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学院 张 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区域与全球资本市场加速形成,大型跨国集团公司不断涌现要求各国企业提供相互可比、透明的财务信息,因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制定全球会计准则的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会计领域的一个中心话题。各国对该问题都非常重视,相关国际组织也在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采取相应措施。本文拟就相关国际组织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进行探讨和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合区域化发展迅速,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趋势日益加强,全球资本市场空前活跃,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一国的对外贸易通常会伴随该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这就要求会计准则、制度等都必须进行及时地变革,以满足决策和管理的需求。因此会计准则的初衷就是规范跨国公司的会计与财务报告。现今,各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投资者和公司不断地寻找跨国界的机会,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也就更为迫切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各国会计国际趋同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各国不会为一个不完善的全球化会计准则而做出趋同的努力。以欧盟制定欧盟内部统一的会计准则为例,自20世纪60年代起欧盟就顺应市场国际化潮流,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并在不同时期对会计协调的战略作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调整。如:制定和颁布欧盟会计指令(EUDirectives)、创建欧盟会计咨询论坛(AAF)等。但由于欧盟会计指令不完善,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不适应资本市场全球化要求,建立AAF的努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特别是欧盟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在欧盟之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必须编制两套报表(一套以欧盟会计指令为基础,满足本国和欧盟的需要;另一套则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进行编制),这不仅导致成本较高,而且两套报告信息也给社会公众带来困惑。因此这些公司极力游说政府修改法律,允许其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编制合并报表。显然,这意味着欧盟将失去对会计准则的发言权。通过该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完善的会计准则会失去市场,从而无法被广泛应用。因此,改进与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够促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也应成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一部分。
G20总共召开了5次峰会,每次峰会都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出一些建议,各次峰会在会计问题上所做的具体工作包括:
(1)华盛顿峰会。华盛顿峰会宣言附了一份《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第一部分“强化透明度和受托责任”中,多处提到了对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趋同的要求:短期计划(2009年3月31日前完成)包括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改进证券计价的指南,尤其是对复杂金融产品和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计价;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快规范准则对表外工具的会计处理和披露中的薄弱环节;监管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参与者披露复杂金融工具的要求;为促进金融稳定,特别是为了确保透明度和受托责任,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治理结构应进一步改进,包括审议其理事构成,并在独立准则制定机构和有关方面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中期计划包括全球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深入合作,以完成建立全球单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监管机构、监督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恰当的时候应相互合作,并与私营部门持续合作,以确保高质量会计准则得到一致的应用和执行;金融机构应在其报告中加强风险披露,并在持续一致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最佳实务披露其所有损失;监管机构应确保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按照一致、规范的基础,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公司各种活动的信息(包括表外活动)。
(2)伦敦峰会。伦敦峰会结束后,G20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在联合声明中,G20呼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立即行动,与相关监管机构一起共同改善有关估值和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准则,并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同时,G20也发表了增强金融体系宣言,宣言再次肯定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的同时,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基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持有期限对金融工具估值的会计准则进行改善。在2009年年底之前,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需要采取行动以完成以下目标: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通过结合更广泛的信用信息,加强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确认;改善准备计提、表外风险敞口及计量不确定性的相关会计准则;估值准则的应用在国际层面上达到明确和一致性;在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化会计准则的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在会计准则的独立制定过程中提高审慎监管机构和新兴市场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另外,宣言肯定了金融稳定论坛对会计事项的顺周期性问题所提的建议。自2008年11月峰会之后,G20的工作大体由4个工作组继续进行。各工作组完成的报告中包含了对财务报告工作和相关事宜的某些意见。这些背景资料有助于人们了解最终公布的领导人联合声明和宣言的背后思路。1号工作组的报告探讨了金融稳定论坛的增强贷款损失准备和变更金融工具准则的建议。报告建议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一项战战略规划。1号工作组还呼吁加快努力以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加强列报准则,以便报表使用者更好地评价有关即溶工具估值的不确定性。此外,1号工作组还建议IASB通过分享已完成准则趋同国家的经验,向正在实施趋同的国家提供技术支持等努力来进一步促进全球趋同,以实现一套全球化高质量的会计准则。1号工作组提到,IASB将会研究在汇率的高波动期间,关于汇率变动的会计处理是否引起财务结果的过度变动。工作组也建议准则制定机构与审慎监管当局共同寻找同时兼顾金融行业稳定性和财务报告透明性的方法。2号工作组评价了近期国际准则会计理事会管制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对新近成立的旨在监管IASB的信托人的监督理事会。
