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建目标的设计、调整及其启示*

2011-08-15 00:46:21肖铁肩刘岩岩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领导目标建设

肖铁肩,刘岩岩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建目标的设计、调整及其启示*

肖铁肩,刘岩岩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在革命时期,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设计并建设了一个“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按革命年代的成功模式进行建设;后来,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领导阶级斗争的党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等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新探索,对党建目标模式进行了重大修正,并不断提升。党建目标设置的依据是社会的及党的政治任务的需要,党建的目标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及党的政治任务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党建目标;“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领导阶级斗争的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近90年中,党的自身建设虽历经曲折,然而步步推进。毛泽东从参与建党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曾先后设计和调整过党建的目标;邓小平等在毛泽东之后又做了新的思考和设计。他们的努力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启示。

一 革命时期——“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建设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的战斗队型的党[1]。当时为探讨党建的目标模式,是有过一些曲折的。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早在酝酿创立中国党时就提出来了。蔡和森提出在中国要“成立一个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党的组织为集权的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这样才能“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毛泽东赞同他的主张。党的名称是叫共产党还是叫社会党?陈独秀写信征询李大钊的意见,李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等已经或正在改称共产党,因此中国党还是应当叫共产党[2]。摈弃社会党的名称,实质上是模式的选择。1919年成立的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所属的共产党就是列宁所主张的“新型的”、“另一种性质”布尔什维克党,是按革命战争的需要组织的军队式的党,与第二国际沉醉资产阶级的议会选举、政治上演变为机会主义的和组织上涣散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不同。按照列宁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设中国党,显然是取决于当时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和国情。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需要一场彻底的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后,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此时代和国情中,要革命,要准备战争,革命队伍就要有战斗力,建党犹如建军,除了向列宁学习,别无选择。

为解决党建问题,自党成立以后,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总结。党的“二大”提出:我们应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的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我们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党员要在行动上受党中军队式的训练。在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高潮中,党又提出“到农民中去”,发展农民党员,建立农村党的组织[3]。大革命失败后,受苏共影响,党一度过分强调扩大工人党员成分,甚至作出了一些硬性比例规定。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农村,在开辟农村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根据地党组织吸收了大批农民革命分子入党,党又强调组织的军事化,并强调无产阶级思想的教育,以克服小生产者出身的党员的柔弱散漫性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4]。当然,也有曲折。在第3次“左”倾路线统治全党时,王明提出要实现“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的目标。在他的心目中“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表现为三个特征:对共产国际总路线百分之百的忠实,策略战斗性和灵活性彻底加强,组织上更加巩固和发展[5]。和他政治上的“左”倾机会主义相联系,在党的建设上用教条主义来束缚全党,通过“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意图使党变成更适合推行其错误路线的工具。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而斗争,并称之为“伟大工程”[6]。这个目标强调的几个特征,都是领导革命斗争非常需要而党还不够十分具备的。当时强调“布尔什维克化的”特性,显然是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苏联共产党的影响,把苏联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作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范式和指导思想。虽有靠近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意味,以争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这在当时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此时毛泽东已经在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实质上是在建设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经过努力,可以说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中共的自身建设达到了这个目标。在1945年党的七大,刘少奇就宣布中共已经是这样一个党,并且论述了党所具有的五大特点:第一已经是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是全国人民仰望的党;第二已经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锻炼过来,并已完全熟练了领导革命战争艺术的党;第三已经是领导着敌后九千五百万人民建立了强大革命根据地的党;第四已经是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经过整风,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团结和统一的党;第五已经是有了自己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党[7]。因而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革命和随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二 改革开放前——有很强“战斗性”的党

