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深入完善基本制度

2011-08-15 00:46本刊编辑部
财会通讯 2011年17期
关键词:准备金率物价存款

□本刊编辑部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深入完善基本制度

□本刊编辑部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5%,涨幅创34个月新高,食品价格上涨11.7%,居住价格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6.8%。受此影响,央行同日宣布,从6月20日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至21.5%。这是央行自2010年以来第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年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距市场认为的23%上限近在咫尺。

端午节及5月数据公布前,曾被市场视为加息的两个重要时点,然而相继“踩空”。央行此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动用利率工具的时间可能被推延至月底或者下月初,以应对可能再次冲高的居民消费。

央行在同期发布的《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风险。货币政策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报告还指出,当前导致通胀压力较大的原因为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相交织。其一,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范围内货币条件宽松,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升加剧了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其二,国内较大的货币存量滞后影响或逐步显现。

与此同时,市场弥漫着对于“政策超调”导致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宏观层面,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双双下滑;微观层面,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经营困难的报道频繁见诸媒体,建议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暂停紧缩甚至放松的声音开始出现。

从目前形势来看,未来通货膨胀预期不容乐观:流动性供应持续充裕过剩,对物价形成的冲击力较大。贷款投放虽然得到了一定抑制,但商业银行贷款冲动仍未减弱。各类票据到期给央行形成了投放压力,特别是外汇储备增速居高不下造成央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势头不减。国际上,油价整体处于高位,粮食价格走高,输入型通胀难以缓解。国内的南方旱涝急转,对农作物、蔬菜生产将显现影响,加之生猪价格继续上涨,居住类价格居高不下,未来整体物价仍将呈现继续走高趋势。

以上因素中,流动性过剩、流通中货币数量过多对物价形成的冲击是主要原因。我国经济而今碰到的问题与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困境,在机理上是相似的。多年持续的货币超量累积了相当大的经济泡沫,导致经济成本上涨,而创新型和价值型因素尚未形成,经济高速增长则不可持续。只有将成本降低,经济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

因此,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应是短期目标,而应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最重要的是保持本币币值购买力稳定,对实体经济至关重要:币值波动,造成市场心理浮动,流动性泛滥之下,激励投机行为,虚拟经济飞速膨胀,实体部门会面临方向不明的困惑,形成经济长期失衡的困境。

做进一步深入探究,当前比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是否确有改善,资金紧张是否起到了优胜劣汰、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防止追求经济增速导致的逆淘汰。作为转型经济,我国相当多基本制度的安排还存在大幅调整和完善的必要,而非仅仅限于货币政策的紧缩或放松作为权宜之计。从根本上应对通胀,防止滞胀需要大幅度为居民、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流通环节减税减费让利以启动消费,刺激经济,调动企业生产与创新积极性;加快改革,解决深层次经济矛盾,遏制产业链的中间商、垄断企业的过高利润,使得经济基础产品价格回归合理价位,为产业链其他环节的生产者释放利润空间,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启动分配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其应对、承受高物价、高通胀的承受力。

猜你喜欢
准备金率物价存款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追回挪走的存款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2012,物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