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淼
《红楼梦》里慢品茶
■ 王 淼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烹制功夫大有讲究。自古来,中国的“茶道”,即所谓“色、香、味、形、水、具、时、温、烹、礼”的“十字真经”,清韵高雅,是一门高雅的饮茶艺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善于品茗,而且精于茶道,透过其出神入化的妙笔侃侃茶话,给这部我国古典文学巨著平添了几分艺术魅力。
俗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贾府中是一日不可缺少的。《红楼梦》写到茶的品种,有六安茶、老君眉、枫露茶、女儿茶、普洱茶、龙井茶等等。品饮下来,鲜爽生津,韵味殊佳,大都跨入地方名茶之列。在“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里,出身于仕宦之家的女尼妙玉向贾母奉茶,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这老君眉是名茶中的一品,如今叫珍眉,仍享有很高的声誉。诸如西湖龙井、六安瓜片、普洱沱茶,皆各具特色,爱好也因人而异。《红楼梦》第 25回中,凤姐给宝钗、黛玉吃暹罗进贡来的茶,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第 91回中,写了妙玉亲手包茶待客,玉翎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古人饮茶重于“品”,即意在品评、鉴赏。品茶的优劣须以色(清澈)、香(馥郁)、味(甘醇)、形(挺秀)的四个特点进行观尝。而且得细吸慢饮,方能体会其中的奥妙来。
饮茶,也是因人而异的。排扰解闷者有之,消遣取乐者有之,形成嗜好者有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曾有饮用二道茶的场景,第一道茶是饮后漱口茶,第二道茶才是品饮。看来,描写的这种芳茶爽口的生活方式颇有一定科学道理。茶中所含的茶多酚,有杀菌解毒作用;浓茶漱口,去除进食后口内的油腻感,令其颊齿留香,精神备增。宋代大儒苏东坡曾曰:“吾有一法,每食毕,取配茶漱口,烦腻即去。”可见在我国这一习俗已源远流长。根据科学分析,饮茶有解渴、清目、提神、助消化和加强记忆作用。茶叶经重复冲泡后,香气清浓且高,别有韵味。林语堂论茶,最妙的还是他的“三泡”之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茶味最妙,犹如婴孩身上一般的带着'奶花香'。”
水甘茶愈香。水之于茶,关系极大。名茶名水才能双美兼备,相得益彰。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拢翠庵茶品梅花雪”一节中,就对茶有一段绝妙的描述。妙玉向贾母献茶后,但讲究烹茶的贾母觉得光有好茶还不太放心,又问:泡茶用的“是什么水”,妙玉笑答是“旧年蠲的雨水”。当贾母吃过半盏茶之后,随同前来的贾宝玉也吵着要喝茶时,只见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边吸边赞赏,泡出新茶果然“轻醇无比”。当黛玉问她:“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嗔怪她尝不出味来,便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真不识货!这是我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总舍不得吃……”宋代词家辛弃疾有咏:“细写茶经煮香雪”。这“香雪”二字,赞美了“天泉”的色味双绝。难怪《红楼梦》中“三玉”品茗,议论的重点不在茶,而在泡茶用的水,也别具一格。其实,雨雪在形成过程中,都是与空气中的尘埃粘合在一起的,含有相当多种类和数量的杂质,煮“天泉”,泡香茗,这是不合乎科学,如果不经过人工过滤和净化,直接饮用是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如今,城市自来水用之泡茶,最好先将其贮藏缸中静置过夜,让氯气自然逸失;或延长煮沸时间以驱散氯气,也可提高茶汤色、香、味、清冽可口。
