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蚕业发展劳动力不足的化解*

2011-08-15 00:51李应兰孙贤英
蚕学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产茧量小蚕桑园

李应兰 孙贤英

(1.重庆市铜梁县浦吕镇农技中心,2.重庆市铜梁县农委农技中心 402560)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或经商,据笔者所在镇为例,全镇有农业户10 481户,农业人口34 186人,劳动力21 053人,近5年每年劳动力外出不低于1 500人,而且这些人都是年轻有文化、懂经营的农村能人和轻壮劳动力,留下来的多数是“老、小、病、弱、残、愚”,这部分人在城市没有市场,只有从事农业生产,这对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蚕桑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其在农村和农民心目中的基础地位发生动摇。因此,化解蚕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迫在眉睫。

1 推广省力化养蚕,减轻劳动强度

1.1 小蚕共育

“小蚕育不壮,大蚕没指望”。推广小蚕共育,用较好的饲养环境、规范的饲养技术,确保蚕儿发育整齐、体质健壮、蚕头数量足。通过小蚕集中共育,缓和了养蚕与农忙争劳动力的矛盾,解决了三缺户(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动力)和饲养量少的农户养好小蚕的困难,达到了小蚕与大蚕的蚕室分开饲养,消毒防病彻底,为养好大蚕,夺取蚕茧高产、稳产、优质打下良好基础。小蚕共育后,饲养大蚕由过去养一批蚕需25~22d(春、夏、秋季)现在只要18~16d,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饲养大蚕的户、放心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大蚕时稍加管理就能夺取蚕茧丰收。据调查,小蚕共育单张产茧量比普通育提高10%以上。

1.2 大蚕省力台育与熟蚕自动上蔟配套技术

我镇传统的蚕箔养蚕,不但要除沙、捉熟蚕,而且撒消毒粉、除沙、捉熟蚕等需上下端蚕箔,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养蚕粗放,蚕病多,单张蚕种产茧量不高。为改革传统的养蚕方式,2005年起,笔者所在镇大力推广大蚕不除沙、熟蚕自动上蔟的省力养蚕新方法,革除了传统的养蚕需上下端蚕箔,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使蚕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饲养,多养蚕、养好蚕。据调查,这种省力养蚕新方法单张蚕种产茧量比传统的养蚕法提高5kg以上,节省劳动力50%以上,减轻劳动强度30%~40%。推广大蚕省力蚕台育与熟蚕自动上蔟配套技术后,再也没出现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桑园撂荒的现象。今后仍要坚定不移的加大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探讨省力化采叶法—条桑采叶法,提高蚕业经济效益。

2 多批次养蚕,提高设备、劳动力使用率

为解决过去4批次(春、夏、秋、晚秋)养蚕布局,各批次养蚕量相对集中,相应蚕室、蚕具和桑叶采摘、给桑、除沙等用工需求量大,致使养蚕劳动需量大和蚕具严重不足,不断出现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桑园撂荒的矛盾,2006年,笔者在所在镇石龙等村试验示范6批次养蚕,并获得成功,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劳力紧张和蚕室蚕具利用不高的矛盾,而且养蚕量、产茧量、茧款收入实现同步增长,对养蚕户来讲,既稳住了劳力外出打工,又把养蚕当成主业来抓。因此,一年多批次养蚕,是目前解决劳动力不足、增加全年产茧量的重要手段。

3 适度规模养蚕,留住劳动力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任何一项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能否确立,关键取决于产业的市场主体是否强大,其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是否较高。因此,要使蚕桑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必须大力培育和扶持养蚕大户和专业户,使养蚕效益赶上或超过外出务工或经商的效益,才能留住劳动力在家养蚕。只有这样,蚕桑产业在农户的主业甚至是专业其主导地位才能形成,一村、一镇、一县也只有越来越多的蚕农成为大户或专业户,主导产业才会真正确立并发展壮大起来,劳动力才能倾注在蚕桑产业上,最终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发展。

4 蚕桑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效益,稳住劳动力

目前我县大多数养蚕户还停留在“一株桑、一条蚕、一粒茧”的单一养蚕方式上,桑园单位面积茧款年收入3 000元左右,远远低于蔬菜、水果、水产等产业单位面积收入,导致劳动力外出或改行从事其它产业。要稳住蚕桑劳动力,就必须走蚕桑多元化开发、多领域发展的路子,使蚕农月月有事干,四季有钱赚,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业创其利,桑园单位面积比较效益高。只有这样,才有更大的魅力吸引人们从事蚕桑这一产业。目前适宜于蚕农单家独户蚕桑综合开发利用成熟的技术模式有以下几种。

4.1 桑园综合利用

4.1.1 桑园立体种植

桑园内套种蔬菜、豆类、中药材、牧草等矮杆作物,还可在桑园行间种植磨菇等食用菌。这种立体种植模式能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桑园收入,达到稳定桑园面积,解决作物之间争地的矛盾,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阳光,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4.1.2 桑园饲养家禽

利用桑园空间饲养鸡、鸭、鹅等,使家禽在一个近似野生状态的环境中,自由活动,并采食大量的绿草和啄食小昆虫等,抑制了桑园内某些害虫和杂草,从而减少了人工除草和杀虫成本,禽粪又间接给桑树施了肥,节省了桑园肥料的投入,提高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取到优势互补、效益双赢的效果。

4.2 桑枝种植食用菌

桑枝食用菌是一种集营养、药用一体的保健食品,历来有“山珍”之美称。据调查,成林桑园每667m2(亩)可生产桑枝600kg,制菌300袋,生产食用菌400kg左右,每公斤鲜菇卖7~8元,每667m2产值可达3 000元左右。利用桑枝种植食用菌不但解决了多年来大面积桑杆作为废弃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难题,为扩展食用菌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降低了食用菌需木材的砍伐量,有效地保护了生态植被,而且增加了蚕桑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稳住队伍,健康发展。

4.3 蚕沙产沼气

沼气是一种环保的清洁能源,燃烧产生的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国家大力提倡推广的农村燃料。用蚕沙作沼气池原料,反应迅速,产气量高,100kg蚕沙可产沼气8m3,每立方沼气可满足一家三口人一天三顿饭和照明的需要,可节省燃料费和电费1 000元以上,省去了用柴、煤作燃料所耗费的大量时间,能够对稳定农村养蚕劳动力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避免了烧柴、烧煤灰尘、烟尘的污染,保持了室内清洁卫生,同时施用沼气液后,减少了化肥用量,每667m2农作物降低化肥成本100元以上。

4.4 下茧加工蚕丝被

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被称为“纤维皇后”,其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蚕丝能吸收外界30%~50%的水分和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具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等功效,与用羊毛、绒毛、羽绒等原料制成的被褥相比,蚕丝被不会滋生螨虫,不产生粉尘。用手工拉制成的蚕丝被柔软舒适,轻盈透气,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和纯天然的特点,是时尚消费、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蚕丝被己成为百姓家庭消费的新亮点。

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吸引力

蚕桑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铜梁县的传统产业。要使蚕桑产业真正成为铜梁县的特色产业,建议政府参照粮食补贴政策一视同仁对蚕桑实施蚕种补贴。在蚕茧收购上,低潮时期政府应出台蚕茧最低保护价措施,保证蚕农效益稳定。对蚕桑技术部门,蚕桑新技术、新品种、优良蔟具等试验示范户、大户或专业户,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扶持,提高蚕桑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产茧量小蚕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单张蚕种产茧量提高措施
可爱的小蚕
基于纳米TiO2开发的家蚕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可爱的小蚕
全国各蚕桑产区饲养量、产茧量及推广品种10年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