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设想与实践*

2011-08-15 00:52李孝忠
大豆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豆企业发展

李孝忠,李 海**,杨 冬,刘 燕

(1.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 150030;2.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30)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油料作物的40%左右。大豆加工产品广泛用于居民日常消费和饲料养殖领域,豆油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油,约占国内食用消费的40%;豆粕是重要的蛋白原料,占国内饲料蛋白原料的60%左右。国内生产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进口成为必然。而国外大豆持续大量进口对国产大豆产业已经形成了实质性的影响。

1 国内大豆产业链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购销渠道不稳定

农民为了种豆而种豆,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生产,没有形成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长期稳定的供给需求关系。整个产业缺乏整体布局与规划,各自为政,互不信任。市场价格好,农户会把契约当成一张废纸;市场不好,企业也会千方百计的拖延、甚至中止购销合同。

1.2 产区及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对市场需求趋势判断不准

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竞争意识不强,对传统加工制品如豆油及豆粕的市场格局及变化反应相对滞后,前瞻性、预警性的研究与技术储备相对缺乏,应对市场外部环境变动的能力相对较弱。另外,就是对新兴的产品市场需求没有充分的调研,对拟上马项目前景没有相对清晰的把握,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1.3 技术研发与转化能力不强

大豆科研机构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很多企业实际需求难以满足。科研机构大量成果难以工程化、产业化,难以真正实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初衷。

2 利益共享机制建立

可以说,大豆产业仍然处于利益分割、链条松散的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分配格局。这就直接导致了产业链不同节点对国家政策的“等、靠、要”现象。但政策出台都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一旦外部条件变化,大豆从业者又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政策预期,那市场机制就会失灵,政策就会停止或者走向相反的方向。这种利益不清晰、政策不稳定十分不利于建立起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甚至是在客观上削弱了这个产业本应该成长的内在动力。为了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构建大豆产业链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就要强调两个基本事实。

(1)大豆需求的刚性增长与国内产能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国大豆产业供不应求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仅仅从单方面的调控进出口贸易来影响国内大豆供求的做法,难以达到既可以使生产者受益又可以提升消费者福利的初衷,同时也不符合整体社会福利提升。

(2)中国大豆整体竞争力不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内大豆市场没有形成稳定购销体系,在生产、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还不巩固的前提下就开放了市场,这就使我国还不成熟的大豆产业面对国外大豆生产的规模优势、加工的专业优势、贸易的全球布局优势难有起色甚至停滞和倒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都在所难免。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们认为单纯应用贸易壁垒措施和产地支持政策对于解决中国大豆产业困境都是治标之策;从根本上形成大豆产业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竞争能力,建立有关各方都能受益的体系才是长效的、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为此,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2007年开始先后多次深入到黑龙江、吉林、山东、内蒙等大豆主产区详细调研大豆生产、加工及贸易实际情况,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牵头组织成立了“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豆联盟由国内具有代表性的9家大豆加工企业、5所大学、5家科研机构等19家单位构成,共同签署联盟协议书,并且先后申请了纵向课题和企业之间的横向课题。

3 大豆联盟运行绩效

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强化了科技创新,整合了我国大豆产业资源,为建立大豆产业战略合作关系和长效合作机制搭建了平台,可以集中优势科技力量,突破大豆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共性、关键性技术瓶颈,真正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彼此依赖、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豆联盟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

3.1 积极宣传,营造联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联盟秘书处通过科技日报、黑龙江日报、信息与市场报、黑龙江省电视台等媒体对联盟的成立进行了宣传。其中,科技日报在2009年8月3日第九版整版刊登有关大豆联盟的报道和相关文章。8月6日黑龙江省电视台刘记者采访了九三集团的惠康油脂公司,于8月13日在黑龙江省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联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黑龙江省政府、山东省政府的认同。被列为国家56个试点联盟之一,黑龙江省9个试点联盟之一。同时制作了大豆联盟宣传短片和展板,为联盟发展营造了政策环境和外围环境。

3.2 深入调查研究,向科技部、黑龙江省科技厅建言立项

对企业的原料需求和农户种植意愿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联盟企业原料需求类别、层次及种类的详细调研,了解企业生产规模和潜在的需求能力;另外,对主产区农户进行广泛调研,摸清他们目前的主栽品种,生产技术和规范,是否能与外部市场需求、尤其是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同时,秘书处牵头,联合大豆产业领域相关专家,在盟员内广泛征集意见,形成“大豆链式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建议,与食用植物油联盟共同设计“食用植物油加工关键技术”项目并上报了国家科技部,申请国家给予部分资金支持,目前“食用植物油加工关键技术”项目已通过科技部立项评审。向国家科技部提交了《大豆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从产业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了产业科技创新状况,为产业发展科技工作提出建议。

2009年10月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向国家申报了“大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并通过答辩,成为国家首批试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向黑龙江省科技厅申请了《战略联盟集群效应与运行机制研究》软课题攻关项目,获得批准,并给予资助。以联盟秘书处为主的工作人员所起草的《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建议》,提交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讨