(3)匹兹堡峰会。匹兹堡峰会没有为准则制定机构就财务报告工作商定新的行动要点,会上再次呼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以及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制定准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此次峰会发布的联合声明仅对会计准则和准则制定进行了有限的陈述,重点在于趋同工作,务求在2011年6月前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并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的参与程度。有关在2011年6月前完成趋同项目的号召,与IASB及FASB签署的最新谅解备忘录的目标完成日期一致,该谅解备忘录放的重点是通过在所选定的关键领域开展联合项目来完成趋同,而非消除两方准则的全部差异。
(4)多伦多峰会。多伦多峰会发布仅对会计准则和准则制定进行了优先的陈述,重点在于趋同工作,务求在2011年底前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并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的参与程度。G20同意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时间由2011年6月延至2011年底。有关在2011年底前完成趋同项目的号召,与IASB及FASB签署的最新谅解备忘录中修订的目标完成日期一致。G20领导人同时强调了具有独立性的准则制定机构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呼吁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制定准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5)首尔峰会。首尔峰会的文告中仅仅包含了有限的财务会计准则和准则制定方面的内容。首先,报告再次强调了IASB和FASB在2011年底完成趋同方案的重要性。这个时间自G20多伦多峰会之后就没有改变过。其次,报告重申了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制定准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方面的呼吁。
2008年4月7日,金融稳定论坛(FSF)发布《FSF关于增强市场和机构适应力报告》,建议IASB应该尽快改进资产负债表外工具的会计准则和披露原则,同时与其它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共同朝着国际趋同方向努力。2008年10月10日,FSF对《FSF关于增强市场和机构适应力报告——后续实施》,该报告的近期重点项目中包括了会计方面相关工作:要求会计准则制定者尽快完成工作计划,其中包含改进非活跃市场上金融工具估价指南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会计准则和披露原则,以加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鉴于FSF在披露框架方面的建议,大型金融机构基本上已经扩大了风险敞口、估值、表外主体和相关政策的披露。报告指出在规范贷款损失准备方面,FSF将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是如何判断提取的损失准备与贷款组合中的信用损失的一致性;同时也将评估长时期内会计准则和资本制度的变化是否能促进与信贷趋势变化相一致的更有效的跨周期损失准备。2009年4月2日,FSF发布了《FSF关于探讨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报告》。FSF对贷款损失准备准则和公允价值计量两方面问题提出了建议。
根据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峰会宣言,金融稳定论坛正式更名为金融稳定理事会。2009年6月26至27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成立大会在瑞士城市巴塞尔举行,会上FSB强调了实现会计准则趋同和考虑经济周期伴随效应的必要性,并且鼓励IASB寻求方法,以进一步加强与审慎机构、市场管理者和其它利益相关者关于金融机构报告问题的技术对话。同时,大会决定设立标准执行委员会以促进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2009年9月15日,FSB在巴黎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FSB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解决准则存在的缺陷所采取的措施以及IASB、审慎监管机构和市场管理者关于金融机构报告问题加强对话表示欢迎。同时金融稳定理事会成员表示非常鼓励会计准则趋同。
G20匹兹堡峰会期间,FSB发表了3份报告,其中报告《改善金融规管》有很多关于会计方面的定性评价,并表达了对以下内容的关注:目前在为修订金融工具准则进行的主要且高度优先的项目上,FASB与IASB之间缺乏趋同性;FASB的工作计划及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的计划涵盖更长的时间;IASB在征求意见稿《终止确认——〈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的建议修订》中,会导致回购协议表外处理的有关终止确认的建议。
2010年1月9日,FSB在巴塞尔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按照G20国领导人的要求,FSB将监督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改善和趋同会计准则建议的实施情况。同时,FSB成员表示欢迎IASB继续加强与审慎监管机构和市场管理者关于金融机构报告问题的技术对话以及在该年底对金融工具准则的全面审查作出结论的计划。
2010年10月20日,FSB在韩国首尔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FSB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在改善和趋同中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关键领域:金融资产减值、终止确认、处理公允价值计量估值不确定性的指导以及金融工具的净额/抵消。FSB重申其支持不扩大贷款业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确认的使用这一准则,这一立场得到了众多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同时表示希望FASB和IASB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对建议准则的评论后,最终能找到改善和趋同的方法。FSB鼓励IASB和FASB继续努力,在2011年6月前实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完善和趋同。
[1]方拥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欧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KPMG.G20's roadmap on financial reporting.IFRS Briefing Sheet.2009(131).
[3]KPMG.Highlights from the G20's Pittsburgh Summit.IFRSBriefing Sheet.2009(156).
[4]KPMG.Highlights from the G20's Toronto Summ it.IFRS Briefing Sheet.2010(196).
[5]KPMG.Highlights from the G20 Seoul Summ it.IFRS Briefing Sheet.2010(222).
[6]FSB.Report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on Enhancing Marketand InstitutionalResilience[R].2008.4.
[7]FSB.Report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on Enhancing Market and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Follow-up on Implementation[R].2008.10.
[8]FSB.Report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on Addressing Procyclicality in the FinancialSystem[R].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