革命胜利后,中共在民主革命中自身建设工程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被沿用下来,又有了许多成绩。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中共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这是从党的地位的角度,第一次提出“领导核心”这个科学的概念。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毛泽东讲,中共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8]。这三大特征大体是指组织、历史、路线。是不是说,党在它此前历史上的每一个时刻,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伟大、光荣、正确”呢?显然不是,她也有缺点错误,也有过遭受失败的沉痛教训,党内也存在过不良作风[9]。建国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些外国同志,包括苏联的“大人物”,对中共曾有过怀疑,甚至连中共是什么性质的党他们都不够信任[10]。中国党的领导人当然是反复解释和声明:我们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新中国,我们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开展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资本主义,苏联同志放心了,承认了中共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党。所以,到八大,毛泽东讲中共的“伟大、光荣、正确”是“全世界公认的”[11],应该说有着上面这样一个背景。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56年,党宣布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党的工作重点再次转移的方向是适应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12]。党的内在素质的进一步转变,提到议事日程上应已有可能。这种转变应该至少表现在:①党的任务是领导现代化建设,中心是经济建设,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过来。②作为执政党,应该保持革命的精神而放弃革命的活动方式,要探讨执政党的活动方式和建立新的领导体制,正确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关键是要领导好国家法制建设,把党的活动纳入法制轨道。③执政党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掌握着很大的国家权力,有很多政治资源,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也有可能谋取更多私利,甚至发生严重贪污腐败现象。为防止这一问题发生,除了加强国家法制建设,也必须加强党规党纪建设,健全制度,加强监督,从严治党。④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不能像搞阶级斗争那样靠群众运动去压倒敌人,不能像战争年代处理军事问题那样高度集权搞个人果断决策。领导建设需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所以,国家要扩大民主,党内也需要扩大民主。实行民主化、公开化是一种趋势。⑤随着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党的工人阶级基础会进一步优化,党的群众基础出现新的重构。这也需要执政党正确分析社会关系的新变动,不能再套用原有的阶级划分,要吸收社会各方面更多优秀分子入党,改善党员队伍成份,增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⑥以上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一个思想观念转变作前提。要根据新的实践善于总结新鲜经验,解放思想,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通过理论的不断创新来引导党建新工程。总之,建设时期,需要中共成为能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懂得建设规律的,政治坚强、思想解放、制度健全、作风民主、勤政廉洁、密切联系群众的,能依法治国、有很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民主、务实型的党。

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在继续按照原有模式进行党的建设,继续发挥其战斗队作用。以后的实践继续证明,党具有领导阶级斗争、群众性政治运动的传统优势,至于在领导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则有些力不从心,取得的成就虽然巨大,但并不理想。1962年,在扩大的“七千人大会”上,邓小平讲到中共有五好,即好的指导思想、好的党中央、大批好的骨干新的积极分子、好的传统作风、好的最信赖党的人民。他还承认,最近几年,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是有严重缺点的,党的优良传统受到了削弱,特别是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的忽视和损伤,给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危害,并提出党要管党,要按照执政党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党的建设[13]。可是,这些缺点后来没被有效克服,反而有所扩大。

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过于严重的错误估计,结果党的工作重点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要领导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党的建设当然就必须适应这种需要,继续坚持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战斗队模式。“文化大革命”中被称为“50字建党纲领”的毛泽东的一个批示说:“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14]这里实际上是对原有模式有所调整,提出了一个领导“阶级斗争”的党建目标。当时,按这个存在片面性的体现“左”倾错误的建党方针进行了整党建党、“吐故纳新”,的确有一批“造反派”头目入了党,甚至有一些打砸抢分子混进党内来,像上海的“造反派”头目王洪文后来还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党陷入了政治斗争的误区,出现了严重的党不管党现象。由于反党帮派势力的破坏,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党从指导思想、政党文化、组织机构、党的作风、党内制度、党员队伍到党群关系等方面,可以说都受到了严重伤害,以至没有能够很好地领导经济建设。总之,到1978年,在改革开放前夕,中共成了一个偏重于政治斗争甚至忙于“内斗”的党。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党内指导思想上的正确观点和工作中的务实作风在“文革”前就一直在与错误的倾向摩擦和碰撞;到了“文革”中,党内的健康力量也一直在与错误路线抗争,尤其是与反党帮派势力搏斗,所以才有1971年和1976年两次粉碎反党集团的胜利。党没有放弃共产主义目标、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没有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工人阶级立场,党的本质没有变。所以,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主持下,党又重新规划了党建目标,展开了党建的新的伟大工程。

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实践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一) 党建实践告诉我们,党建目标设置的依据是社会的需求及党的政治任务的需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个革命战斗队型的共产党的建设,是势所必然的。旧中国的社会需要有中共这样新型的革命党才能够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责任去夺取胜利,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奋斗以改变这种社会性质和落后面貌,才能够把旧中国引导到独立自由的新民主社会中去,进而争取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中共逐步认识到了这些,并把它确立为自己的任务。至于王明的服务其“左”倾路线的“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口号,如果从坚持民主革命立场的角度来看,其目标也有一些合理因素,其表述比此前也更加集中和系统。

