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华》序

2011-08-15 00:48宗廷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语体红楼梦艺术

宗廷虎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红楼梦华》序

宗廷虎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即将问世的邹光椿《红楼梦华》,系作者钻研《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数十年的结晶。作者对《红》情有独钟,痴读、痴讲 (开讲座)、痴写痴评三十年。本书下篇集中评论《红》修辞艺术的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本书上篇《历年文论》,选题新颖独到,既能从修辞学视角中一般人较少关注的角度切入,又能抓住与修辞学密切相关的语体学、语言学、信息论、控制论等视角切入,多有发人所未发之处。

《红楼梦》;言语艺术;华;痴

光椿学兄用快递寄来了他多年来所写有关《红楼梦》评论的大部分成果,曰准备以《红楼梦华》为书名,结集成《邹光椿文集》第11集交付出版社出版,嘱为之序。并说:他之所以将其红学研究结晶结集问世,是采纳了我几年前的建议。我猛然想起:我为《邹光椿文集》第7集所写拙序中,确有此动议。于是无法推辞,答应勉为其难。

首先反复捉摸书名《红楼梦华》。“华”是一个多义词。《辞海》释“华”字时提示的以下几个义项,似与本书有关:(1)同“花”。如《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光彩、光辉。如《淮南子·地形训》:“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3)“发生在云层上紧贴日、月周围内紫外红的光环。”[1](P123)笔者以为,将本书视作在《红楼梦》(以下简称《红》)这部不朽著作影响下开放出来的鲜花,固然未尝不可;说本书是围绕《红》而形成的“光彩”、“光环”,也能说得通。我认为这个书名颇为贴切,名实相符。

《红》第一回,空空道人讲到《石头记》缘起时,有一诗为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作者曹雪芹的“痴”,是该书问世数百年来广大读者所公认的,没有无比的痴情痴意,怎能创作出这部伟大作品?作者影响了读者,令人惊讶的是:几百年来,这部杰出小说的许多忠实读者中,涌现了众多“红楼梦痴”,痴情的表现可谓“五花八门”,可圈可点;愚以为光椿学兄是不少“红楼梦痴”中比较突出的一位,而且有其独特的个性。

光椿学兄在本书 (以下简称《梦华》) “自序”中说:“我之于《红楼梦》,研时之久长,探索之情趣,领悟之高下,亦若堕入梦境,故将拙集取名‘红楼梦华’。”笔者将其注释为:学兄对《红》的热爱,已到了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的地步,这本《梦华》,既是“红楼梦痴”钻研数十年的结晶,也是其所以成“痴”的有力见证!之所以称光椿兄为“红楼梦痴”,有以下事实为支撑。

第一,痴读。几十年中,学兄将《红》 “反复看了十遍”①引文出自邹光椿《红楼梦华·自序》。,有兴趣如此多地“反复”研读,若无持久的痴迷劲,实难做到。不仅如此,诸凡探讨《红》学的书、刊,学兄也广为阅读。如他长期订阅《红楼梦学刊》,“从它创刊号至今百多期,每期每文必读。”①请注意:不仅每期必读,而且“每文”必览,确属不易!与此同时,对于许多评《红》的书,学兄也均多方设法搜来阅读,本书上篇后一部分篇幅,即为研读《红》后,针对别人《红》学评论所写的评论。

第二,痴讲。光椿兄开讲《红》历时悠久。他自称“1971年……我为街道文艺骨干讲了一场。”②引文出自邹光椿《讲红楼》,《红楼梦华》(上篇)。不久,又“到东郊农民学习班讲了一场。”①“从1983年开始为 (福建师大)毕业班学生开《红楼梦言语艺术》选修课,直到1992年退休”。①连讲达十年!由于开课效果好,名声在外,20世纪90年代又“曾为 (福建)省教育电视台开讲36集电视红楼梦的讲座。”①他的讲座,从街道办到农村,又从高等学府办到了省电视台,听讲对象也终于扩大到全省人民。新世纪里,“2008年11月,蒙老科协教委会邀请开一讲座,讲了‘钗黛互谦让。”②没有对《红》学的深入钻研和独到的体会,怎敢一次又一次地到大庭广众中去开讲《红》学?而且讲龄几近四十年!

