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元,侯德泉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贵州遵义 563002;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简析红军标语的语言特点*
于忠元,侯德泉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贵州遵义 563002;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标语是党和红军进行革命动员、政策宣传和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这些标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语言独具特色,主要表现为:言简意赅,语义明晰;通俗易懂,体现口语化;常用对比手法,鲜明生动;讲究韵律,琅琅上口;尝试文字简化和创造,别出心裁;多用无主句和祈使句,使标语更具号召力。
红军标语;语言特点;对比
“标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当这些标语被喊出来的时候就成了口号。党和红军自成立后就十分重视标语等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毛泽东曾在红四军九大决议案中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1](P96)而“标语,是红军及其游击队革命文化宣传活动中运用最多的形式。”[2]由于对宣传工作的重视,所以红军在长征途中镌刻、书写、张贴了大量标语,尤其是川、滇、黔境内留下的标语最多。这些标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等;(二)号召推翻国民党军阀官僚统治,如“打倒蒋介石,工农坐江山”、“打倒军阀、官僚的国民党”、“打到贵阳去,活捉王家烈”等;(三)宣讲土地革命政策,如“工农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抗租抗债”、“工农自己武装起来土地革命”等;(四)宣传创建新苏区,如“创造云贵川新苏区”、“赤化贵州全省,创造新的苏区”等;(五)安抚群众和鼓励参加红军,如“工农群众不要怕,不要逃跑上山”、“勇敢的工农加入红军去”、“欢迎劳苦工农自愿当红军”等;(六)抨击、瓦解国民党军队,如“白军长官吃酒肉,士兵饿肚子”、“白军弟兄同红军联合起来”等;(七)宣传北上抗日,如“白军弟兄,同我们一道抗日去”、“紧密团结白军弟兄北上抗日”等。红军标语形式多样,既有口号式也有诗歌民谣和字画结合式。这些标语语言生动活泼,特色鲜明,易为当地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并经久传诵,在当时起到了宣传党和红军的纲领、方针、政策,团结教育群众,打击震慑敌人的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对红军标语语言特点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主要以贵州遵义地区遗存的红军标语为例作初步探讨。
标语口号首先必须简约,即在形式上简洁凝练,概括力强。其次在表义上也要主旨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必须直截了当,不能含混不清。这一原则主要是由标语口号传播的载体和受众接受心理决定的:越简单的标语口号越容易被受众记住。这一问题,毛泽东早在《古田会议》决议案中就指出:“宣传文字要简短,使他顷刻间能看完,要精警,他们一看起个印象。”[3](P101)而红军长征时期的战时环境及宣传工作的紧迫性,更加要求各种标语做到言简意赅,语义明晰。长征时期留存下来的红军标语中,有许多标语虽寥寥数字,但表达的内容却十分丰富,极具震撼力。如:“取消一切高利贷!”(见于遵义子房、习水吼滩、赤水兴隆);“取消百货厘金!”(见于赤水兴隆);“红军是工农队伍!”(红三军团宣,见于桐梓县花秋区前进村房屋外墙);“红军是为土地革命而战!”(红一军团宣,见于枫香);“不当王家烈的饿肚兵!”(红三军团宣,见于桐梓县花秋区街上);“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平均分配土地,保护工农利益!”(见于平昌县,为石刻);“红军主张打土豪分田地!”(见于小金县,为石刻)等。这样的标语,简洁有力,号召性强,宣传了红军和土地革命政策,旗帜鲜明地抨击了敌军。
为了通俗易懂,标语口号首先必须是大白话,妇孺皆知,而不能让人费解。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来讲,只有编码的符号及其蕴含的意义为受众熟知,受众才能准确解码理解信息,否则就可能出现信息的误读或信息被拒斥的现象。标语口号的受众主要是普通民众,要适应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红军长征途经的十余省份多数地处边隅,尤其是我国西南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普通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就更低。为了让广大民众迅速了解红军,红军必须用最普通的语言来启发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瓦解敌军。因此,红军标语必须通俗易懂。如:“当白军的坏处:吃不饱、穿不暖,不讲道理,无自由,家里干(穷)得不得了,一世讨老婆不到手”(见于遵义县苟坝);“土豪劣绅小杂种,贪官污吏大臭虫。帝国主义一齐滚,国民党请他进茅坑”(见于遵义县花茂土坝);“官僚军阀面面团,害得干人没裤穿”(见于遵义县苟坝)。
红军标语还经常因地制宜吸纳当地的一些方言,这样显得更加亲切、自然,当地老百姓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如:“乾人”(“乾”即“干”)一词为三十年代贵州遵义一带的土话,意即穷人。它的内涵是穷人被反动派压榨得干干净净,一无所有,变成了干人。“绅粮”同样也是三十年代贵州遵义的方言,即豪绅财主,因豪绅都拥有钱粮,“绅”后面加上一个“粮”字,即代表拥有钱财之富人[4](P141)。这种俚语式的红军标语,在情感上与当地民众产生了共鸣,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另外,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民族地区,还有藏文、回文、藏汉合书、回汉合书等书写形式,体现了红军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也因此而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