政治革命胜利,新中国独立自主,社会改造成功,中国社会开始了新的变化和新的转型。适应这种变化,党必须进一步在内在素质上由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掌政权的党转变,而不只是政治地位和工作任务的变化。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随着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毛泽东就提出了向执政党转变的问题,并且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决议。当时的转变表现在:①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由乡村到城市,由组织革命战争夺取政权到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管理和建设城市,并要学会向敌人作多种形式的斗争,学会做经济工作;②党的作风的转变: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贪图享乐的情绪,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15]。这种转变,在当时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但是,从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等任务的完成再到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大规模建设展开的时候,仅有这种转变就明显不够了。首先,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点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只是一种区域性的变化,当时的生产建设也只是恢复性的经济活动;无论城市、乡村,阶级斗争的这一重点并没有到可以宣布放弃的时候。其次,党建的转变重点在强调作风建设及工作方法变化,还来不及从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上思考,尚未能探索调整队伍构成和改变工作方式,未能强调党员新科技素质的提高,并未着眼于党的制度建设,更未顾及党的执政能力的整体培养,不是全方位的转变。

十分明显,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为界,到1978年,中共由得心应手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状况,转变为领导经济建设却屡受挫折、热衷于抓“阶级斗争”却并不灵验的处境,党自身素质的转变并没有完全按新社会所要求的那样一种方向前进。党还是原来的党,领袖还是原来的领袖,这种处境的出现是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需要党由革命模式向执政模式转变、由领导阶级斗争向领导经济建设转变、由集权斗争型向民主务实型转变的时候,党却脱离实际,对自己的任务没有清醒的认识,在自身建设上仍固守过去模式。当时,受对形势错误判断的影响,党的理念还是在“阶级斗争”中站在大多数人一边,代表贫苦群众。这种理念虽然代表了下层多数人的愿望却伤害了另一部分人(主要是有先富能力的人);它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绞在一起,不是全力发展经济让大家都富裕起来,而是热衷于搞平均主义、大锅饭,结果是谁的利益都没得到好的保护,更无大的发展。

(二) 党建实践告诉我们,党建目标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及党的政治任务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党的自身建设也进入了新的探索阶段,对党建目标模式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修正。实践证明,适应于领导阶级斗争的党的模式,不能完全套用于领导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又十分尖锐地摆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前。邓小平首先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也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推进了这一伟大工程。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状况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上世纪80、90年代,党的几次代表大会根据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先后提出了有新意的党建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把它完善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6]这样的目标的提出,不但强调了党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而且标明了其鲜明的模式特征。这些特征有对于党的性质上、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工作上的要求,都是新时代新时期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党采取了很多措施,开展了系列活动,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克服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从严治党,标本兼治,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搞过党员登记、“三讲”教育,党的建设走上了正轨。

面对新世纪国内外形势的飞速发展,党中央又及时提出,“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17]。党的十六大确认: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党始终是“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18]。党的十七大强调: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19]这些目标所标明的模式特征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需要,又有很多新的提法。从党的地位来讲,增加了“主心骨”、“执政党”的提法;从党的性质来讲,增加了“两个先锋队”的提法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从党的作用来讲,增加了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提法;从党的工作来讲,增加了“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提法;从党的作风来讲,增加了“艰苦奋斗”的提法;从党内关系来讲,增加了“团结和谐”的提法。总之,比前面的目标模式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近些年,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还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的党,开展了全面的党建工程。经过全党努力,党建目标在步步实现。事实表明,中共已经非常成熟,她所定自身建设的目标模式既高瞻远瞩又因时制宜,既具导向性又有可行性,经过努力定能达到。

[1]肖铁肩.工人阶级政党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

[2]共产主义小组(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2005.

[5]王明.王明言论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2005.

[7]刘少奇选集(上)[M].1981.

[8][9][11]毛泽东选集(第5卷)[M].2005.

[10]周恩来选集(上卷)[M].1980.

[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J].新华,1956年二十号.

[13]邓小平文选(第1卷)[M].1983.

[14]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N].人民日报,1968-01-01.

[16]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9]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谭纬纬)

D26

A

1008-4681(2011)01-0053-03

2010-09-11

教育部2010年专项任务项目,编号:10JDJNJD295。

肖铁肩(1947-),男,湖南涟源人,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中国化。刘岩岩(1983-),男,安徽阜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中南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

猜你喜欢
领导目标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我们的目标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