第三,痴写痴评。本书所收“长长短短议曹子”和“点点滴滴说红楼”的文章,早的写自上一世纪80年代初,晚的写自新世纪,其中90年代寄给《修辞学》杂志,经嘉耀学兄和笔者之手刊发的系列文章,即有一批。当时作为最早的读者之一,笔者至今还记忆犹新。作者对《红》研究之后的痴写痴评,三十年如一日,持久不衰,实堪钦佩。可见,在学兄“痴读”、“痴讲”、“痴写痴评”孕育下开放出来的《梦华》——梦花,必定根深叶茂,不同凡响!

捧读本书下篇《〈红楼梦〉言语艺术》,深感有一定的系统性。这是作者评《红》修辞艺术的一个鲜明特点。全篇除“绪论”外,由《红》的“词语艺术”、“辞格艺术”、“语体艺术”、“语法艺术”、“其他艺术”等五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兼顾了《红》修辞技巧的各个重要方面。但在探讨各章时并不平均使用力量,如“词语艺术”重点探究俗谚语的使用技巧。“辞格艺术”重点探讨了比喻、倒辞、双关、摹状、警策等五个修辞格的妙用。“语体艺术”则别出机杼,从雅体、俗体交相辉映、“铺衍拗辞,媲美争妍”等视角探讨,与一般所说的语体视角有别,其所论的“欲擒故纵”、“故布疑阵”、“节节铺衍”的手法,实际上已与篇章修辞有关。“语法艺术”也仅仅重点论述了“停笔”(话说半截咽住)、“省略”(运用破折号 “——”)等手法。

对各个领域实施的重点探讨法,既考虑到上述四大类的领域,有其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成分,又于各领域里不面面俱到,突显作者研究比较深入的一些方面,其好处是被选中的这些视角,不仅视野新颖,而且挖掘颇深,耐人回味。如对“俗谚语的艺术特点”进行论析时,专门从“音韵的和谐悦耳”处深入探究,寻找其“句中韵”、“句首押韵”、“句末押韵”、“双迭音”等规律,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再如作者探讨“倒辞”修辞格时,并不平均使用笔墨,除一般地交代一下有关“倒辞”的理论,如“倒辞”与“反语”的区别,“运用倒辞宜适度”外,着重剖析了凤姐运用“倒辞”的五个特征:“谄媚讨好”、“寓褒于贬”、“故作抱怨”、“任意取笑”、“当面奉承”。突出说明凤姐这个拥有“一万个心眼”的厉害角色是如何利用“倒辞”,巧妙地施展逢迎拍马、阿谀奉承等卑劣手法来博得贾府太上皇——贾母欢心的。随着倒辞多姿多彩的成功运用,一个活脱脱的八面玲珑的凤姐形象站在了读者面前!光椿学兄对重点的论析,很有说服力。

细阅本书上篇《历年文论》,最突出的一个感受是选题的独特性。笔者以为,至少已在下列两个方面显示出来。一是探索人物语言时,从一般人较少关注的角度切入。先以专文探讨贾宝玉的“呓语”——荒谬糊涂的言语为例,据光椿兄统计,贾宝玉在《红》中发出的“呓语”,既隐蔽了其叛道神韵,又突出其怪谲性格,丰满了“护花”形象,还创设了迷幻语境,延伸出多姿多态情节,从而使“古今不肖无双”的贾宝玉的形象格外鲜明,也加深了《红》反封建主题的凸现。再如揭示《红》通过景物语言的描绘,来突出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由这一角度切入,也很独特。如光椿学兄拈出:《红》五次细微描写潇湘馆外不同的竹景,用具有特色的竹景语言,来隐示寄人篱下的颦儿的孤独、忧伤,也展示其敢于与世抗争,像竹子一样宁折不弯的可贵性格。而“冷月葬花魂”的夜景刻画,又有力地预示了颦儿凄清哀伤的归宿。光椿兄通过深细的分析,最后得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对贾府中三个丫环的描绘,学兄切入的视角也各异。如写“西洋哈巴儿”花袭人时,专门挑选第34回来集中展示这个“没嘴葫芦”的口语技巧。原来,在宝玉挨打后,袭人向王夫人告密及献策时,竟然施展了“欲擒故纵”、“故布疑阵”、“节节深入”等伎俩,终于激起了王夫人的高度重视,使其“如雷轰电掣一般”,“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光椿兄通过层层剥笋般的分析,证明被目为“没嘴的葫芦”的花袭人,原来一直给人以假象,她乃是“盖着嘴的葫芦”,一旦打开“嘴”时,“却可滔滔不绝地放出一个‘乾坤’来。这席话终于成了她的进身阶。”①引文出自邹光椿《讲红楼》,《红楼梦华》(上篇)。又如写晴雯时,学兄抓住晴雯独特的“动感性语言”来展示其火爆的性格及对宝玉的一片痴情,论析得也颇有深度。紫鹃更是一个不为人关注的“小人物”,光椿兄也慧眼独具地拈出曹雪芹如何运用“背面傅粉”和“颊上三毫”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令人印象深刻。