论通过,目前正在实施。

3.3 围绕产业发展,制定技术创新路线图

为逐步实现“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的联盟目标,制定了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的核心由大豆产业战略研究、大豆生产技术创新、大豆加工技术创新三方面组成。三者的关系为大豆产业战略研究成果可以用来指导大豆生产技术创新;大豆生产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大豆产业战略发展,通过大豆生产技术创新可以更好的为大豆加工提供原料,促进大豆加工技术创新;大豆加工技术创新又可以推动大豆生产技术创新。其中大豆加工技术创新在大豆产业技术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制定大豆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使我们明确了技术创新路线和阶段目标需要解决的节点,并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开展有效工作,逐步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科技部对各个联盟技术创新路线图绘制工作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了“完善联盟技术创新路线图秘书长座谈会”,对大豆联盟的技术创新路线图提出了建议。

3.4 以企业需求项目为载体,努力推进产业发展

通过联盟搭建平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并通过在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促进大豆生产企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同时,为企业培养、锻炼一批科技人才,解决了企业研发能力弱的问题,使大豆生产企业由目前的解决生存问题阶段过渡到快速发展壮大阶段,从而为将来与国际企业抗衡奠定基础。

国家大豆中心先后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等地举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活动。就近些年来国内大豆生产形势、农民卖豆难、大豆种植分散和先进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与主产区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共同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服务。同时开展了以提高单产和科学增产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国家大豆中心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活动。各乡(镇)长和种植大户共近12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4 未来发展思路

4.1 坚持项目引领方向不动摇

利益是永恒的。针对企业“没有技术需求”的现状,深入调查、实地走访,探求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没有技术需求?是真没有,还是企业的需求在别处?如果在市场、在营销,那我们联盟是否能起到作用?怎么起作用?如果真的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盟员内部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需求是否应该主要以横向课题为主,横向签约前提下,联盟的作用怎么体现?征集总结上来的产业(行业)共性问题,是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导向?怎么形成纵向项目意见书,争取国家的支持?

4.2 注重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效,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奢望盟员单位承担行业发展责任是不现实的。当今社会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有太多的技术研发后就束之高阁,终日见不得太阳。大豆联盟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建的,理应在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上走在相关机构与成员的前面。

看到了利益才能有动力投入,可是诱饵在哪里呢?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可供产业化的技术成果又在哪里?怎样“引诱”企业投资?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承担起行业发展的重任,至少在客观上可以促进行业技术水平与竞争力的提升呢?

那就要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毕竟,企业上马项目涉及到生产线引进、更新、改造,有关企业发展战略走向,绝非像某些科研单位为了项目而做项目,他们也应该承担风险。

那可行的方案在哪里?先市场调研,后研发技术,再对成果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深化与完善,同时进行市场推广与营销、售后等全方位服务。看看哪一个步骤联盟可以做,应该做。

首先,从宏观战略上要强化产业布局,协调有关各方强化品种规划和大豆加工能力的区划,尤其要照顾到产区与销区的区别。在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的前提下,政策的出台要从整个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角度入手,努力做到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方利益。

其次,强化“产、学、研”联盟的创新模式的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分配为纽带。通过联盟对大豆生产、加工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最后,要在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环境下,逐步形成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一个产业的兴衰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市场,只有形成一个健康、有序、具有竞争力和自我完善的市场体系,才能使整个产业在相对稳定的政策配合下做到真正的可持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产业链的利益各方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成为促进整个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4.3 稳定联盟持续运行机制探索

(1)组织架构上进一步完善,逐步探索联盟运行专职化,主要是人员配备上要有专职化管理,避免由于兼职引起的拖沓与推诿。尝试设立专门财务账户,维持联盟秘书处的正常运行和项目基金管理与使用。

(2)项目管理与运作上,重点推进已经签约的项目。在横向课题争取与纵向课题立项上,重点搭建联盟内部企业与研发机构的桥梁,促进成果的内部转化;在涉及产业共性发展问题上,主要集聚联盟内部优势,整理产业(行业)共性需求,集中力量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并共享成果。

最后,要完善成员管理与吸纳机制,大豆联盟是协议型联盟,相对松散,进入与退出机制较灵活,实施动态管理。在稳定成员构成和已有项目运转基础上,根据发展的需要、根据项目的要求,与时俱进对成员进行新陈代谢,采取“一事一议”制度,激发盟员的积极性,促进联盟持续发展。

[1]李孝忠,孙瑜,周慧秋.市场认知、外部性约束与大豆生产者决策困境:逻辑推演与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09(6):70-77.

[2]李海,李笑宇.该出手时就出手、拯救民族大豆产业[N].科技日报,2009-8-3(9).

[3]李孝忠,周慧秋,张雯丽.中国豆油市场供求与企业经济行为演变[J].大豆科技,2009(3):7-12.

[4]刘家富,周慧秋,李孝忠,等.进口冲击下的黑龙江大豆种植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大豆科技,2010(4):40-43,55.

猜你喜欢
大豆企业发展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企业
企业
企业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