红军标语中也常常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共产党与国民党;红军与白军;地主官僚与工人农民等在政治、经济、生活上的巨大差别进行对比,来启发教育广大劳苦民众与白军士兵。如:“红军是帮助工人农民的,白军是帮助土豪劣绅的,不当白军当红军”(见于遵义县苟坝);“白军升官发财,士兵当炮灰;白军士兵替长官升官发财打仗,红军为工农阶级利益打仗”(见于遵义县苟坝);“白军士兵替官长升官发财打仗,没有丝毫价值!红军指挥员吃穿待遇一样!”(见于遵义刚石台蔡清云家厢房灰壁)。
以民歌、童谣、歌谣等形式出现的红军标语也大多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书写在遵义苟坝、仁怀长岗、桐梓城关、赤水大金沙等地的《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堆谷满仓》是两首典型的民谣体标语,虽然现在墨迹不存,但是流传极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常为人们所传诵。前者写道:“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要想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兄弟拖枪跑。”后者内容为:“绅粮堆谷满仓,干人无米煮汤;土豪劣绅住洋房子,工人农民住烂茅篷;还有种种苛捐杂税,把工人血汗吸得精光;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另外还有出现在遵义县苟坝、枫香长堰等地的用歌谣体写的一条标语:“大哥当白军,虱子爬满身;二哥学木匠,住在吊楼上;三哥学裁缝,穿得烂东东;四哥把田作,谷向人家籴;荷花有高低,你看世上奇不奇。”
标语的对象是中国最基层的民众,他们往往喜欢追随大流、情绪容易被感染。为了便于传播,标语口号一般整齐而且有韵律,便于诵读,易于识记,其鼓动的效果也就明显。红军各部队在遵义书写的标语中,就有许多韵律整齐、易懂易记的顺口溜。如《当兵就要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帮助工农打敌人。会做工的有工做,会种田的有田耕。”《国民党你像什么样》:“国民党,你像什么样?日本行旅开到长江,谁也不抵抗!谁也不打仗!全不抵抗来缴枪。”又如:“地主谷堆满仓,穷人无米煮汤,土豪劣绅住洋房,工人农民住草棚。还有种种苛捐和杂税,把工农血汗全吸尽。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再如:“坡坡青松棵连棵,青松哪有红军多,前锋翻过娄山坳,后卫还在乌江河”等。在遵义山盆李梓关李裕章家房壁上,至今还留存着红军赤水河游击队写的四句顺口溜:“团房乡丁早回头,跟着乡长不自由,有点利益乡长得,整人害人你带头”[5](P140)。
(一)无主句
红军为了用简洁明了的句子达到宣传的目的,经常将主语省略。例如:“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学湖南打土豪,穷人不打穷人!”(遵义苟坝)、“彻底粉碎川陕会剿!”(广元,石刻)、“活捉刘湘,保卫赤区!”(巴中,石刻)、“大举南进!”(金川县,墨写)、“平均分配土地,保护工农利益!”(平昌县,石刻)、“加紧查田查阶级!”(万源市,石刻)、“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打富济贫!”(遵义董公寺)“赤化全川!”等。主语的省略,客观上是对谓语和宾语的强调,同时也加强了普通民众对标语语义的理解。红军在制作标语时主要还是考虑到无主句这种开门见山的效果,它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和号召力。由于红军的积极宣传,在长征途中红军队伍得到不断扩大。红军在黔北半个月的时间内就扩充战士四五千人[6](P205)。
(二)祈使句
红军在书写标语时多用祈使句,因为标语是人们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而红军标语则是红军发自内心的呐喊,不用祈使句很难表达这种强烈的感情。如:“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不当王家烈的饿肚兵!”、“欢迎白军兄弟来当红军!”、“拥护苏维埃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
在解放前民间有些繁体字就已开始简化了,而且约定俗成。值得研究的是,现在保存的一些红军标语中,确实有一些简化字与现在公布的简化字一样。这些字当时是否就已通用,抑或红军自己简化?当时在中央根据地负责教育工作的徐特立与瞿秋白为了提高红军战士的文化水平,考虑到有些汉字难写难认,曾有过简化的主张,在教红军写字时已开始采用一些当时流行的简化字。红军长征途中书写标语出现的简化字,有可能就是当时学的。另外,遵义会议会址内有一条红军标语将国民党的“党”字写成“犭党”[7](P142)。这就是红军刻意发明创造的,其用意很明显。这样的字在今天看来似有不妥,但放在三十年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3]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1993.
[2]董有刚.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4]遵义地区文化局革命史料征集办.红军文化在遵义(内部资料)[M].1991.
[5][6][7]中共遵义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央红军在遵义[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K264.4
A
1008-4681(2011)04-0086-02
2011-06-02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编号:09QNO18。
于忠元(1973-),男,苗族,湖南绥宁人,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侯德泉(1968-),男,苗族,湖南绥宁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责任编校: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