二是从修辞学、语体学、语言学、信息论和控制论研究等特殊视角切入,抓出的选题新颖独到,为一般人所很少涉猎。如《从修辞学角度评判脂评本〈石头记〉七种版本回目之优劣》;从语体风格学角度写《绮丽—— 〈红楼梦〉语言的主要风格》;从语言学角度写《融汇近代方言的宝书:〈红楼梦〉》、《〈红楼梦〉里有闽腔——兼论〈红楼梦〉是近代方言研究的辞书》;从信息论、控制论角度写《“谁解其中味”——略论〈红楼梦〉‘情’的信息反馈美》等。由于借鉴了这些特定学科的理念,光椿兄的论析常有发人所未发之处。以后者为例,光椿兄由“情而思”、 “情而动”、 “情而伤”、 “情而痴”等不同角度, “从‘情’的施控信息来分析受控群的反馈信息美”,见解独到。其列出的“作者与读者的施控与反馈”的公式:“(作者美的情愫信息的施控→←读者)美的韵趣信息的反馈”,也给人以启迪。

综上所述,由于学兄—— “红楼梦痴”功力深厚,以数十载的积累,为我国红学宝库捧出了一盘硕果,应予热烈祝贺!

但我还是想,以光椿学兄的挥之不去的痴情,如能于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将平时用以撰写各种随笔的时间省下来,集中力量加强对《红》学修辞艺术的系统研究,写成一部更为系统、更具特色的专著,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路子可以选择:一是对《红》的修辞研究在用词、句式、辞格、篇章、语体风格等方面作比较全面、系统的探索,可在现在基础上加以改造、深化。二是或以《红》中神采各异的人物言语为纲,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言语艺术逐一详细论析 (目前已写了一部分),既突出各人独特的言语修辞技巧,又剖析其不同的性格和风格特色,也能组成一个整体而独具魅力。当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以上只是姑妄言之,仅供参考。总之,笔者以为,以光椿学兄数十年钻研《红》学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是可以为《红》学探索增添更大光彩,也能把我国“红楼梦修辞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的!

[1]辞海 [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A Preface to Inspirations from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ZONG Ting-hu
(Fu 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Zou Guangchun’s Hong Lou Meng Hua(Inspirations from A Dream of Red Mansions),which is expected to be published soon,is a great achievement after the writer’s years of study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the writer has had consistent passion in readi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giving lectures on it,writing down his understanding of it and commenting on it.The second section of Inspirations from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ainly focuses on the writer’s comment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rhetorical art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While in the first section,the writer chooses unique perspectives that other researchers fail to find,concerning rhetoric and related fields like stylistics,information theory and cybernetics,which show his creative point.

A Dream of Red Mansions;art of language;inspirations,consistent passion

I207.411

A

1671-7406(2011)11-0001-04

2011-10-08

宗廷虎 (1933—),男,江苏扬州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顾问、本刊顾问,研究方向:汉语修辞学。

(责任编辑 王碧瑶)

猜你喜欢
语体红楼梦艺术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纸的艺术
别样解读《红楼梦》
因艺术而生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艺术之手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