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篇衔接理论为依据提高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2011-08-15 00:45冯莉
关键词:指代省略语篇

冯莉

(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以语篇衔接理论为依据提高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冯莉

(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开始英语专业学习的时候是零起点,没有语言基础。本文针对这种教学实际情况,以语言学中的衔接作为理论依据,论述了运用该理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能性,以及该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外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衔接;少数民族大学生;阅读

一、理论依据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在这里尤其是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与汉族学生完全不同的学习体系: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开设英语科目;其大学阶段的学习为五年制,第一年是预科,专门学习汉语,从第二年正式开始专业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开始英语专业学习的时候是零起点,他们在大学中的第三年开始阅读教学,此时有限的词汇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少数民族学生采用的阅读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由刘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第二版),穿插教材中的阅读技巧的讲解让教师意识到,衔接理论是解决此问题的通道。本文以此教材为例,论述了衔接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衔接(cohesion)的理解,不同的派别、不同的语言学家有着不同的解释。在这里,笔者引用的是耶夫·维索尔伦所著《语用学诠释》(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的定义,即“一个语篇或文本内部关系的公开标记形式”[1],也就是说,衔接是语篇中串起整个网络的结点,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手段。

从国外的理论界看,语篇的衔接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这时的衔接概念知识有一些含糊的理论,整体的知识框架尚未成型。它大致是指语篇中通过某些词语或语法特征将句子连接起来的功能。这时的语言学家是从相关句子成分入手,以句子间的关系为依据;他们用比如与语法有关的代词化、省略来研究句子的连接手段。接下来,韩里德和哈桑的《英语的衔接》是衔接理论的奠基之作。在此著作中,以系统模式为基础,他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语篇衔接理论,如今众所周知的照应、连接、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都已经出现。从国内看,代表学者包括胡壮麟、朱永生和张德禄。胡壮麟提出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多层次思想,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把语调、语音模式纳入衔接范围[2]。朱永生对语篇衔接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话题发展、主位推进和衔接是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3]。张德禄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明确了作为谋篇意义关系的衔接和体现衔接的形式机制的必要性[4]。

二、衔接在教学中的应用

那么,衔接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要有主题。主题表示一个连续性语篇或话语片段的主要内容,它是衔接的语篇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的主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句子主题(sentence topic)。一个句子分为主题和述题(comment)。前者表示该句子的主要内容,后者用来对主题起说明作用。英语的主题和述题常常表现为主语和谓语。二是语篇主题或者话语主题(discourse topic)。它不是一个句子的主语,也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而是语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对于没有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首先学会划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可以帮助他们判断句子的主题。同时,提示学生找关键词以了解句子的主要信息也就是语篇主题。在此基础上,从语篇的角度,学会找出topic sentence以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主题好比一棵树的树干,一颗完整的树还需要有树枝树叶,这就是语境信息。有了地点、时间、对象和常识、共现语篇信息(co-text)等繁枝茂叶才能和树干一起构成一棵完整的树。所有这些信息构成一个主题框架(topic framework)。一般情况下,说话人会遵循该主题框架,围绕主题展开言语交际,于是上下文之间由此形成衔接。

确立好了主题后,我们又是如何看出上下文的衔接呢?总地来说,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可以把衔接种类分为语音语调手段、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

(一)语音语调手段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和对教师们的访谈,结果出奇一致,显示师生均同意民族学生性格开朗,在语言学习时比起汉族学生更喜欢开口。因此,阅读课的教学本是以默读为主,但是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笔者适当运用出声朗读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训练学生在朗读时以升降调、换气、停顿来体现交际功能,体现语篇的衔接。除此之外,语音还有直接表义的功能,超越词汇语法直接表达意义。如,在泛读教程第一册的Unit 3 Young William Shakespeare的教学时,笔者布置学生去找来自己喜欢的莎士比亚作品,选择片段表演课堂短剧。83%的学生认为剧本的台词有看不懂之处,但是表演者的朗诵和表演仍然可以让他们理解大意。

(二)词汇手段

除了以上的语法衔接之外,还有一种衔接关系就是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是用词汇手段来表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意义连接,具体包括有词汇的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反义词、下义词和含糊词汇。现以Unit 2 Fool's Paradise为例进行说明。

repetition:As children,they ate together,studied together,played together.

synonyms:In paradise one ate the meat of wild oxen and the flesh of whales.

He missed his father,he longed for his mother,he yearned for Aksah.

antonyms:The family did everything possible to try to convince Atzel that he was alive,but he refused to believe them.He would say,"Why don't you bury me?You see that I am dead.

