。如:(1)Life is a journey.(人生是一种旅途。)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人生像旅行一样要经历一切风风雨雨。(2)Society is a stage.(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这一直译把社会比作是表演的舞台,喻指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进行着或精彩或拙劣,或喜剧或悲剧的表演。(3)The eye is the window of the heart.(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接收信息量最大的感觉器官,是心灵了解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眼睛又向外界透露了心中的情感,是心灵交换信息的渠道,其作用就像一座房子的窗户一样。(4)He was put a dunce cap and called aizi—dwarf and capitalist—roader。 在本句话的翻译里,译者充分考虑到汉语文化的影响,没有直接把“矮子”译为“dwarf”,而是用汉语拼音将其保留了汉语文化形象,同时附以解释性的英语文字,使熟悉中国文化的读者通过读音联想到汉语中“矮子”这一词汇,进而体会到了这个拼音词里所蕴涵的侮辱性。当然,这需要译文读者深谙汉语,否则很难体会到文字所表达的深意。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采用直译辅以解释性文字的方法可以使英语读者能和中国读者一样感受到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寓意。
在英语语言中,大量的英语词语所隐含的寓意是英语文化中所特有的,译者在翻译时如果不译出其隐含的喻义的话,汉语读者根本无法通过其喻体形象进而联想其暗含的喻义。此时采用意译法有利于汉语读者理解源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同时能保持译文语言的流畅性、易懂性。如:(1)Obviously a tug of war over these issues will go 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显而易见, 这两个党派还会在这些问题上争吵不休。)本句中 “a tug of war”意为“拉绳子”、“游戏”等,而在现代汉语中与“a tug of war”较为接近的惯用语为“拔河”,而拔河没有句中所引申的意义,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能同时也无法保留原文中的隐喻形象,只能用与“a tug of war”的成分很不一样的汉语词语来表达原文的寓意。(2)That lady was a girl who excited the emotions,but Tom was not the one to let his heart rule the head.(那位女士真是个令人心动的姑娘.但是Tom却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在英语中用heart表示某人最深刻的情感之所在,head指用来控制人们思维与行为的器官的头脑。(3)Honestly speaking,I don’t think our company’s economy must follow yours into a depression.It is not the same ball game any longer.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将“ballgame”这一比喻直译为“球赛”,因为译文读者很难理解 “球赛”在这里的真实含义。同时,如果我们采用转换法来翻译这一比喻的话,想找到相对应的喻体(比喻性词语)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将真正的含义明示,即将ball game翻译成为“环境、形势”,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所以,该句应该译作:坦白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公司的经济非要步你们公司的的后尘而进入萧条期,情况今非昔比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隐喻表达相同的意义,但喻体不同。这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隐喻运用的习惯不同,加上两种语言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背景与人们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隐喻中的同一种喻体形象在英汉两种语言可能会引起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的联想。此时,译者不宜或者根本不能采用直译法,而要通过改换原隐喻中的喻体形象来再现源语言之真实含义。如:a rat in the hole(瓮中之鳖);a blue film/movie/joke (黄色的影片 /电影 /笑话);When shepherds quarreled,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等。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句:(1)Danger is like a lion in the path, going ahead or turning back.Which will you do?(面对危险这只拦路虎,你准备如何做:退缩还是勇往直前?)汉语里没有所谓的拦路狮这种说法,所以翻译时要将喻体改为拦路虎。 (2)The collected works published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are a mixed bag from different writ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由高教社出版的文集是个大杂烩,其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如果对“a mixed bag”进行直译,会使意思显得非常浅薄,同时其引申义读者也不易接受。这时,采用形象替换的方法,能达到传神达意、生动形象的良好效果。 (3)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如果直译成“一个男孩是男孩,两个男孩半个男孩,三个男孩没有男孩”,译文从语言组织上看非常啰嗦,同时还容易造成中国的读者对这句话真实含义的曲解。这时,可以将目的语的隐喻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来替代源语的隐喻以达到充分表达出其蕴涵的喻义的目的。从上述例句中看出,如果在英译汉的翻译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应的喻体转换,则会增加本体的理解难度,使目的语读者看得莫名其妙,比喻的目的适得其反,也就从根本上无法达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这一目的。因此,翻译时应根据中、英文国家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思维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大胆地采用、借用汉语中有类似意义的喻体形象。
我们在讨论隐喻及其翻译时,不仅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格,而且也把其当作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在隐喻的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求译者做到不一概而论,一方面既要考虑两种语言所处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要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译者还必须牢牢把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具体的文体和语境灵活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期在最大程度上传达源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教育出版社,2001.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泽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于艳红.隐喻的认知与翻译[J].语言与翻译,2005,(1).
[4]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
[6]刘法公.谈汉英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J].中国翻译,2007,(6):47;5l.
[7]陈欣望.汉英成语、谚语、常用词语汇编[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On English Metaphor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ZHAO Yisen
(Hebi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Hebi Henan 458030, China)
Metaphor is not only a means of rhetoric in English,but also a phenomenon of cognition,and the nature of metaphor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metaphor thinking in language.As a method of thinking and means of cognition,metaphor is widely used in English conversations,and people are able to understand abstract conceptions and complex situations by means of metaphor.Understanding the phenomenon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the principles of its translation properly will be the key factor to clear up the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reappear the humor,brief and vivid image of the metaphor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the profound semantics.
metaphor;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key
H314
A
1674-5787(2011)02-0059-03
2011-03-01
赵义森(1978—),男,河南洛阳人,硕士,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翻译。
责任编辑 闫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