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传军,孙洪宇
(大连民族学院学生工作部,辽宁大连 116605)
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
袁传军,孙洪宇
(大连民族学院学生工作部,辽宁大连 116605)
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分析了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新时期民族院校以培养政治坚定的少数民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着力点,探索民族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以“三个强化”开创大学生党建的新局面,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院校不仅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肩负着培养政治坚定,热爱党、热爱祖国,服务民族、服务人民,能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边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少数民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重任。民族院校要始终坚持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以培养政治坚定的少数民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着力点,通过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完成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民族院校特殊的办学性质和办学任务决定了其学生来源和民族构成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存在着不同。以国家民委所属的民族院校为例,其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5%以上,且大多来自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1]。作为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高等学校,大连民族学院现有14 000余名学生,学生党员占8.9%,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的占90%左右,拥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占到60%以上,来自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2%。学生来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2个省、市、自治区,民族成分众多、文化差异大、受教育水平不均衡,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不同的民族语言、不同的民族习惯、不同的民族心理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处于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中,形成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二是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一般院校的贫困生和特困生比例大约分别为25%和15%,而民族院校则分别高达40%和25%[2]。三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到大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学习,一方面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取得的巨大成就,倍受鼓舞,增强了中华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由于家乡和开放发达地区的社会面貌强烈反差,他们也切实感受到家乡的经济落后,在某种程度上,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回避、自卑、偏执等问题,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往往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在心理上呈现出“贫困”的特点[3]。
学校党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规律,确立了以培养政治坚定的少数民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重点的民族院校党建工作新思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过程中,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成为繁荣民族经济的骨干,成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楷模,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少数民族大学生回到民族地区,逐渐走上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成长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思想上成熟,在政治上坚定可靠,在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前途命运。因此,民族院校在考察、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工作中,要把政治坚定放在突出位置,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主要从态度端正、成绩稳步提高的动态角度去考察,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及格、是否获得奖学金的角度去量化。要强化“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培养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成为繁荣民族经济的骨干,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楷模,作用就更为突出、意义就更为重大。
坚持把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点作为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运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方法,真正把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点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切入点。
坚持把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要真正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为他们谋取切实的物质文化利益,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切实促进党员的成长和成才。要尊重民族特色,鼓励多元文化,使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理解信任和温情。
坚持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爱是最好的沟通渠道,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民族院校要做好党建工作,就必须要从关心、尊重和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投入真情、投入爱心来开展工作。
坚持在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中考察、培养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一是鼓励、支持学生党员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党的民族政策给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奋斗的思想;二是在校内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岗位,创造条件培养、历练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骨干,给他们压担子,在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考察他们,锻炼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党员标准,树立党员这面旗帜的自觉性。我们在班级和各类学生干部选任中,要求少数民族干部要占有相当的比例,有意识地让有些少数民族党员担任学生干部,锻炼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大局意识。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学校积极创新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以“三个强化”开创大学生党建的新局面,坚持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提高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党委、机关党总支、二级学院党总支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努力提高为大学生办实事解难事的服务效能。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访活动。仅2010年暑期就走访了117名学生家庭。参加家访的人员多、层次高,从学校领导,二级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党员教师、辅导员、班导师都参加了家访活动;家访区域广,家庭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喀什到北部的塔城,从甘肃省舟曲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从大西北到东三省,遍及城市和广大农村;走访的学生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家庭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也有优秀学生,既有在校生,也有已经毕业的校友;家访形式多样,个人家访与集体家访相结合、入户走访与集中座谈相结合、专访与顺访相结合、走访与电话访、网络访相结合;家访活动不仅仅给学生和家庭送去了党和国家的温暖,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进步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家访活动不仅仅让辅导员、班导师等近距离了解学生、多视角发现和评价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了广大辅导员、班导师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增强了做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家访活动不仅仅宣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就,更重要的是增进了教师、家长的相互信任,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连续三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家访活动先进单位。学校党委开展的这项活动,深受各民族学生的欢迎。
