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光 山西省宁武县农业委员会 036700
山西省宁武县从2003年开始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通过设立机构、示范带动、服务推广,截止目前全县建设“一池三改”为模式的农村户用沼气3357户,为了将这一惠民富民工程再接再厉,继续做大做实做好,我们要从创新思想认识、创新发展方向、创新工作措施三个层面来推动沼气建设。
在2003、2004年,宁武县的沼气事业刚刚开始起步,设立示范户也很困难,没有人愿意第一个来“吃螃蟹”。更不要说对于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理解,那是非常的陌生,更有许多的农户持观望和诋毁的态度。经过我们组织一些思想较先进的人员去襄垣县、祁县实地学习,使思想认识得到很大转变,建池积极性也逐渐提高。建设沼气池的目的也由最初的解决农民群众做饭和点灯,演变为综合利用三沼,积极探索沼气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接下来的几年中,沼气建设得到了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使沼气事业真真正正成为一件事关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构筑农村生态家园,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大事情。据调查,宁武县农户建一座8m3的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300m3,节省燃煤2吨800元,节省电费60元,养猪增收400元,全年增收节支在1260元以上。同时,在沼气池建设的同时,配套进行改厨、改厕、改圈,不仅可以有效地处理人畜粪便,减少生活废弃物,净化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而且能促使农户建立“猪-沼-菜”等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充分衔接种养业,增加链条式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因为在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能源利用结构,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转向利用低碳、高效、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可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是一件合乎民意,顺应政策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农村可再生能源,除了生物质能以外,还包括太阳能、风能、微水能等各种非化石能源。今后,我们要充分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地域、社会结构的形势,跳出就沼气抓能源的老套路,坚持走多元开发、综合利用的新路子,努力打出一套农村多能利用的组合拳。
充分挖掘沼气综合利用,结合本县地处晋西北高寒山区的气候特点,努力研究探索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冬季安全越冬模式,要在目前的情况下寻找更省钱、更保温、更高效、更实用的模式。二是当地种植胡麻、莜麦、马铃薯、红芸豆等作物,玉米种植不太多,进行实践莜麦秸秆的产气试验。三是沼气服务网点的管理服务模式,要能适应、能发展、能推动整个沼气事业的发展。四是沼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全力打造一支高绩效的沼气建设团队。
对于大型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建议、配合进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而且可以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卫生。同时,要做好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前科学规划、建后加强管理,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沼气带来的好处。像余庄乡马营村的800m3的沼气池要加快建设,早日完工,确保这一环保能源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益。
宁武县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度偏高,秋季阴雨较多,冬季空气干燥。年日照时数2835小时,平均太阳总辐射14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6℃,无霜期120-130天,具备很好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因此,我们要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同时,要积极推广吊炕、秸秆气化炉等生活节能新技术,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效率。
农村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投入大、产出小、周期长、见效慢的弱势产业。但是,由于这个产业实现了循环,使整个产业链条得到延续,从而创造出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重效益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使其逐渐变强、变大,继而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今,国家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贴,为广大农村顺利推广引用这一技术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农户自筹资金较难兑现,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建设。对此,各级部门要结合实际,整合资金,实行捆绑支持,切实做好工程的资金保障体系,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发展。
各级部门要在推广运用可再生能源项目时,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不可盲目套搬,依托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宜本地区的产品和技术。另外,要加大科研攻关,可以联姻本地农业院校,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提升科技竞争力,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大的效益。
各项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工程要始终做好“三分建七分管”。在建设规划时,要“再远一些,再深一点”,多想想“现在这样做,将来怎么办”。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创建多种类型的服务模式,构建服务网络,不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师不出乡,而且要强化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