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草原现状及保护对策的探讨*

2011-08-15 00:54:54张汉民
草原与草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乌拉沙化草原

张汉民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草原监督管理局,内蒙古 乌拉盖 026321)

1 乌拉盖管理区草原资源基本情况

乌拉盖草原属于乌珠穆沁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兴安岭西麓乌拉盖水系的源头流域,是欧亚大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水宝地。它以草甸草原和湿地植被为主要生态景观,生态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功能强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维护自然平衡和保障生态安全中,是我国北方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对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草场超载过牧、人为开垦,加上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天气干旱、降水量下降,境内河流不少出现断流、湖泊面积缩小甚至有些干涸,湿地不同程度的呈现萎缩趋势,致使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对当地的湿地生态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乌拉盖草原正面临着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植被恢复的严峻挑战,因此,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长期任务。近年来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了缓解。

2 草原资源现状

2.1 草原资源面积

根据内蒙古草原勘察规划院草原普查资料显示,乌拉盖草原类型共划分为4个草原类、8个亚类。草原总面积为47.63万hm2。在各类草原中面积最大的是温性草甸草原类,占草原总面积的77.43%;其次是低地草甸类,占草原总面积的20.91%。在草原亚类中,平原丘陵草甸草原亚类面积最大,占草原总面积的65.28%。

2.2 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

长期以来,草原利用过重,加速了草原退化、沙化及盐渍化的进程。调查结果显示,乌拉盖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共9.88万hm2,占草原总面积20.74%;其中草原退化8.36万hm2,占草原总面积17.56%。

2.3 草原资源减少退化沙化的成因

草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草原被开垦成为农田,部分草原上由于城镇、居民地、矿区及交通道路的扩建等,使草原面积减少。被开垦的草原类型有山地草甸、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及典型草原。开垦的草原都是水热条件、土壤条件最好的割草场和冬春放牧场,使得冬春放牧场不足,草原超载严重。违法滥垦、乱占、滥挖的现象时有发生,使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生产力下降。

3 草原保护面临的问题

3.1 草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入不足

由于对草原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利用、轻保护、投入少的现象突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但由于草原面积大,草原保护资金仍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和农牧民财力有限,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草原建设。草原地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落后,难以适应草原保护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经济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的矛盾

草原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但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使矿区周围的草原产生退化、沙化,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3.3 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草原法》中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执行方法和监督机制。多数条款都是“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但是究竟造成怎样的后果构成刑事责任,并没具体说明。所以对违法单位和个人不足以构成任何威慑力,并不能起到惩罚的效果。

4 加强草原保护的建议

4.1 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的利用、建设草原

4.1.1 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今年草地补奖机制的实施,国家的投入仍不足以解决草原保护经费短缺。应加大草原资源开发利用者对生态恢复的补偿。增加草原保护宣传力度,让国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加入到草原保护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现阶段草原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4.1.2 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原退化、沙化

防止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关键措施是控制载畜量。因此,在提高干群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限制草地载畜量。应以分场或牧户为单位核定草产量,确定适宜载畜量,经核定后形成政府规定,并由相关部门监督执行。

4.2 坚持生产与生态相结合,解决畜草矛盾

4.2.1 兴建人工、半人工草地

随着大规模防灾基地建设的开展,人工、半人工草地可以提供高产、优质饲草,确保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改土肥田、蓄水保土的效果,并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贮备的优良草料在冬春缺草季节进行补饲,还可作为过冬牲畜的抗灾基地。

4.2.2 加强牲畜改良、提高牲畜质量,发展季节畜牧业

近年来草食家畜经长期改良,质量大大提高。应在巩固已取得改良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家畜改良工作,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发展季节畜牧业,充分利用夏秋季节丰富的牧草及秸秆资源,加速家畜的育肥速度,在秋末冬初及时出栏,适时淘汰老龄母畜,这样即可以减轻草场的放牧压力,使退化草地的植被得以恢复,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3 加强法制和管理,依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4.3.1 完善草原保护法律、法规

2003年《草原法》实施。但是,由于草原法颁布较早,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尽快修订完善,以适应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草原畜牧业生产、牧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草原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真正实现以法治草。

4.3.2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认真执行《草原法》以及有关的草原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草原执法队伍,健全草原监理制度。对违法开矿、开荒、取土取沙、采药等破坏草原的行为要依法严惩,对超载过牧的牧户、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矿区及企业应提出警告或罚款并强制其按照合同要求,采取人工种草、围封建设、提高出栏、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4.3.3 建立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草原执法队伍对草原生产建设、保护的管理监督,二是执法监督。今后监督的重点应放在执法监督方面,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首先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草原执法的监督力度和对草原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其次是要完善草原执法队伍的内部监督,加强上级管理部门对下级的监督职能;三是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发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强化群众社会监督。

4.4 其它

4.4.1 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牧区人口增长是防止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关键所在。由于牧区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人口密度,人均草原资源下降,造成人畜矛盾、草畜矛盾。因此,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应控制牧区人口增长。

4.4.2 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几个分场的城镇建设,使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减轻草原压力,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支持和鼓励牧区人口外流,并最大限度的控制外来人口的机械流入,使牧区人口流动促进分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乌拉沙化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28
一生的草原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10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绿色中国(2017年7期)2017-08-02 17:47:11
打牲乌拉的贡品文化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31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甜甜的乌拉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绿色中国(2016年1期)2016-06-05 09:03:00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绿色中国(2016年1期)2016-06-05 09:03:00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