在饮茶艺术中,茶具能赏心悦目,增加兴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末年,王褒所著《僮约》中就有“武都买茶”、“烹茶尽具”之句,这是我国最早关于饮茶的记述。从《红楼梦》中,在曹雪芹的笔下可看出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品茗的雅况。这一天,贾母在众人簇拥之下来到拢翠庵,妙玉殷勤招待,献茶时“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式盅,献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些精美的茶具,质地细腻,制作奇巧,以茶为饮,吸英咀华,品茗真趣,领略无遗。之后,妙玉又特意在耳房为宝玉、宝钗和黛玉沏“体己茶”时,又拿出了三件古玩奇珍。给宝钗使用的是一只用隶书镌着的相传系晋代豪门王恺的珍玩;给黛玉使用的是一件形体似钵而小,用垂珠篆刻镌着的“点犀盆”取“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意,用珍贵的犀牛角精镂而成,为宋代苏东坡鉴赏的古董;又把一件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的“蟠虫盒”(是用竹根整雕而成),给宝玉使用。还有,妙玉自己日常饮茶的一只“绿玉斗”。这些以瓷、玉、竹、角制成的珍奇古董,用之于饮茶的情趣,别开生面,可见茶文化之深厚。
芳香满口斗新茶。自宋代始,名茶辈出日重真味,崇尚“斗茶”;轻吸细饮,品茗取娱,从此茶艺的发展倾向于闲雅细微。《红楼梦》中,写妙玉烹茶力求茶质优良,水质纯净;配以珍贵的器皿,还须把水烧得滚开。可以看出,这显然与古人的“品”茶之风有关。斟上好茶,细细把玩,闲谈中,懂得品茶的行家妙玉,还说过这样的话:“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这里说的“海”,显然是指(海)碗,因为宝玉饮茶是“海量”。对品茶的“量”之观点来说,“一杯为品”之类的话,尽是带有打趣韵味,但精品总是以少为尚。在古代,杯与碗两个量词,一般说,以碗为大。从唐代卢仝的“一连痛饮七碗茶”描绘,到妙玉的“一杯为品”称道,都颇得古人之意,不足为怪。品茶作为一门艺术修养,饮吸之时,眼观汤色,鼻闻香气,舌顺滋味,悠悠品赏茶之色、香、味、形,满口生津,通体舒泰,其风韵也在其中了。
茶之为饮,神融心醉。历代风稚之士藉茶助兴,品茗赋诗,留下许多茶后佳语。曹雪芹一生茶趣甚浓,在《红楼梦》》中其诗作多有咏茶名句。如:“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第 2回);“宝鼎茶闲烟尽绿,幽窗模罢指犹凉”(第 16回)。“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第 50回)等等,描绘种种情景下的饮茶兴味,这大概是茶与诗不解之缘的原因所在吧。至于茶俗的描述,《红楼梦》也没有忽略,写出了三两知已把壶品茗;行家里手,摆茶会友,叫做吃“体己茶”。而沾光、揩油的,则称之“餐茶吃”。
古代的婚礼,与茶的联系更密切一些。古时民风,结婚要行“茶礼”,女方允婚叫“受茶”。《红楼梦》第 25回中,凤姐送给黛玉两匝新茶,对她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原来,在古代定亲的聘礼俗称“下茶”,表示决不改易之意。宋人《品茶录》云:“种茶树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取。”有的少数民族至今仍然盛行此俗。故在民间往有待字闺中的女孩儿的人家作客,一般忌用茶品礼赠;但如今,人们对海外亲友或每年春茶新绿时,倒是常以多送名茶供以品饮,浸成风尚。想来是因为现在自由恋爱,“下茶”之礼既废,也就不忌讳了。
茶,因其自性高雅,常被用作待客之佳品。古诗曰:“泛花邀座客,代饮引清言。”茶在礼仪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红楼梦》在第 17至 18回中,写元妃省亲,于正殿受礼,也是“茶已三献”后才降座,丰七成乐止。这也是我国的传统礼仪,叫做“献茶三道”,此乃为中国之“茶道”。俗云:“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老友聚谈,沏茶品尝,清神锐志,龙钟全消,目睹晚晴,逸兴遗飞,看似也可戏称为茶文化的享受吧!老年朋友们,学些茶道艺术,品饮香茗佳茶,既可防病强身、健康益寿,又可宁神涤烦、怡情悦性,平添晚年生活的无穷乐趣,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