(2)大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在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的基础上,力争通过资助工作,让他们生活的体面、有尊严。坚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二是资助工作与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相结合;三是资助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要特别关注、关心那些在学业上还有困难的经济困难学生,让他们感到有奔头、能成才、能就业、有快乐。教育部高度肯定了大连民族学院学生资助工作,2010年6月1日在全国部属高校资助工作会议上,我校作为全国七所典型高校之一作了经验介绍。
(3)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学校党委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帮助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重大问题常抓不懈,形成了学校领导“一把手”亲自挂帅,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全员、全过程、全方面”抓就业的良好局面。教师党员带头义务为考研、考公务员的学生辅导,积极为学生推荐就业岗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超过90%,毕业生离校时协议就业人数连续四年超过85%。有近40%的毕业生进入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民族地区及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占30%以上。每年都有超过1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在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学校还多次获得国家民委就业先进单位、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学校称号,学校被评为教育部50所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1)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学校主要领导、全体学生工作者通过集体谈话、一对一谈话,面对面进行深度思想辅导,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特别是在敏感时期和关键节点,谈心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广大学生能够理智对待敏感问题,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把主要精力都用于学习和就业中,不少学生在这期间主动同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和汇报思想,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决心。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教育内容设置上进行了创新:即除了传统开设国情教育、党的历史、基本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外,还特别增设民族理论政策课,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各族学生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通过推动党的理论知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活动,把爱党爱国教育同爱校荣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理论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在已开展多年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着重将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纳入课程建设范畴,并在丰富多彩的讲座中突出信仰信念、民族精神、荣辱观、创新的时代精神等主题。通过开展民族风情风俗展示周等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团结合作中增强团结了解、沟通互信。组织学生观看《国情备忘录》、参观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训等实践课,结合实际设计交流讨论题目,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加“文明修身工程”,使学生对党的发展成就不断有新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性和针对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民族学子心中,也激发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热情,从内心深处靠近了党组织。
(3)充分发挥党校教育的辐射作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训工作形成了三个层次:一层是二级学院党校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二层是学校党校举办的预备党员培训班,重点开展增强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的教育;三层是全校班长、团支部书记培训班,通过邀请大师级学者授课、开展户外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党员精英并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
(4)建立“三个阶段”培养平台,循序渐进地开展党性培养教育工程,即:一年级通过入学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及早进行个人发展规划,树立早日成才的理想和抱负,激发他们早日入党的政治热情;二、三年级结合专业学习,引导他们进入全校200多个创新工作室,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学生党员率领广大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在各类教学科研基层党支部中承担工作,加强锻炼,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四年级结合就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每年毕业时学生党员都带头发起倡议,响应祖国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到民族地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近几年共有150余名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和辽西北计划,其中学生党员占多数。多次被评为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西部计划先进单位和辽西北计划先进单位。
按照“平时看得出来、关键站得出来、危难挺得出来”党员永葆先进性标准,学校党委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坚持持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鼓励和支持学生党员率领广大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基层和农村,每年有2 500名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2年至今,学校五次被中宣部、中央精神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坚持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活动。实施学生党员寝室和床铺挂牌制度,建立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三个一”活动(一个党员带动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带动一个后进学生的转化、带动一个后进学生宿舍的改进),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半脱产辅导员,组织党员到开发区街道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校务管理和服务同学中受教育、长才干。
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五省区干旱灾难的关键时刻,广大学生党员率先垂范踊跃缴纳特殊党费,带动各民族学生捐款达45万多元,居大连市各高校前列,展示了广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先锋形象和大连民族学院各民族学子心系祖国、情系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经过实践教育教学活动锻炼的学生党员,政治立场坚定,能够率先垂范践行党中央指示精神和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以学业为重,理性认识和对待各种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很好地发挥了自己在本民族学生中的骨干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各民族同学共同维护了安全稳定局面,学校校园始终处于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巴玉玺.对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殊性的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3):181-184.
[2]艾比布拉·胡贾.论增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贯彻实践《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6,17 (5):5-10.
[3]曹斌,朴宪洙,张严.论构建和谐社会中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45.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tudents’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UAN Chuan-jun,SUN Hong-yu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ak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tudents,and puts forward the statement that th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party building among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be explored in the new period based on the focus of cultivating politically firm minority young Marxists,and the new situation of student party building should be created by“three strengthening”.Thus,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y be improved.
young Marxists;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2.0
A
1009-315X(2011)03-0308-04
2011-01-14;最后
2011-03-18
袁传军(1968-),男,山东滨州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化学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