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渗透与对策探讨

2011-08-15 00:52孔庆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思潮思想大学生

孔庆茵,陈 曦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 400047)

社会思潮①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是“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作用”[1]。社会思潮的流行和传播在特定时期对特定群体具有促发特定行为的作用。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如潮水般地涌入我国,尤其是涌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不良的社会思潮对当今大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如何正确地引领当代社会思潮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而且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走向。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它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就会变成影响社会发展并给人们以直接引导的精神力量。但是,社会思潮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正确的社会思潮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错误的社会思潮则阻碍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青年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最先反映者,其中大学生又是社会思潮的主力。社会思潮总是以大学生群体的崇尚和追求作为其存在的基础,并通过大学生将其影响播向整个社会。社会思潮往往能刺激、诱发大学生的群动行为。反之,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后产生的反应,又会扩大该思潮的影响范围和强化它的影响作用,二者之间有着循环刺激的关系。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一方面,正确的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揭示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水平,可以极大地激发起人们的民族精神。因此,正确的社会思潮可以给大学生以理论的滋养,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激励大学生为实现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个人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这些科学思想反映在大学校园上,就表现在广大师生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的热潮。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错误的、落后的社会思潮则会给大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成为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意识现象,社会的价值观与大学生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使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中产生错位。部分从事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往往对西方社会思潮仅做介绍宣传,而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鉴别、批判地吸收的引导。而绝大部分大学生目前还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判断力和成型的思想道德体系,这些因素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的涌起,必然会影响到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2]比如消费主义思潮,它以崇尚和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作为实现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导致了有的大学生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盲目攀比、竞争和模仿,从而阻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甚至是引发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再如拜金主义思潮,它以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在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下,再加上理论指导上的迷茫与社会生存方面的激烈竞争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完全丧失了对高尚与卑鄙、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在价值上的辨别能力,大学生开始变得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整天追逐于感官刺激与物质享受的潮流中,进而丧失最基本的荣辱道德观,由此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失衡、理想失落、意志消沉、政治意识淡化、政治信仰缺乏、政治观念模糊等严重不良后果。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渗透的途径

社会思潮必须在社会的一定范围内进行传播,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得到相当程度的社会承认,成为一种思想潮流,“传播是社会思潮内在的运动方式,社会思潮须臾离不开传播”[3]。社会思潮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意识形态,具有多种传播途径,通过这些渠道的传播或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大学生。

第一,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大学讲坛讲座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

书籍报刊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的不少思想和观念都受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报刊的影响。这些书籍报刊在一定程度上进而影响到对大学生性格的塑造。大卫·里斯曼指出,塑造人们性格的代理机构在不同时代是不同的。在传统的前工业社会主要是扩大家庭及周围的氏族群体,到工业化社会主要是家长、教师和书本,而在后工业社会,塑造他人导向人格的主要机构已变为同龄群体及大众传媒 (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同时,无所不在的广告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渗透到当代城市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当代人的思维、决策和行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他们基本上是从校园到校园的简单重复。这一年龄上的心理特征首先是性格、思维上的不成熟性”[2],因而最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广告文化思潮的影响。此外,大学讲坛作为大学生日常接受思想知识最频繁的场所,对社会思潮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讲座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这些都成了社会思潮传播的平台。

第二,通过网络、手机、数码产品等新兴媒介进行传播。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播得越来越快,“在我们的时代,事件以惊人的速度一个跟着一个地发生,从前一个民族需要整整一个世纪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只要几年就能轻易地完成”[4]。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引下,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信仰一种“主义”,并按这种“主义”去维持或改变现存的社会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兴传播媒介自然对社会思潮的渗透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其中,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上网”已成为一种必需和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在逐年增多。随着网络技术的纵深发展,互联网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由于互联网的主导国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它们趁机通过网络构建新的意识形态霸权,把西方各种新的社会思潮如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通过网络进行渗透。西方媒体正是欲借助这些文化形态的柔性力量,用西方的价值观引导世界,传播与西方国家利益相吻合的战略议题和主题,影响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进而实现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不懈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社会思潮和观念,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及时地传播,被引入了校园,一时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并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媒体和人员往来等方式在我国迅速传播并对青年学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5]。