Atzel stopped being lazy and became the most diligent merchant in the whole place.

hyponyms: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cautionary tale magically told by the 1978 Nobel Prize winner in literature.

generalwords:Atzelasked,"Don'tyou haveany milk,coffee,fresh rolls and butter?""No,my lord.In paradise one always eats the same food,"the servant replied.

(三)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有句型连接、动词形式和指代、替代、省略、连接等。

1.句型连接

句型连接就是把句式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排列在一起,以实现话语衔接。修辞中的对句、排比、重复等,都是属于这种方法。如:

antithesis:It is the same old story of not being grateful for what we have until we lose it,of not being conscious of health until we are ill.

parallel structure:All that day the sun shone,the snow melted.

repetition:The sun sank out of sight,the woods grew dark,and he did not come.Ma started supper and set the table,but he did not come.It was time to do the chores,and still he had not come.

2.动词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第一个句子的动词的时态限制了后面句子的时态,如:Laura began to cry.She hung on to Ma and sobbed,“Oh,will he eat Sukey?”前面的句子使用了过去时“began”,限制了后面的句子,也只能用相应的“hung,sobbed”。

3.指代(reference)

指代是衔接手段中最明显的一种。表示自己不能解释自己,而是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求其解释的现象[5]。指代主要分为三类:人称指代、指示指代和比较指代。人称指代表示话语角色,主要由人称代词he,she,they,his,their等等来体现。如第一册Unit 1 Little House in the Big Wood中作者一直都没有对人物关系直接加以说明,有的学生甚至一开始连Pa,Ma这种口语化的称呼语都没看懂,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从文章中大量的人称代词推断出人物的相互关系。如“...and she said to them:‘Go to sleep,girls.Everything is all right.Pa will be here in the morning’.”大部分学生到此已经可以判断出“she”和“girls”在文中的家庭关系。指示指代表示一种语言指示现象,其区别在于远近、地点时间、单复数等,主要由the,this,that,these,those,here,there等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体现。如“Think,Laura—all those big,heavy logs in the barn walls.”比较指代是通过两个项目之间相同或相似关系来解释的指代,由比较形容词或比较副词体现,用as...as,not the same as等表达实现,如Unit 2中Both were about the same age.

4.替代(substitution)

替代表达的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同类关系,主要由语法手段来体现。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替代。名词性替代表示某个同类事物出现时由相应的语法项目来替代的现象,如one,ones.“如This is a true story from one of her books.”动词性替代表示某个同类动作、行为或状态出现时由相应的语法项目替代的现象,如do,did,does.例如:And to Aksah he said,“Do you still love me?”“Yes,I do,Atzel.I could not forget you.”小句替代则表示一个同类小句出现由相应的语法项目所替代现象,如so.“If that is so,it is time we got married.”

5.省略(ellipsis)

省略与替代表达的衔接类型基本相同,只是每个同类项目出现时,不是被替代,而是被省略。也是分为名词性省略,如But before long Atzel began to eat less,and he rarely spoke.动词性省略,如:Have you been to Kashgar?–No,but I will one day.小句省略,如:You are late today.I want to know why.

6.连接(conjunction)

连接是表示两个语段之间的联系,它是通过两个语段之间的关系来预示另一个语段的存在,从而建立起衔接关系。这种连接关系有四种。一是表附加的连接;如用and,or,nor,either...or...,in the same way,besides等来作为标志;二是表示对应的连接,用but,however,nevertheless,yet等来表示;三是表示原因的连接,用so,because,for,consequently等为标记;四是表示时间顺序等的连接,用firstly,secondly,finally,next,at the same time等词可得到体现。从语篇范围来看,学会看懂这种连接关系,能够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时间的发展变化。

除了以上的语言角度之外,在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少数民族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这种背景被波兰籍的美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称为“文化语境”[6]。比如在讲莎士比亚时,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是外国版的梁祝,很多学生就茫然不知所以,但是如果改用维吾尔族的传统故事《热比娅与赛丁》来打比方,学生马上恍然大悟。所以,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如果听者缺少或不具有说者赖以依靠的上述文化知识,他在理解时一定会遇到诸多困难,乃至茫然。这种衔接就不在文章之中,而在语篇之外了。

从以上分析来看,衔接的机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建立起语篇衔接分析的理论模式和分析程序,将会为促进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最终为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工具,更好地促进南疆大学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1] 耶夫·维索尔伦.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8.

[3] 朱永生.试论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下)[J].现代外语,1997(1):12.

[4] 张德禄.论衔接[J].外国语,2001(2):23.

[5] Halliday,M.A.K&Hason,Ruqaiya.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1.

[6] Malinowski,B.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M]//C.K.Ogden&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 London:Roufledge,1923:306.

H319.3

A

南疆三地州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证性研究(XJ10-013)

冯莉(1975-),女,硕士,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指代省略语篇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中间的省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