第三,通过电影、话剧等艺术作品的形式进行传播。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潮流,也常常体现在某些电影话剧等艺术作品中。而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电影话剧往往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相联系,体现着某些社会思潮。比如白桦反映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丑化现实的剧本《苦恋》,后来拍成电影,改名为《太阳与人》。这个剧本想写“四人帮”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剧中不仅写了对画家晨光一家的迫害,还有对诗人、教授的迫害。写了画家一生热爱祖国、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性格。从这点来说,有一定意义。但整个剧本的构思与艺术形象的表现,使人感到在影片拍成后是悲怆的情调。这个剧本没有反映出“四人帮”横行前,党对知识分子还是重视的。剧情的结局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晨光却死去了。这部电影看过之后给人的印象是共产党不好,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通过话剧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播,给当时的青年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三、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文化的全球传播,社会思潮的冲击必将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而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某些措施正确引领社会思潮发展的方向,以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后备队伍。

第一,充分利用大学讲坛等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大学讲坛是大学生接受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平台。在当前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校园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政治观,不仅取决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灌输和教育,而且还取决于能否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确保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不偏离正确的轨道,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要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据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演变的过程、理论性质对它进行研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7],从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上述社会思潮传播的渠道来看,当代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以理论教育为主体的思想引导模式尽管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思潮引导的主渠道和方式,但是这种单一的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和形势变化的需要,大学讲坛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引导方式进行引领。一般来说,通过大学讲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课堂授课等课内方式。传统的以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应逐渐加以改变,教育的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和活泼,多采取互动式讨论等方式教学更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课外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术讲座等,正确地对大学生实施引导。比如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定期举办的三春湖讲坛就很不错。大学生通过这些讲坛,一方面能够领略不同大师的风采,为大师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在潜意识中想成为大师们那样的人;另一方面也能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因此,这些讲坛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此外,要消除大学生对当代社会思潮的错误解读,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和理论争鸣等活动就是一些很好的路径选择。这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各种社会思潮的形成背景、理论根源、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并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辩证分析西方社会思潮,从理论认识上消除当代社会思潮的危害性。

第二,对网上的多样化社会思潮进行疏通和引导。

互联网及其传播方式带来的迥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曾经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所形成的价值观,都会产生震撼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网上的多样化社会思潮进行疏通和引导。所谓疏通就是让大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等表达出来,允许不同思想观点的存在,创造一种让人畅所欲言的宽松气氛。所谓引导,就是根据思潮的是非,采取不同措施,引领社会思潮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网上社会思潮的引导,具体地说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正确的思潮加以积极的评价、宣传,对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行及时的分析批判,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潮的本质,消解它们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大学生比较单纯,并且容易接受正确的思想,作为社会喉舌的新闻媒体报道、社会舆论及网络新闻要体现正确积极的社会思潮;公共舆论应给予合理的指导,学校、社会、团体都可适当的宣传。否则,“对各种社会思潮掉以轻心,任其泛滥,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8]。在对错误思潮的认识和批判上,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尤其是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自由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大行其道,却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批评文章。互联网有时甚至成了错误思潮扩大影响的一个主要阵地,今后应该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把握正面引导社会思潮的正确航道。

第三,多拍一些反映当下积极的社会精神面貌的电影、话剧等艺术作品,以此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情怀。

如果要在大学生中引领社会思潮,则应采用对学生而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影视、音乐、座谈之类,将其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能起到更有效的宣传效应。电影可以起到精神安慰和疏导的作用,一旦观众将自身融入剧情,就会在身临其境的潜意识中产生共鸣。如果观众与剧中人物有相似的经历,这种精神上的快感和冲击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思想甚至行动,直至观众将其带出电影院,在日后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进而就感同身受的奉行某种社会思潮。积极向上且具有崇高价值的电影能引领大学生奋发向上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部分大学生受到当代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之后,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从而放弃了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目标的思考与追求而无聊地活着。通过这些反映社会主旋律的影片,大学生可以在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明确人生的目标和定位,并自觉地把个人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从而找到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

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特殊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冲击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科学发展观的顺利实施以及中国的进一步腾飞和崛起。

[注 释]

①对于何谓“社会思潮”,学术界存在分歧。综合分析各种研究成果中关于社会思潮的定义,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思潮本身的意识结构及其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地位这一问题上。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构成了界定社会思潮的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是“综合说”,一种是“中介说”。本文采用“综合说”,即采用综合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办法,对社会思潮作出界定。(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57页。)

[1]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7.

[2]雍自成.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之关系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33-35.

[3]王炳权,梅荣政.论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控制[J].求实,2005(11):81-8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48.

[5]张引.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40-41.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7]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与应对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4-7.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38.

猜你喜欢
思潮思想大学生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大学生之歌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